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翰剛毅有謀略,禦軍嚴整,接下以禮,與部曲語,未嘗稱名,曆數郡皆有政聲。 陶穀碑文云:「齋壇峻而金鼓嚴,麻案宣而油幢出。 控梁苑之西郊,殷乎威望;撫國僑之遺俗,綽有政聲。 」尤好《春秋左氏傳》,每視政之暇,延學者講說,躬自執卷受業焉。 時發難問,窮於隱奧,流輩或戲為「史三傳」。 既自端謹,不喜人醉。 幕客有關徹者,狂率酣鋋。 一日使酒,怒目謂匡翰曰:「明公昔刺覃懷,與徹主客隨至,事無不可,今領節鉞,數不相容。 且書記趙礪,險詖之人也,脅肩諂笑,黷貨無厭,而明公待之甚厚,徹今請死。 近聞張彥澤臠張式,未聞匡翰斬關徹,恐天下談者未有比類。 」匡翰不怒,引滿自罰而慰勉之,其寬厚如此。 天福六年,白馬河決,匡翰祭之,見一犬有角,浮于水心,甚惡之。 後數月遘疾而卒於鎮,年四十。 詔贈太保。 子彥容,歷宮苑使、濮單宿三州刺史。 梁漢顒,太原人也。 少事後唐武皇,初為軍中小校,善騎射,勇于格戰。 莊宗之破劉仁恭、王德明,及與梁軍對壘于德勝,皆預其戰,累功至龍武指揮使、檢校司空。 梁平,授檢校司徒、濮州刺史。 同光三年,魏王繼岌統軍伐蜀,以漢顒為魏王中軍馬步都虞候。 天成初,授許州兵馬留後、檢校太保,尋為邠州節度使,歲余加檢校太傅,充威勝軍節度、唐鄧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在鎮二年,移鎮許州。 長興四年夏,以眼疾授太子少師致仕。 高祖素與漢顒有舊,及即位之初,漢顒進謁,再希任使,除左威衛上將軍。 天福七年冬,以疾卒於洛陽,年七十餘。 贈太子太保。 楊思權,邠州新平人也。 梁乾化初為軍校,貞明二年,轉弓箭指揮使、檢校左仆射,累遷控鶴右第一軍使。 唐莊宗平梁,補右廂夾馬都指揮使。 天成初,遷右威衛將軍,加檢校司空。 會秦王從榮鎮太原,明宗乃以馮贇為副留守、以思權為北京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佑之。 從榮幼驕很,不親公務,明宗乃遣紀綱一人素善從榮者,與之遊處,俾從容諷導之。 嘗私謂從榮曰:「河南相公恭謹好善,親禮端士,有老成之風。 相公處長,更宜自勵,勿致聲聞在河南之下。 」從榮不悅,因告思權曰:「朝廷人皆推從厚,共非短我,吾將廢棄矣。 」思權曰:「請相公勿憂,萬一有變,但思權在處有甲兵,足以濟事。 」乃勸從榮招置部曲,調弓礪矢,陰為之備。 思權又謂使者曰:「朝廷教君伴相公,終日言弟賢兄弱何也?吾輩苟在,豈不能與相公為主耶?」使者懼,告馮贇,乃密奏之。 明宗乃詔思權赴京師,以秦王之故,亦弗之罪也。 長興末,為右羽林都指揮使,遣戍興元。 閔帝嗣位,奉詔從張虔釗討鳳翔,洎至岐下,思權首倡倒戈以攻虔釗。 尋領部下軍率先入城,謂唐末帝曰:「臣既赤心奉殿下,俟京城平定,與臣一鎮,勿置在防禦團練使內。 」乃懷中出紙一幅,謂末帝曰:「願殿下親書臣姓名以志之。 」末帝命筆,書「可邠寧節度使」。 及即位,授推誠奉國保乂功臣、靜難軍節度、邠寧慶衍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保。 清泰三年,入為右龍武軍統軍。 高祖即位,除左衛上將軍,進封開國公。 天福八年,以疾卒,年六十九。 贈太傅。 尹暉,魏州人也。 少以勇健事魏帥楊師厚為軍士,唐莊宗入魏,擢為小校,從征河上,每于馬前步鬥有功。 莊宗即位,連改諸軍指揮使。 天成、長興中,領數郡刺史,累遷嚴衛都指揮使。 洎應順中,王師討末帝于岐下,暉與楊思權首歸,末帝約以鄴都授之。 末帝即位,高祖入洛,嘗遇暉于通衢,暉馬上橫鞭以揖高祖。 高祖忿之,後因謁謂末帝曰:「尹暉常才,以歸命稱先,陛下欲令出鎮名籓,外論皆云不當。 」末帝乃授暉應州節度使。 高祖即位,改右衛大將軍。 時范延光據鄴謀叛,以暉失意,密使人賫蠟彈,以榮利啖之。 暉得延光文字,懼而思竄,欲沿汴水奔于淮南。 高祖聞之,尋降詔招喚,未出王畿,為人所殺。 子勛,事皇朝,累歷軍職,遷內外馬步都軍頭,見為郢州防禦使。 李從璋,字子良,後唐明宗皇帝之猶子也。 少善騎射,從明宗歷戰河上,有平梁之功。 唐同光末,魏之亂軍迎明宗為帝,從璋時引軍自常山過邢,邢人以從璋為留後。 逾月,明宗即位,受詔領捧聖左廂都指揮使,時天成元年五月也。 八月,改大內皇城使,加檢校司徒、彰國軍節度使,賜竭忠建策興復功臣。 旋以達靼諸部入寇,從璋率麾下出討,一鼓而破,有詔褒之。 三年四月,移鎮滑台。 時明宗駐蹕于大梁,從璋嘗召幕客謀曰:「車駕省方,籓臣咸有進獻,吾為臣為子,安得後焉。 欲取倉廩羨餘,以助其用。 諸君以為何如?」內有賓介白曰:「聖上寬而難犯,行宮在近,忽致上達,則一幕俱罹其罪。 」從璋怒。 翌日,欲引弓射所言者,朝廷知之,改授右驍衛上將軍。 長興元年十月,出鎮陝州。 二年五月,遷河中節度使。 三年,就加檢校太傅,賜忠勤靜理崇義功臣。 四年五月,制封洋王。 是歲,明宗厭代,閔帝嗣位,尋受命代潞王于岐上,會潞王舉兵入洛,事遂寢。 高祖即位之元年十二月,授威勝軍節度使,降封隴西郡公。 二年九月,終於任,年五十一。 鄧人為之罷市,思遺愛也。 詔贈太師。 第2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