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患世之學者多言性,故常為說曰“夫性,非學者之所急,而聖人之所罕言也。 《易》六十四卦不言性,其言者動靜得失吉凶之常理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不言性,其言者善惡是非之實錄也;《詩》三百五篇不言性,其言者政教興衰之美刺也;《書》五十九篇不言性,其言者堯、舜、三代之治亂也;《禮》、《樂》之書雖不完,而雜出於諸儒之記,然其大要,治國修身之法也。 六經之所載,皆人事之切于世者,是以言之甚詳。 至于性也,百不一二言之,或因言而及焉,非為性而言也,故雖言而不究。 予之所謂不言者,非謂絶而無言,蓋其言者鮮,而又不主于性而言也。 《論語》所載七十二子之問于孔子者,問孝、問忠、問仁義、問禮樂、問修身、問為政、問朋友、問鬼神者有矣,未嘗有問性者。 孔子之告其弟子者,凡數千言,其及于性者一言而已。 予故曰:非學者之所急,而聖人之罕言也。 《書》曰「習與性成」,《語》曰「性相近,習相遠」者,戒人慎所習而言也。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者,明性無常,必有以率之也。 《樂記》亦曰「感物而動,性之慾」者,明物之感人無不至也。 然終不言性果善果惡,但戒人慎所習與所感,而勤其所以率之者爾。 予故曰“因言以及之,而不究也。 修少好學,知學之難。 凡所謂六經之所載,七十二子之所問者,學之終身,有不能達者矣;于其所達,行之終身,有不能至者矣。 以予之汲汲於此而不暇乎其他,因以知七十二子亦以是汲汲而不暇也,又以知聖人所以教人垂世,亦皇皇而不暇也。 今之學者于古聖賢所皇皇汲汲者,學之行之,或未至其一二,而好為性說,以窮聖賢之所罕言而不究者,執後儒之偏說,事無用之空言,此予之所不暇也。 或有問曰:性果不足學乎?予曰:性者,與身俱生而人之所皆有也。 為君子者,修身治人而已,性之善惡不必究也。 使性果善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使性果惡邪,身不可以不修,人不可以不治。 不修其身,雖君子而為小人,《書》曰「惟聖罔唸作狂」是也;能修其身,雖小人而為君子,《書》曰「惟狂克唸作聖」是也。 治道備,人斯為善矣,《書》曰「黎民于變時雍」是也;治道失,人斯為惡矣,《書》曰「殷頑民」,又曰「舊染污俗」是也。 故為君子者,以修身治人為急,而不窮性以為言。 夫七十二子之不問,六經之不主言,或雖言而不究,豈略之哉,蓋有意也。 或又問曰:然則三子言性,過歟?曰:不過也。 其不同何也?曰:始異而終同也。 使孟子曰人性善矣,遂怠而不教,則是過也;使荀子曰人性惡矣,遂棄而不教,則是過也;使揚子曰人性混矣,遂肆而不教,則是過也。 然三子者,或身奔走諸侯以行其道,或著書累千萬言以告于後世,未嘗不區區以仁義禮樂為急。 蓋其意以謂善者一日不教,則失而入于惡;惡者勤而教之,則可使至于善;混者驅而率之,則可使去惡而就善也。 其說與《書》之「習與性成」,《語》之「性近習遠」,《中庸》之「有以率之」,《樂記》之「慎物所感」皆合。 夫三子者,推其言則殊,察其用心則一,故予以為推其言不過始異而終同也。 凡論三子者,以予言而一之,則訁堯訁堯者可以息矣。 予之所說如此,吾子其擇焉。 ●卷四十八·居士集卷四十八 ◎策問十二道 【武成王廟問進士策二首】 問:學者言三統之義備矣。 然自孔子刪修六經,與其弟子論辯堯、舜、三代之際甚詳,而于正朔獨無明文見于經者。 三正,王者所以正一統,蓋大法也。 豈宜略而不言歟?抑隱其義以寓見諸書歟?或者經籍散缺而失之歟?自漢以來學者多增三統之說,以附六經之文。 今所見者,特因漢儒之說爾。 當漢承秦焚書,聖經未備,而百家異說不合於理者眾,則其言果可信歟?夫眾辭淆亂質諸聖,今考于六經,孔子所筆,何說可以驗其信然歟,不然,商、周未嘗有改歟?豈其不足為法,聖人非之而不言歟?請稽三王之舊典,考六經之明文,以祛厥疑。 敢俟來對。 問“禮樂,治民之具也。 王者之愛養斯民,其于教導之方,甚勤而備。 故禮,防民之慾也周;樂,成民之俗也厚。 苟不由焉,則賞不足勸善,刑不足禁非,而政不成。 大宋之興八十餘歲,明天子仁聖,思致民于太平久矣。 而天下之廣,元元之眾,州縣之吏奉法守職,不暇其他,使愚民目不識俎豆,耳不聞絃歌,民俗頑鄙,刑獄不衰,而吏無任責。 夫先王之遺文具在,凡歲時吉凶聚會,考古禮樂可施民間者,其別有幾?順民便事行于今者有幾?行之固有次第,其所當先者又有幾?禮樂興而後臻于富庶歟?將既富而後教之歟?夫政緩而迂,鮮近事實;教不以漸,則或戾民。 欲其不迂而政易成,有漸而民不戾者,其術何雲?儒者之於禮樂,不徒誦其文,必能通其用;不獨學于古,必可施于今。 願悉陳之,無讓。 【問進士策三首】 第1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