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戊午,師次洹水,周德威進至臨河。 己未,魏帥羅周翰出兵五千,塞石灰窯口,周德威以騎掩擊,迫入觀音門。 是日,王師迫魏州,帝舍于狄公祠西。 周翰閉壁自固,帝軍攻之,其城幾陷。 帝嘆曰:「予為兒童時,從先王渡河,今其忘矣。 方春桃花水滿,思一觀之,誰從予者?」癸亥,帝觀河于黎陽。 是時,梁祖發兵萬餘將渡河,聞王師至,棄舟而退。 黎陽都將張從楚、曹儒以部下兵三千人來降,立其軍為左右匡霸使。 乙丑,周德威自臨清徇地貝郡,攻博州,下東武、朝城。 時澶州刺史張可臻棄城而遁,遂攻黎陽,下臨河、淇門。 庚午,梁祖在洛,聞王師將攻河陽,率親軍屯白馬坡。 壬申,帝下令班師。 帝至趙州,王鎔迎謁。 翼日,大饗諸軍。 壬午,帝發趙州,歸晉陽,留周德威戍趙州。 三月己丑,鎮、定州各遣使言幽州劉守光凶僭之狀,請推為尚父,以稔其惡。 乙未,帝至晉陽宮,召監軍張承業諸將等議幽州之事,乃遣牙將戴漢超賫墨制並六鎮書,推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守光由是凶熾日甚,遂邀六鎮奉冊。 五月,六鎮使至幽州,梁使亦集。 《通鑒考異》引《莊宗實錄》云:三月己丑,鎮州遣押衙劉光業至,言劉守光凶淫縱毒,欲自尊大,請稔其惡以咎之,推為尚父。 乙未,上至晉陽宮,召張承業諸將等議討燕之謀,諸將亦云宜稔其惡。 上令押衙戴漢超持墨制及六鎮書如幽州,其辭曰:「天祐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天德軍節度使宋瑤、振武節度使周德威、昭義節度使李嗣昭、易定節度使王處直、鎮州節度使王鎔、河東節度使尚書令晉王謹奉冊進盧龍橫海等軍節度、檢校大尉、中書令、燕王為尚書令、尚父。 」五月,六鎮使至,汴使亦集。 六月,守光令有司定尚父、採訪使議。 是月,梁祖遣都招討使楊師厚將兵三萬屯邢州,帝令李嗣昭出師掠相、衛而還。 秋七月,帝會王鎔于承天軍。 鎔,武皇之友也,帝奉之盡敬,捧卮酒為壽,鎔亦捧酒醻帝。 鎔幼子昭誨從行,因許為婚。 八月甲子,幽州劉守光僭稱大燕皇帝,年號應天。 九月庚子,梁祖將親軍自洛渡河而北,至相州,聞帝軍未出,乃止。 十月,幽州劉守光殺帝之行人李承勛,忿其不行朝禮也。 十一月辛丑,燕人侵易、定,王處直來告難。 十二月甲子,帝遣周德威、劉光浚、李嗣源及諸將率蕃漢之兵發晉陽,伐劉守光于幽州。 卷二十八 莊宗紀二 天祐九年春正月庚辰朔,周德威等自飛狐東下。 丙戌,會鎮、定之師進營祁溝。 庚子,次涿州,刺史劉知溫以城歸順。 德威進迫幽州,守光出兵拒戰,燕將王行方等以部下四百人來奔。 二月庚戌朔,梁祖大舉河南之眾以援守光,以陝州節度使楊師厚為招討使,河南李周彞為副;青州賀德倫為應接使,鄆州袁象先為副。 甲子,梁祖自洛陽趨魏州,遣楊師厚、李周彞攻鎮州之棗強,命賀德倫攻蓚縣。 三月壬午,梁祖自督軍攻棗強。 甲申,城陷,屠之。 時李存審與史建瑭以三千騎屯趙州,相與謀曰:「梁軍若不攻蓚城,必西攻深、冀。 吾王方北伐,以南鄙之事付我輩,豈可坐觀其弊。 」乃以八百騎趨冀州,扼下博橋,令史建瑭、李都督分道擒生。 翼日,諸軍皆至,獲芻牧者數百人,盡殺之;縱數人逸去,且告:「晉王至矣。 」建瑭與李都督各領百餘騎,旗幟軍號類梁軍,與芻牧者雜行,暮及賀德倫營門,殺守門者,縱火大呼,俘斬而旋。 又執芻牧者,斷其手,令回,梁軍乃夜遁。 蓚人持鋤櫌白梃追擊之,悉獲其輜重。 《通鑒·後樑紀》云:帝燒營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 戊子旦,乃至冀州。 蓚之耕者皆荷鋤奮挺逐之,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 梁祖聞之大駭,自棗強馳歸貝州,殺其將張正言、許從實、硃彥柔,以其亡師于蓚故也。 梁祖先抱痼疾,因是愈甚。 辛丑,滄州都將張萬進殺留後劉繼威,自為滄帥,遣人送款于梁,亦乞降于帝。 戊申,周德威遣李存暉攻瓦橋關,下之。 四月丁巳,梁祖自魏南歸,疾篤故也。 戊申,李嗣源攻瀛州,拔之。 五月乙卯朔,周德威大破燕軍于羊頭岡,擒大將單廷珪,斬首五千餘級。 德威自涿州進軍于幽州,營于城下。 閏月己酉,攻其西門,燕人出戰,敗之。 六月戊寅,梁祖為其子友珪所殺,友珪僭即帝位於洛陽。 秋八月,硃友珪遣其將韓勍、康懷英、牛存節率兵五萬,急攻河中。 硃友謙遣使來求援,帝命李存審率師救之。 十月癸未,帝自澤州路赴河中,遇梁將康懷英于平陽,破之,斬首千餘級,追至白徑嶺。 硃友謙會帝于猗氏,梁軍解圍而去。 庚申,周德威報劉守光三遣使乞和,不報。 丁卯,燕將趙行實來奔。 天祐十年春正月丁巳,周德威攻下順州,獲刺史王在思。 二月甲戌朔,攻下安遠軍,獲燕將一十八人。 庚寅,梁硃友珪為其將袁象先所殺,均王友貞即位於汴州。 丙申,周德威報,檀州刺史陳確以城降。 三月甲辰朔,收盧台軍。 乙丑,收古北口。 時居庸關使胡令珪等與諸戍將相繼挈族來奔。 丙寅,武州刺史高行珪遣使乞降。 時劉守光遣愛將元行欽收馬于山北,聞行珪有變,率戍兵攻行珪,行珪遣其弟行溫為質,且乞應援。 周德威遣李嗣源、李嗣本、安金全率兵救武州,降元行欽以歸。 第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五代史》》
第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