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人自上次俄國投降後性格已完全改變,比如,他們在菲律賓的肆意破壞和殘暴是世界周知的。 不過,對於象日本這樣極易隨著情況而改變道德標準的民族而言,上述結論未必是必然的。 首先,敵軍在巴丹戰役之後並沒有投降,只有局部地區投降了。 後來,菲律賓的日軍雖然投降了,日軍仍在戰鬥。 第二,日本人從未認為俄國人在本世紀初曾經「侮辱」過他們。 與此相反,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所有日本人幾乎都認為美國的政策是「蔑視日本」,或者用他們的話說是「根本瞧不起日本」。 他們對排日的移民法、對美國在樸茨茅斯和約及第二次裁軍條約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這樣反應的。 美國在遠東經濟中影響的擴大以及我們對世界上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態度也促使日本人採取了同樣的反應。 因此,日本對俄國的勝利和日本在菲律賓對美國的勝利,顯示了日本人行為的明顯對立的兩面性格:受過侮辱時是一面,否則是另一面。 美國取得最後勝利使日本人所處的環境再次發生了變化。 如同日本人生活中的通例一樣,他們的最終失敗使他們放棄了前此改採取的方針。 日本人這種獨特的倫理觀,使他們能夠自行滌除積垢。 美國的政策和麥克阿瑟將軍的對日管理沒有增添需要清洗的新的屈辱。 他們只堅持那些在日本人看來僅屬於接受戰敗「當然結果」的事情,這種做法顯然奏了效。 保留天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件事處理得很好。 天皇先訪問麥克阿瑟將軍,而不是麥克阿瑟將軍先訪問天皇,這件事給日本人上了一次生動的課,其意義是西方人難以估計的。 據說,在建議天皇否認神格時,天皇曾提出異議,說讓他拋棄他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感到很為難。 他真誠地說,日本人並未把他看作西方意義上的神。 但是麥克阿瑟司令部勸他說,西方人關於天皇仍在堅持神格的想法將影響日本的國際聲譽。 於是天皇強忍這種為難,同意發表否認神格的聲明。 天皇在元旦發表了聲明,並要求把世界各國對此事的評論全部譯給他看。 讀了這些論評後,天皇致函麥克阿瑟司令部表示滿意。 外國人在此以前顯然不理解,天皇對發表聲明一事感到高興。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