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外城西南隅聖安寺,寺殿有商喜畫壁。 康熙庚申冬,高念東刑侍將歸淄川,予與施愚山、宋牧仲諸詞人飲餞于寺,共為聯句五十韻。 牧仲有句雲「畫壁商喜留」。 按崑山劉璋圭甫《明書畫史》:商喜善畫山水人物,畫虎得勇猛之勢。 今大西天經廠殿壁龍神,及大軸文殊普賢變相,亦喜筆。 喜,宣德中授錦衣衛指揮,牧仲雲內官,誤也西華門內玄都勝境,在弘仁寺西,有元人劉蘭塑三清像甚奇。 ◎毛傳如紀事 孔文谷序《唐詩紀事》云:「詩三百篇,《毛傳》蓋其紀事,今為考亭所絀,欲究遺經,當必考之。 」云云。 實名通之論。 宋王得臣《麈史》云:「《關雎》,后妃之德也;《葛覃》,后妃之本也。 此一句,孔子所題,其下乃毛公發明之言耳。 」其以為子夏所傳,必有授受之自,惜世遠莫得而見也。 升庵引朱子《白鹿洞賦》,有曰:「廣青衿之遺問,樂菁莪之長育。 」或舉以為問,先生曰,舊說亦不可廢,然則考亭之盡去小序,終亦有不自安於心者乎?歐陽子作《詩本義》,其序問篇云:「《毛詩》諸序,與孟子說詩多合。 故吾于詩,常以序為證。 惟《周南》、《召南》,失者類多,隨而正之。 」歐陽子所見豈出朱子下也? ◎讀書檯 濟南近有人耕田間,掘得「讀書檯」三字石刻。 按此為宋侍郎張公讀書處,蘇文忠公書也,見元遺山《濟南行紀》。 ◎漢瓷銀槎 宋荔裳琬觀察藏漢瓷盞二,內有魚藻文,雲在秦州時耕夫得之隗囂故宮中。 吾兄西樵為作歌。 又有元人所造銀槎,最奇古,腹有文曰:「至正壬寅,吳門朱華玉甫制。 」華玉號碧山,武塘人,見陶南村《輟耕錄》。 ◎灌嬰廟瓦 吉水李梅公侍郎元鼎有硯,五瓣如梅花狀,質如黃玉,雜翡翠丹砂之色,纍纍墳起,雲是灌嬰廟瓦。 一時文士多賦之。 故友鄒程村祗謨作《硯考》,引洪文敏《容齋隨筆》灌瓦硯銘為證。 ◎外國墨 元人陸友友仁《墨史》,載外國製墨。 高麗貢墨,猛州為上,順州次之。 其文曰:「平鹵城進貢」,或曰「順州貢墨」,或曰「猛州貢墨」。 李公擇遺東坡墨半丸,其印文曰「張力剛」,雲得之高麗使者。 魏泰道輔云:’新羅墨,有蠅飲其汁立死”,常戒人和藥勿用新羅墨。 日本墨遍肌印文,如柿蒂形。 陸子履奉使契丹,得墨,銘曰「陽岩鎮造」者,其國精品。 滕子濟有墨一大笏,為龍鳳之文,面曰「鎮庫」,萬年不毀。 又西域僧為蘇太簡言:「彼國有佳墨,中國不及,是鷄足山古松為之。 」金有劉法,字彥矩,常山人,自製墨,銘曰「棲神岩造」。 楊文秀,金時以善墨聞,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傳其法,以授耶律文正楚材,文正授子鑄,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 ◎中山狼傳 《中山狼傳》,見馬中錫《東田集》。 東田,河間故城人,正德間右都御史,康德涵、李獻吉皆其門生也。 按《對山集》有《讀中山狼傳》詩云:’平生愛物未籌量,那記當年救此狼。 ”則此傳為馬刺空同作無疑。 今入唐人小說,亦如《天祿閣外史》之類。 ◎三劍 孫北海承澤家藏三劍:其一銅劍,長尺餘,有鳥篆十字,雲「吳季子之子保之永用劍」,篆甚奇古。 其一玉劍,長尺有二寸,博三寸,中鑿一孔,剡其上若芒刃,雲有人得之成湯墓中。 其一魚腸,秀水朱處士彞尊云:「疑鄭康成所謂大琰者也。 考之桃氏作劍,未聞攻玉。 玉劍之載于《六經》者無之,遂定以為圭,因作釋圭。 」 ◎司馬相如玉印 錢編修宮聲中詣有司馬相如小玉印,因憶元陸友仁得衛青玉印,翰林虞伯生諸公,皆有詩,友仁因著《印史》。 按衛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唯其所好。 自秦以來,唯天子之印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 」按此,宏說或不然。 又後世謂詔令為璽書。 按《國語》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予之璽書。 註云:「古者大夫之印,亦稱璽。 」 ●卷十五·談藝五 ◎文ㄈ本草 寒山趙凡夫子婦文ㄈ,字端容,妙于丹青,自畫《本草》一部,楚詞《九歌》、《天問》等皆有圖,曲臻其妙。 江上女子周禧得其《本草》臨仿,亦入妙品。 禧弟子姚,亦江陰人,美而艷,作畫得ㄈ遺意。 《癸辛雜識》云:「至元斥賣內府故書於廣濟庫,有出相彩畫《本草》一部,極奇。 又于杭太廟前尹氏書肆,見彩畫《三輔黃圖》一部,極精妙。 」此亦其類也。 文點字與也,文肅公孫ㄈ從侄也,畫有衡山家法,亦善花卉。 汪編修琬贈之詩云:「君家道韞擅才華,愛寫徐熙沒骨花。 曾向兒時窺指訣,筆端桃萼一枝斜。 」 ◎寒碧琴記 南昌王于一猷定作《寒碧琴記》云:「昔子瞻為登州司戶參軍,子由省之,攜琴游大海。 舟覆,琴墮海,後高麗人得之,獻其王。 王知為蘇氏物也,藏之數百年。 迨明崇禎間,高麗困于兵,請援。 遣總兵某帥師救之。 瀕行,贈以琴,琴遂復還中國。 」按《東坡年譜》:「元豐八年乙丑五月復朝奉郎知登州,到郡才五日,即以禮部郎官召。 作別登州舉人詩,有『五日匆匆守』之句。 」公未嘗為司戶參軍,且到郡非久即召;少公亦未嘗省公于登也;崇禎間,亦未嘗遣師援高麗。 于一好奇誕,每為人欺多此類。 ◎國風圖 第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池北偶談》
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