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公閒居,常命革曰:「祁氏世有仕族,名聲可稱聞者,比比出於時。 自國家建隆以來,天子每歲下書四方,舉賢能之士以官之,而四方之人摩肩爭出,獨祁氏無一人之跡至譙刺史廷下稱應書者,豈吾門遂廢乎?抑大廢而後興也?或後遂興,興由汝也?」於是盡出其家之有,益市群書,曰釀酒為具以待四方之賓,使與之遊。 每鄉裡大儒先生講說授學校,子即隨酒具以往,勤勤盡其歡,歲時未嘗懈怠。 不顧資產之有無者,惟奉其家祭祀及以禮士君子爾,由是浸漸以成人。 及享子祿,不數歲乃終,人謂力勞而報約,何也?既而享名爵,登九卿,然後鄉裡榮之。 夫享子養人之常,歿而榮不朽,顧天之報予,孰雲無厚薄哉!惟公以純篤敦實,履其身,行其家,以大其門。 教其子,卒成其志,志成矣而身歿,身歿而名益榮矣。 今又得顯書其行,揭之金石,以彰為善之效,而以其餘勸于後人,得為賢也。 噫!今有人負材與能昂立人上,與時爭高下,不肯分寸屈其心,而卒困厄顛踣,怏怏不得志,欲一縣佐不可得,以至窮且老歿無聞者;幸而得志,處富貴,極崇高,即死而身名俱滅,子孫至為仆隷轉死溝壑者,亦不可數。 用彼較此,得失孰多乎?豈負材與畜德,所享固不同邪?碑具,使來乞辭。 辭具,又為之詩,以貽譙裡之童子使歌之,以永公之無窮也。 衣車赫赫馳者誰?生世不聞死莫知。 鄉居里門乃褐衣,歿榮之存令名垂。 人有不信考斯碑,鄉之有碑由子為,後之父者宜所思。 【都官郎中王公墓誌銘〈明道二年〉】 明道元年五月二十四日,尚書都官郎中王公,以疾終於許州私第。 明年十月,其孤宗彭、宗古奉公之喪及公之先君、先夫人,俱葬于許州長社縣白兔原。 公諱世昌,字次仲。 少屬文,舉進士,端拱元年登科第,補鳳翔縣主簿,再調開封士曹參軍,知杭州鹽官縣,又改蘇州常熟縣。 轉運使張式以治狀奏充秀州判官,遷著作佐郎,知彭州九隴縣,轉太常丞。 會鹽鐵上言建安茶稅不充,請擇材臣轉其任,公膺是選,歲增四千萬。 三年歸朝,優詔嘉獎,擢知饒州,連典屬、福二州。 歷太常博士,屯田、都官、職方三員外郎,權三司判官,出知鄧州,轉屯田郎中,徙東川。 錫三品服,移成州,權蒞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又知澤州,轉都官郎中,知絳州。 老疾上章,得分司西京。 享年七十有八。 公性明察,凡為郡,獄訟無細大,皆呼前,面質其罪,有冤者立辨出之,獄官俯伏受教,僚佐充員而已。 故所至稱有治聲,亦用此為人所擠,成州之遷是也。 好接士類,不以年耆自處,候門者雖晚進,皆與均禮,論者多之。 初娶李氏。 再娶水丘氏,封歸安縣君,柔婉有婦道,早亡。 生子三人:長宗說,終杭州臨安主簿;次宗古,前連州陽山令;次宗彭,前孟州汜水主簿。 女四人:長適涇州支使朱齊古;次早夭;次適侍御史楊偕;次適光祿寺丞呂昌齡。 臨安有子一人師溫,效社齋郎。 陽山子師良、師儉,皆效社齋郎,二女俱幼。 銘曰: 八十其齡,三品其服。 有子有孫,以才以淑。 吁嗟令人兮,向用茲福。 【檢校司農少卿致仕張公墓誌銘〈明道二年〉】 君諱九思,鄆州陽谷縣人。 張氏世以明經仕宦,君少習《春秋》三傳,太平興國五年,以舉中高第,凡仕若干年而致之。 又若干年而考終命。 初任雅州軍事推官,轉大理評事,光祿、大理二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國子博士,尚書虞部、比部、駕部三員外、郎中,凡居官一十有三,歷知黃、蘄、道三州。 既老,又加檢校司農少卿于其家,年八十有五。 其終也,實天聖某年某月某日。 其葬也,以明道二年某月某日。 其葬之地,汝州襄城縣某村某山之下。 父諱清,累贈某官。 母崔氏,追封某縣太君。 初娶朱氏,某縣君,生子龜正、龜文,龜文先亡。 女二人。 後娶王氏,某縣君,生子龜誠。 于其葬也,龜正為鄆州支使,知鄂州崇陽縣;龜誠,襄城縣尉。 君為人沉樸謹檢,官能其職,為政以慈仁厚下為先。 人有鬥訟,常兩諭之,初強不屈化,必以禮義柔之,卒相服從,原改自為善。 故所至,人愛思之。 其為黃州也,飛蝗越州不下,州人歌之以為異。 凡居官所得俸廩,計身衣食足而已,秩滿還家,輒以所餘分親族。 噫,其賢厚而敏,亦經之效歟!銘曰: 張世鄆居舉明經,樸儉勤孝家所承。 公壯而仕老康寧,八十其壽位則卿。 始終以全為家榮,去鄆而汝從新塋,後之世者考此銘。 【河南府司錄張君墓誌銘〈明道二年〉】 吾友張堯夫,以今年七月癸酉,葬其先君于北邙山。 既葬二十有九日壬寅,晨起感疾,復就寢,弗寤若醉狀。 醫視其脈,曰:「疾勢,風甚盛,脈宜洪;今細蹶,殆不可為。 」晝未盡數刻,啟手足於官署。 翌曰,殮于正寢。 戊申,葬先君墓次實明道二年八月也。 堯夫內淳固,外曠簡,不妄與人交。 初為河南府推官,後為司錄。 予與之遊幾五年,出處多共之。 其飭身臨事,予嘗愧堯夫,堯夫不予愧也。 嗚呼,安能盡識吾友之善哉! 堯夫名汝士,年三十七,歷官至大理寺丞。 先君諱某,終虞部員外郎。 母李氏,隴西縣君。 娶崔氏,生二男三女,皆幼。 渤海歐陽修為之銘曰: 第1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