臣受國厚恩,叨與機政,材識庸下,不能有所補報。 上賴聖君含垢,未即斥去。 而又不思勉強竭力,以修職業,輒以衰疾自陳,欲圖安便。 重煩聖念,特降中使傳宣,賜以訓誨,丁寧切至,而又頑然未即聽從。 在臣之罪,可誅者非一。 臣以方具表陳乞,理當闔門俟命,不得進見闕庭,面陳悃忄。 臣聞自古君臣去就之際,與今不同。 蓋昔之公卿解職,便歸田裡,其朝居君側,暮已絶于朝廷,所以臣重去其君,君亦難其臣之去,然猶去者相繼。 今則不然,凡辭職任者皆不去祿仕,或優遊侍從之班,或出守藩要之地,豈為避寵辭榮,乃是免勞就逸,實人臣之僥倖也。 況如臣者,尸祿終日,無勞可均。 實以兩目俱昏,是十年舊疾,自去秋發動,日益昏澀,看讀文字,艱難憂慮,職事曠廢,有誤國家。 所以敢布懇誠,乞憐君父,冀一閒僻處將養二三年,或目復清明,卻乞一邊遠繁難處展效。 乃是臣自為僥倖之計,與辭榮避寵者不同。 慾望聖慈不以為難,早賜恩許。 今取進止。 【乞外任第三表〈正月二十九日上,二月二日批答不允。 〉】 臣某言:近上表章,乞解政事,伏蒙聖慈再降批答不允者。 臣聞事君以忠信為本,立朝以進退為難。 惟不自疑,乃能取信于上;苟無大過,庶幾善退其身。 昔之為臣,全此者少。 今臣遇聰明之聖主,固不自疑;荷保庇之寬仁,幸無大過。 是以敢因疾病,直露情誠,而封章屢陳,俞旨未賜。 臣竊謂日月之明無不照,豈不諒臣之乃心;得非天地之恩有所憐,未忍許臣之遽去?在臣自揣,何以克堪?豈合更此多言,上煩宸聽?所難遂默,益切懇私。 臣某〈中謝。 〉伏念臣以中下之才,被非常之任。 日偕進見,則蒙眷待之優隆;退接同寮,則絶纖毫之間隙。 自可安然樂職,亦復何所憂危。 況千載一遇者,盛時之難逢;高秩厚祿者,常情之貪得。 苟非迫于衰病,豈敢固自欺誣?伏望皇帝陛下,曲軫睿慈,俯哀愚款。 念其蒲柳,質易朽而先衰;譬若馬牛,力已疲而則止。 賜其如請,恕以苟安。 則臣刮膜祛昏,尚冀清明之來複;捐軀殞命,終圖報效于餘生。 【為雨水為災待罪乞避位第一表〈治平二年八月〉】 臣某言:臣聞任非其人,則官必曠職;時多闕政,則天為降災。 惟譴咎之有歸,難僥倖于獨免。 臣某〈中謝。 〉伏念臣本以庸妄,遭逢盛明,擢貳宰司,與聞國論。 不能協宣上德,輔導至和。 頻年已來,害氣交作。 春饑已甚,饉疫相望,秋潦暴興,覆溺無數,下致生民之愁苦,上貽聖主之焦勞。 臣獨何心,安於厥位?舉朝廷之典法,便合黜幽;賴覆幬之寬仁,尚容自劾。 伏望皇帝陛下,特回天造,俯察愚忠,俾解政機,推行憲罰,以塞上穹之降責,以警庶位之惰官。 然後別選雋賢,俾居參輔,益圖更化之術,上副求治之心。 自然人神以和,災異咸弭,不惟臣適其分,亦俾國無屈刑。 【乞避位第二表】 臣某言:近以雨水之變,上表待罪,蒙降批答不允者。 上天告戒,比屋罹災。 虔思消異之方,願避進賢之路。 特迂聖訓,未諒愚誠,退自省循,豈遑安處?臣某〈中謝。 〉伏以天人之相去不遠,見於事常若響之應聲;賞罰之至要易知,舉其大則以一而警百。 是以政有得而有失,則災祥以類而來;官若成而若虧,則黜陟以時而舉。 伏念臣猥由愚陋,進冒寵榮。 一貳政機,五更歲律。 相府之事無不總,既皆得以與聞;斯人之居不聊生,欲于何而歸咎?辜朝廷之委任,貽君父之憂勞。 此而不誅,何以勵眾?伏望皇帝陛下,奮然睿斷,赫以皇明,理其曠敗之愆,正厥經常之法,置之散地,全以寬恩。 誓堅犬馬之心,終效涓埃之報。 【乞避位第三表】 臣某言:近以雨水之災,再上表待罪,蒙降批答不允,仍斷來章者。 陰干時,聖心軫慮。 明詔一下,群臣震惶。 況居任責之司,敢為倖免之計!臣某〈中謝。 〉伏惟皇帝陛下,身膺眷命,光紹丕圖,總覽萬幾之繁,講求三代之治。 旰不遑食,勵文王之小心;行之以勤,躬伯禹之盛德。 固已生民受賜,品彙蒙休,宜召至和,以來嘉應,而善氣未效,時災薦臻。 惟天聰明,異不虛出,示人警戒,咎必有歸。 所以三事之臣,連章瀝懇。 況臣最為濫竊,尤玷寵榮。 方平日以屍居,不知引分;及敗官而宜罰,其敢逃刑?伏惟皇帝陛下,俯抑至慈,深思大譴。 退其不肖,以為修政之先;不以空文,庶得應天之實。 【再乞外任第一表】 治平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上,二十七日批答不允。 〉 第2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