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綴錄》:正統中,陳、高、曹、苗皆遙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一時以為館閣盛事。 今內閣學士、掌院學士例皆兼禮部侍郎,不為異典矣。 ◎讀卷 今內閣、九卿讀卷,但擬十捲呈禦覽。 各以首捲進呈,候旨命讀則讀,不命則否。 《水東日記》載:「景泰辛未廷試日,陳閣老得三卷,向南房紙窗圈點。 」云云。 則是明制讀卷官亦著丹黃,今無此制矣。 又九卿但論衙門,不論官之崇卑,如己未魏雙鳳以督捕理事官、壬戌科張鵬以通政司參議,皆得讀卷。 而宗人府丞、太常卿等三品,例不與。 翰林講、讀學士多為收掌官,於事體殊未當也。 ◎先授編檢科道 世祖皇帝最重庶吉士,每親自考較。 乙未館選,丙申特先授漢書庶吉士王益朋、王命岳等官六科給事中、監察御史內劉祚遠授吏科給事中,尋以族祖大學士正宗嫌,改吏部主事。 戊戌館選,己亥禦試于南海子,特先授清書庶吉士馬晉允、富鴻業後改鴻基。 等十人為編修、檢討,而陳敬北通州人,與今說岩禮侍同名,皆同館也;說岩尋奉旨加廷字。 殷觀光二人革職。 旨非散館故事。 ◎國朝狀元 國朝狀元,多不永年,中間惟丙戌傅閣學以漸、丁亥呂閣學宮大拜卒。 己丑劉修撰子壯、壬辰鄒修撰忠倚、戊戌孫修撰承恩、辛丑馬侍讀世俊,皆不數年而歿,豈氣數為之耶?孫修撰之歿,世祖章皇帝深悼惜之,賜白金三百兩歸其喪,蓋曠典也。 ◎三國貢物 康熙丁未夏,荷蘭國甲婁吧王油煩嗎綏極遣陪臣卑獨攀呵閏等入貢,內有刀劍八枚,其柔繞指;旃檀樹四株,各長二丈許;西洋小白牛四,高一尺七寸,長二尺有奇,白質斑文,項有肉峰;荷蘭馬四,鋭頭卓耳,形態殊異;又玻璃箱、牡丁香、哆尼絨之屬。 是歲,暹羅國王森烈拍臘照古龍拍臘馬呼陸坤遣貢使握坤司答喇耶邁低禮,貢六足龜、孔雀、馴象等物。 回回國貢牛,三角三目雲。 ◎國書之制 本朝文移書疏之制,國書則自後而前,漢書則自前而後。 凡宮城榜書,率用清、漢、蒙古三體。 按《草木子》載:「元朝行移文字,漢字自前而後,蒙古字自後而前,畏吾兒字則橫書之。 」 ◎試卷稱名 宋呂申公試卷中自稱名,王柏題其後,謂古意尚存。 盛如梓云:「淳化中立糊名之法,祥符中立謄錄之制。 」則又在申公之前矣。 ◎伐木 江南造戰艦,下令郡縣伐木。 洞庭民家孀嫗止一女,縣吏至其家伐木,復令具舟送木至郡。 既至郡,候縣府、道院查驗,動淹旬月。 嫗計無所出,乃粥女以償諸費。 施彥執《炙果錄》載:「宋創都錢唐,需林木甚大,所在鼎沸。 鄧光祖知嚴州,殊不經意,徐集各裡正,以朝廷所降木色丈尺,人予一紙,令各具界中寺廟館驛官道木與所降色樣合者供之。 既供,令匠往視皆合。 令裡正自伐,官特予糧,須臾木大集,民間毫無所苦。 」康熙二十一年,以太和殿大工,凡楚、蜀、閩、粵產木之地,皆差部員往采,明旨嚴禁騷擾。 姚給事濮陽祖頊疏請禁伐祠廟塚墓間樹,得旨允行。 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優老 通政使司參議虞虞山世瓔,南昆明人,以書受知世祖皇帝,特授光祿寺署正,供奉內庭。 康熙十六年,世瓔年八十餘,上念其先朝舊臣,特自光祿寺丞擢本寺少卿,遷通參。 久之,御史或言其老病不任職,上特令以禮致仕,仍給全俸。 二十一年南平,世瓔疏辭俸祿且乞骸骨,特賜白金三百兩,馳驛回籍,途次貴州,病卒。 ◎賜宴褒忠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正月上元,賜群臣宴于乾清宮,異數也。 凡賜禦酒者二,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都御史,皆上手賜;通政使、大理卿以下則十人為一班,分左右列,命近侍賜酒,且諭:醉者令官監扶掖。 獨光祿卿馬世濟以文毅公雄鎮子,右通政陳汝器以贈兵侍前福建巡海道副使啟泰子,特召至禦座側賜酒,上之褒忠優厚如此。 翌日,上首唱柏梁體《昇平嘉宴詩》詩別載。 群臣繼和,汝器句云:「勵節褒忠感賜觴」,蓋紀實雲。 ◎御製詩 御製登城詩云:「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 車馬往來雲霧裡,民生休戚在當前。 」真帝王詩也。 ◎善果寺禦書 世祖禦書賜弘覺禪師云:「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唐人岑參詩也,在都城西善果寺。 ◎乘肩輿 本朝順治初,漢人京官亦多乘馬。 予壬辰計偕入京師,見高郵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馬。 其後始易肩輿,三品以上用四人肩輿,四品以下則二人耳。 然旗下大官,例乘馬無肩輿;有之,自近年始。 宋《朝野類要》云:「百司出局,人從先報上馬者,蓋舊禮只是乘騎。 自中興以來,始得乘肩輿也。 」《建炎朝野雜記》云:「東都舊制,耆德大臣或宗室屬近行尊者,特旨許乘肩輿。 建炎初,上以維揚磚滑,謂大臣曰:『君臣一體,朕不忍使群臣奔走危地,可特許乘轎。 』」《麈史》謂唐時宰相乘馬,五代始用檐子。 本朝近年,惟文潞公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司馬溫公始為門下侍郎,尋臥疾,就拜左相,不可以騎,二公並許乘檐子,皆異恩也。 外官肩輿,不用帷蓋,蓋古褰帷之意。 今惟江寧、開封督撫、司道、府廳、縣官皆用暖轎,蓋沿宋、明都城之制,至今未改耳。 ◎兼銜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池北偶談》
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