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辛酉,以威武軍節度副使、充福建管內諸軍都指揮使王亞澄為威武軍副大使,知節度事。 詔:「諸道州府,每遇大祭祀、冬至、寒食、立春、立夏、雨雪未晴,不得行極刑。 如有已斷下文案,可取次日及雨雪定後施行。 」乙丑,以前鄧州節度使安審暉為左羽林統軍,以前延州節度使丁審琪為右羽林統軍,以前金州節度使潘環為左神武統軍,以前華州節度使皇甫立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以右龍武統軍劉遂凝為左驍衛上將軍,以前貝州節度使馬萬為右驍衛上將軍,以左龍武大將軍張彥澤為右武衛上將軍。 丙寅,宰臣馮道、滑州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河陽節度使皇甫遇、西京留守安彥威、廣晉尹李德珫,並加爵邑,以山陵充奉之勞也。 己巳,回鶻進奉使密裡等各授懷化歸德大將軍、將軍郎將,放還蕃。 庚午,故洪州節度使馬希振追封齊國公。 辛未,故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彭城郡王錢元璙追封廣陵郡王。 丙子,于闐、回鶻皆遺使貢方物。 天福八年春正月辛巳,盜發唐坤陵,莊宗母曹太后之陵也。 河南府上言:「逃戶凡五千三百八十七,餓死者兼之。 」詔:「諸道以廩粟賑饑民,民有積粟者,均分借便,以濟貧民。 」時州郡蝗旱,百姓流亡,餓死者千萬計。 東都人士僧道,請車駕復幸東京。 後唐莊宗德妃伊氏自契丹遣使貢馬。 庚寅,沙州留後曹元深加檢校太傅,充沙州歸義軍節度使。 癸巳,髮禁軍萬人並家口赴東京。 乙巳,于闐、回鶻入朝使劉再成等並授懷化大將軍、將軍郎將,放還蕃。 二月庚戌,禦札取今月十一日車駕還東京,沿路州府,不用修飾行宮;食宿頓遞,並以官物供給;文武臣僚除有公事合隨駕外,並先次進發。 以侍衛親軍使景延廣充禦營使。 癸丑,以廣晉尹李德珫權鄴都留守。 己未,車駕發鄴都,曲赦都下禁囚。 甲子,次封丘,文武百官見於行宮。 乙丑,至東京。 甲戌,以東京留守張從恩為權鄴都留守,以皇弟檢校司徒重睿為檢校太保、開封尹,年幼未出閣,差左散騎常侍邊蔚知府事。 丁丑,以前太仆卿薛仁謙為衛尉卿。 河中逃戶凡七千七百五十九。 是時天下饑,谷價翔踴,人多餓殍。 右金吾衛上將軍劉處讓卒,贈太尉。 三月己卯朔,以中書令、監修國史趙瑩為晉昌軍節度使,以晉昌軍節度使桑維翰為侍中、監修國史。 《通鑒》作晉昌節度使、兼侍中桑維翰為侍中。 胡三省註云:桑維翰始居籓鎮而兼侍中,今入朝,正為門下省長官。 辛巳,以左散騎常侍盧重為秘書監,以東京副留守羅周岳為右散騎常侍。 癸未,青州節度使、東平王楊光遠進封壽王,北京留守劉知遠、恆州節度使杜威並加兼中書令。 乙酉,以鄜州節度使符彥卿為河陽節度使,以權鄴都留守、前開封尹張從恩為鄴都留守、廣晉尹,以右羽林統軍丁審琪為鄜州節度使。 丁亥,天策上將軍、湖南節度使、楚王馬希范加守尚書令、兼中書令。 己丑,桂州節度使馬希杲依前檢校太尉、兼侍中,兼知朗州軍州事;朗州武平軍節度使馬希萼加檢校太尉,進封爵邑。 以武平軍節度副使、岳州團練使馬希瞻為檢校太尉,領盧州昭信軍節度使;以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團練使馬希廣為檢校太尉,領洪州鎮南軍節度使;皆楚王馬希范之弟也。 庚寅,以宣徽北院使李承福為右武衛大將軍,充宣徽南院使;以前鄭州防禦使劉繼勛為左千牛衛大將軍,充宣徽北院使。 國子祭酒兼戶部侍郎田敏以印本《五經》書上進,賜帛五十段。 甲午,有白烏棲作坊桐樹,作坊使周務掠捕而進之。 辛丑,引進使、太府卿孟承誨使契丹。 詔京百司攝官親公事及五年,與授初官。 癸卯,以左諫議大夫司徒詡為給事中,左司郎中王仁裕為右諫議大夫,前鴻臚卿王均為少府監。 夏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庚戌,以許州節度使趙在禮為徐州節度使,以徐州節度使李從溫為許州節度使。 己巳,中書門下奏:「請以六月二十七日降誕日為啟聖節。 」從之。 是月,河南、河北、關西諸州旱蝗,分命使臣捕之。 五月己卯,追封皇故長姊為吳國長公主。 癸未,皇侄女永福縣主薨,輟朝三日,追封平昌郡主。 丁亥,皇第二叔祖贈太師萬友追封秦王;皇第三叔祖贈太尉萬銓贈太師,追封趙王。 皇伯贈太傅敬儒贈太師,追封宋王;皇叔贈太尉福王德贈太師,追封如故;皇叔贈太傅暉贈太師,追封韓王;皇叔贈太尉通王殷、皇叔贈太尉廣王威、皇兄贈太傅郯王重裔並贈太師,追封如故。 皇兄贈太師沂王重信追封楚王;皇兄贈太傅虢王重乂、皇兄贈太師夔王重進、皇弟贈太尉陳王重杲等並贈太師,追封如故。 仍令所司擇日冊命。 辛卯,以御史中丞王易簡為尚書左丞,以禮部侍郎張允為御史中丞,以中書舍人吳承范為禮部侍郎,以吏部侍郎王延為尚書右丞,以尚書右丞王松為吏部侍郎,以兵部侍郎張昭遠為吏部侍郎,以戶部侍郎呂琦為兵部侍郎,以刑部侍郎韋勛為戶部侍郎,以工部侍郎李詳為刑部侍郎。 癸巳,命宰臣等分詣寺觀禱雨。 己亥,飛蝗自北翳天而南。 太子賓客李梲卒。 甲辰,詔:「諸道州府見禁罪人,除十惡五逆、行劫殺人、偽行印信、合造毒藥、官典犯臓各減一等外,余並放。 」是時所在旱蝗,故有是詔。 乙巳,幸相國寺祈雨。 第2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