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秦王誅。 翼日,明宗遣宣徽使孟漢瓊馳驛召帝,二十六日,明宗崩,二十九日,帝至自鄴。 十二月癸卯朔,發喪于西宮,帝于柩前即位。 丁未,群臣上表請聽政,表再上,詔允。 己酉,中外將士給賜有差。 庚戌,帝縗服見群臣于廣壽門之東廡下,宰臣馮道進曰:「陛下久居哀毀,臣等咸願一睹聖顏。 」硃宏昭前舉帽,群臣再拜而退。 禦光政樓存問軍民。 辛亥,賜司衣王氏死,坐秦王事也。 癸丑,以前鎮州節度使、涇王從敏權知河南府事,尋以盧質代之。 乙卯,賜司儀康氏死,事連王氏也。 丙辰,以天雄軍節度判官唐汭為諫議大夫,掌書記趙彖為起居郎,元從都押衙宋令詢為磁州刺史。 丁巳,以左仆射、平章事馮道為山陵使,戶部尚書韓彥惲為副,中書舍人王延為判官,禮部尚書王權為禮儀使,兵部尚書李鈴為鹵簿使,御史中丞龍敏為儀仗使,右仆射、權知河南府盧質為橋道頓遞使。 庚申,以前相州刺史郝瓊為右驍衛大將軍,充宣徽北院使;以光祿卿、充三司副使王玫為三司使。 癸亥,故檢校太尉、右衛上將軍、充三司使孫岳贈太尉、齊國公。 丁卯,帝釋縗服,群臣三上表,請復常膳,禦正殿,從之。 辛未,帝禦中興殿,群臣列位,馮道升階進酒。 帝曰:「比于此物無愛,除賓友之會,不近樽斝。 況在沉痛之中,安事飲啖!」命徹之。 應順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帝禦廣壽殿視朝,百僚詣閣門奉慰。 時議者云,月首以朝服臨,不視朝可也。 乙亥,契丹遣使朝貢。 《遼史·太宗紀》:天顯九年閏月戊午,唐遣使來告哀,即日遣使祭弔。 丁丑,以太常卿崔居儉為秘書監,以前蔡州刺史張繼祚為左武衛上將軍,充山陵橋道頓遞副使。 戊寅,禦明堂殿,仗衛如儀,宮懸樂作,群臣朝服就位,宣制大赦天下,改長興五年為應順元年。 時議者以梓宮在殯,宮縣樂作,非禮也,懸而不作可也。 回鶻可汗仁美遣使貢方物,故可汗仁裕進遺留馬。 是日,命中使三十五人以先帝鞍馬衣帶分賜籓位。 庚辰,宰臣馮道加司空,李愚加右仆射,劉煦加吏部尚書,余並如故。 壬午,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康義誠加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六軍諸衛事。 甲申,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寧國軍節度使安彥威為河中節度使;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忠正軍節度使張從賓為涇州節度使,並加檢校太傅;以捧聖左右廂都指揮使、欽州刺史硃洪實為寧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太保,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以嚴衛左右廂都指揮使、岩州刺史皇甫遇為中正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戊子,樞密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硃宏昭,樞密使、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二品馮贇並加兼中書令。 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石敬瑭加兼中書令;幽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趙德鈞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樞密使馮贇表堅讓中書令,制改兼侍中,封邠國公。 庚寅,鳳翔節度使、潞王從珂加兼侍中;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房知溫加檢校太師。 辛卯,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李懌為工部尚書,以秘書監盧文紀為太常卿,充山陵禮儀使。 壬辰,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高從誨封南平王;湖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馬希范封楚王。 甲午,兩浙節度使、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吳王錢元瓘進封吳越王;前洺州團練使皇甫立加檢校太保,充鄜州節度使;前彰義軍節度使康福加檢校太傅,充邠州節度使;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蜀王孟知祥加檢校太師。 制下,知祥辭不受命。 丙申,鎮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范延光,汴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趙延壽,並加檢校太師。 戊戌,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張虔釗,襄州節度使趙在禮,並加檢校太尉。 辛丑,以振武軍節度使、安北都護楊檀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都虞候,充北面馬軍都指揮使。 第1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