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初,繼能為相州刺史,母楊氏卒於太原,繼能、繼襲奔喪行服。 繼能笞掠母主藏婢,責金銀數,因笞至死。 家人告變,言聚甲為亂,繼能、繼襲皆伏誅。 嗣昭諸子自相屠害,幾于溘盡,惟繼忠一人僅保其首領焉。 裴約,潞州之舊將也。 初事李嗣昭為親信,及繼韜之叛,約方戍澤州,因召民泣而諭之曰:「餘事故使,已餘二紀,每見分財享士,志在平讎,不幸薨歿。 今郎君父喪未葬,即背君親,余可倳刃自殺,不能送死與人。 」眾皆感泣。 繼而梁以董璋為澤州刺史,率眾攻城,約拒久之,告急於莊宗。 莊宗知其忠懇,謂諸將曰:「朕于繼韜何薄,于裴約何厚?裴約能分逆順,不附賊黨,先兄一何不幸,生此鴟梟!」乃顧李紹斌曰:「爾識機便,為我取裴約來,朕不藉澤州彈丸之地。 」即遣紹斌率五千騎以赴之。 紹斌自遼州進軍,未至,城已陷,約被害,時同光元年六月也。 帝聞之,嗟痛不已。 李嗣本,雁門人,本姓張。 父準,銅冶鎮將。 嗣本少事武皇,為帳中紀綱,漸立戰功,得補軍校。 乾寧中,從征李匡儔為前鋒,與燕人戰,得居庸關,以功為義兒軍使,因賜姓名。 從討王行瑜,授檢校刑部尚書,改威遠、寧塞等軍使。 五年,討羅宏信于魏州,嗣本為前鋒,師還,改馬軍都將。 從李嗣昭討王暉于雲州,論功加檢校司空。 汴將李思安之圍潞州也,從周德威軍于余吾,嗣本率騎軍日與汴人轉鬥,前後獻俘千計,遷代州刺史。 六年,從攻晉、絳,為蕃漢副使都校。 及武皇喪事有日,嗣本監護其事,改雲中防禦使、雲蔚應朔等州都知兵馬使,加特進、檢校太保。 九年,周德威討劉守光,嗣本率代北諸軍、生熟吐渾,收山後八軍,得納降軍使盧文進、武州刺史高行珪以獻。 幽州平,論功授振武節度使,號「威信可汗」。 十二年,莊宗定魏博,劉鄩據莘縣,命嗣本入太原巡守都城,十三年,從破劉鄩于故元城,收洺、磁、衛三郡。 六月,還鎮振武。 八月,契丹安巴堅傾塞犯邊,其眾三十萬攻振武,嗣本嬰城拒戰者累日。 契丹為火車地道,晝夜急攻,城中兵少,禦備罄竭,城陷,嗣本舉族入契丹。 有子八人,四人陷于幕庭。 嗣本性剛烈,有節義,善戰多謀,然治郡民,頗傷苛急,人以此少之也。 李嗣恩,本姓駱。 《歐陽史》:嗣恩本吐谷渾部人。 年十五,能騎射,侍武皇于振武;及鎮太原,補鐵林軍小校。 從征王行瑜,奉表獻捷,加檢校散騎常侍,漸轉突陣指揮使,賜姓名。 天祐四年,逐康懷英于河西,解汾州之圍,加檢校司空,充左廂馬軍都將。 戰王景仁有功,加檢校司徒。 救河中府,與梁人接戰,應弦斃者甚眾,而槊中其口;及退,莊宗親視其傷,深加慰勉,轉內衙馬步都將、遼州刺史。 十二年,從莊宗入魏,擊劉鄩有功,轉天雄軍都指揮使。 劉鄩之北趣樂平也,嗣恩襲之,倍程先入晉陽。 時城中無備,得嗣恩兵至,人百其勇,鄩聞其先過,乃遁。 莘之戰,以功轉代州刺史,充石嶺關以北都知兵馬使,稍遷振武節度使。 十五年,追赴行在,卒於太原。 天成初,明宗敦念舊勛,詔贈太尉。 有子二人,長曰武八,騎射推于軍中。 嘗有時輩臂饑鷹,矜其搏擊,武八持鳴鏑一隻,賭其狩獲,暮乃多之。 戰契丹于親州,歿焉。 幼曰從郎,累為行軍司馬。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勞,佐經綸之業,終沒王事,得以為忠,然其後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蓋貨殖無窮,多財累愚故也。 抑苟能以清白遺子孫,安有斯禍哉!裴約以偏裨而效忠烈,尤可貴也。 嗣本、嗣恩皆以中涓之效,參再造之功,故可附於茲也。 卷五十三 列傳五 李存信,本姓張,父君政,回鶻部人也。 大中初,隨懷化郡王李思忠內附,因家雲中之合羅川。 存信通黠多數,會四夷語,別六蕃書,善戰,識兵勢。 初為獻祖親信,從武皇入關平賊,始補軍職,賜姓名。 大順中,累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擊張浚軍于平陽。 時存孝驍勇冠絶,軍中皆下之,惟存信與爭功,由是相惡,有同水火。 及平定潞州,存孝以功望領節度,既而康君立授旄鉞,存孝怒,大剽潞民,燒邑屋,言發流涕,疑存信擯己故也。 明年,存孝得邢、洺,武皇與之節鉞。 存孝慮存信離間,欲立大功以勝之,屢請兵于武皇,請兼併鎮、冀,存信間之,不時許。 大順二年,武皇大舉略地山東,以存信為蕃漢馬步都校,存孝聞之怒,武皇令存質代之,存孝乃謀叛。 既誅,以存信為蕃漢都校。 從討李匡儔,降赫連鐸、白義誠,以功檢校右仆射,從入關討王行瑜,加檢校司空,領郴州刺史。 第1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1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