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既見疏不用,初坐斷田訟失實,通判杭州,徙知蘇州,又徙兩浙轉運使,還判三司開拆司,遷太常博士。 用封禪恩,遷祠部員外郎。 又坐事,出知濠州。 以刑部員外郎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坐擅給驛馬與人奔喪而馬死,奪一官,通判襄州,徙知鄂州,又徙蘇州。 天禧元年,復為刑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靈州棄已久,公與秦州曹瑋得胡蘆河路可出兵,無沙行之阻而能徑趨靈州,遂請瑋居環慶以圖出師,會瑋入為宣徽使,不克而止。 遷工部郎中,坐朱能反,貶懷州團練副使,再貶池州。 天聖元年,拜度支員外郎、知廣德軍,徙知楚州,遷兵部員外郎、知壽州,又知陝府。 六年,復直集賢院,又遷工部郎中,改直昭文館、知荊南府,召為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判流內銓。 改龍圖閣直學士、知并州,未行,遷兵部郎中、樞密直學士以往,就遷右諫議大夫,入知通進銀台司,覆判流內銓,改翰林侍讀學士、群牧使,遷給事中、知審官院。 以疾出知許州,康定二年六月某日,卒於官。 公好學有文,尤喜為詩。 為人嚴毅修潔,而材辯敏明,少能慷慨。 見奇真宗,自初召試,感激言事,自以謂君臣之遇。 已而失職,逾二十年,始復直于集賢。 比登侍從,而門生故吏、曩時所考進士,或至宰相、居大官,故其視時人,常以先生長者自處,論事尤多發憤。 其在許昌,繼遷之孫復以河西叛,朝廷出師西方,而公已老,不復言兵矣。 享年七十有八以終。 梅氏遠出梅伯,世久而譜不明。 公之皇曾祖諱超,皇祖諱遠,皆不仕。 父諱邈,贈刑部侍郎。 夫人劉氏,彭城縣君。 子五人:長曰鼎臣,官至殿中丞;次曰寶臣,皆先公卒。 次曰得臣,太子中舍;次曰輔臣,前將作監丞;次曰清臣,大理評事。 公之卒,天子贈賻優恤,加得臣殿中丞、清臣衛尉寺丞。 明年八月某日,葬公宣州之某縣某鄉某原。 銘曰: 士之所難,有藴無時。 偉歟梅公,人主之知。 勇無不敢,惟義之為。 困于翼飛,中垂以斂。 一失其途,進退而坎。 理不終窮,既晚而通。 惟其壽考,福祿之隆。 【蔡君山墓誌銘〈慶歷三年〉】 予友蔡君謨之弟曰君山,為開封府太康主簿,時予與君謨皆為館閣校勘,居京師,君山數往來其兄家,見其以縣事決於其府。 府尹吳遵路素剛,好以嚴憚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懾屈而得盡其事之詳,吳公獨喜,以君山為能。 予始知君山敏于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謨南歸拜其親。 夏,京師大疫,君山以疾卒於縣。 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縣之人哀其貧,以錢二百千為其賻,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 」拒而不受。 於是又知君山能以惠愛其縣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 君山間嘗語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士,而學者以記問應對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 吾獨不然,乃晝夜自苦為學。 」及其亡也,君謨發其遺稿,得十數萬言,皆當世之務。 其後踰年,天子與大臣講天下利害為條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 於是又知君山果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中舉進士,初為長溪縣尉。 縣媼二子漁于海而亡,媼指某氏為仇,告縣捕賊。 縣吏難之,皆曰:「海有風波,豈知其不水死乎?且雖果為仇所殺,若屍不得,則于法不可理。 」君山獨曰:「媼色有冤,吾不可不為理。 」乃陰察仇家,得其跡,與媼約曰:「吾與汝宿海上,期十日不得屍,則為媼受捕賊之責。 」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屍浮而至,驗之,皆殺也,乃捕仇家伏法。 民有夫婦偕出而盜殺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畢會,環坐而熟視之,指一人曰:「此殺人者也。 」訊之,果伏,眾莫知其以何術得也。 長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多如此,曰:「前史所載能吏,號如神明,不過此也。 」自天子與大臣條天下事,而屢下舉吏之法,尤欲官無大小,必得其材,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為痛惜者也。 君山諱高,享年二十有八,以某年某月某日卒。 今年,君謨又歸迎其親,自太康取其柩以歸,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且謂予曰:「吾兄弟始去其親而來京師,欲以仕宦為親榮,今幸還家,吾弟獨以柩歸。 甚矣,老者之愛其子也!何以塞吾親之悲,子能為我銘君山乎?」乃為之銘曰: 嗚呼!吾聞仁義之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幼。 嗟夫君山,不得其壽。 父母七十,扶行送柩。 退之有言:死孰謂夭?子墓予銘,其傳不朽。 庶幾以此,慰其父母。 【黃夢升墓誌銘〈歷歷三年〉】 予友黃君夢升,其先婺州金華人,後徙洪州之分寧。 其曾祖諱元吉,祖諱某,父諱中雅,皆不仕。 黃氏世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來,樂以家資賑鄉裡,多聚書以招四方之士。 第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歐陽修集》
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