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年正月,改元應順,大赦天下。 加封馮道為司空,李愚為右仆射,劉煦為吏部尚書,併兼同平章事。 進康義誠為檢校太尉,兼官侍中,判六軍諸衛事。 朱弘實為檢校太保,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且命樞密使朱弘昭、馮贇及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併兼中書令。 贇以超遷太過,辭不受命,乃改兼侍中,封邠國公。 康義誠以下並得加封,豈因其殺兄有功耶?居心如此,安得令終!外如內外百官,俱進階有差。 就是荊南節度使高從誨,也進封南平王,湖南節度使馬希范,得進封楚王,兩浙節度使錢元瓘,併進封吳越王。 惟加蜀王孟知祥為檢校太師。 知祥卻不願受命,遣歸唐使,囑使代辭。 看官聽著!知祥既並有兩川,野心勃勃,欲效王建故事。 聞唐主已殂,從厚入嗣,遂顧語僚佐道:「宋王幼弱,執政皆胥吏小人,不久即要生亂哩。 」僚佐聞言,已知他富有深意,但因歲月將闌,權且蹉跎過去。 未幾就是孟春,乃推趙季良為首,上表勸進,且歷陳符命,什麼黃龍現,什麼白鵲集,都說是瑞征駢集,天與人歸。 知祥假意謙讓道:「孤德薄不足辱天命,但得以蜀王終老,已算幸事!」季良進言道:「將士大夫,盡節效忠,無非望附翼攀鱗,長承恩寵,今王不正大統,轉無從慰副人望,還乞勿辭!」季良本臣事後唐,乃赴蜀後,專媚知祥,曲為效力,可鄙可嘆!知祥乃命草定帝制,擇日登位。 國號蜀,改元明德。 屆期袞冕登壇,受百寮朝賀。 偏天公不肯做美,竟爾狂風怒號,陰霾四塞,一班趨炎附勢的人員,恰也有些驚異。 但且享受了目前富貴,無暇顧及天心。 何不亦稱符瑞?當下授趙季良為司空同平章事,王處回為樞密使,李仁罕為衛聖諸軍馬步軍指揮使,趙廷隱為左匡聖步軍都指揮使,張業為右匡聖步軍都指揮使,張公鐸為捧聖控鶴都指揮使,李肇為奉鑾肅衛都指揮使,侯弘實為副使,掌書記。 毋昭裔為御史中丞,李昊為觀察判官,徐光溥為翰林學士。 所有季良等兼領節使,概令照舊。 追冊唐長公主李氏為皇后,夫人李氏為貴妃。 妃系唐莊宗嬪禦,賜給知祥,累從知祥出兵,備嘗艱苦。 一夕夢大星墜懷,起告長公主,公主即語知祥道:「此女頗有福相,當生貴子。 」既而生子仁贊,就是蜀後主昶。 昶系仁贊改名,詳見下文。 史家稱王建為前蜀,孟知祥為後蜀。 知祥僭號以後,唐山南西道張虔釗,式定軍節度使孫漢韶,皆奉款請降,興州刺史劉遂清盡撤三泉、西縣、金牛、桑林戍兵,退歸洛陽。 於是散關以南,如階、成、文諸州,悉為蜀有。 過了數月,張虔釗等入謁知祥,知祥宴勞降將。 由虔釗等奉觴上壽,知祥正欲接受,不意手臂竟痠痛起來,勉強受觴,好似九鼎一般,力不能勝,急忙取置案上,以口承飲,及虔釗等謝宴趨退,知祥強起入內,手足都不便運動,成了一個瘋癱症。 延至新秋,一命告終。 遺詔立子仁贊為太子,承襲帝位。 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張公鐸、侯弘實等,擁立仁贊,然後告喪。 仁贊改名為昶,年才十六,暫不改元。 尊知祥為高祖,生母李氏為皇太后。 知祥據蜀稱尊,才閲六月,當時有一僧人,自號醋頭,手攜一燈檠,隨走隨呼道:「不得燈,得燈便倒!」蜀人都目僧為痴,及知祥去世,才知燈字是借映登極。 又相傳知祥入蜀時,見有一老人狀貌清癯,輓車趨過,所載無多。 知祥問他能載幾何?老人答道:「儘力不過兩袋。 」知祥初不經意,漸亦引為忌諱,後來果傳了兩代,為宋所並。 小子有詩詠道: 兩川竊據即稱尊,風日陰霾蜀道昏。 半載甫經燈便倒,才知釋子不虛言。 知祥帝蜀,半年即亡。 這半年內,後唐國事,卻有一番絶大變動,待小子下回再詳。 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 卻說唐主從厚,已改元應順,尊嫡母曹氏為太后,庶母王氏為太妃,所有藩鎮文武臣僚,更一體覃恩,俱給賞賜。 獨疑忌潞王從珂,聽信朱、馮兩樞密,出從珂子重吉為亳州團練使。 重吉有妹名惠明,在洛為尼,亦召入禁中。 從珂聞子被外黜,女被內召,料知新主有猜忌意,免不得瞻顧徬徨。 他本為明宗所愛,夙立戰功,明宗病劇,只遣夫人劉氏入省,自在鳳翔觀望。 及明宗去世,亦謝病不來奔喪。 彼時已料有內釁,坐覘成敗。 果然嗣皇從厚,信讒見猜,屢遣使偵察從珂。 朱弘昭、馮贇,又捕風捉影,專喜生事。 內侍孟漢瓊,與朱、馮結為知己,朱、馮說他有功,加官至開府儀同三司,且賜號忠貞扶運保泰功臣。 漢瓊有何功績,只殺從榮一事,由他首倡。 此時漢瓊出守天雄軍,見上回。 意欲邀他回都,協同辦事,於是奏請召還漢瓊,徙成德節度使范延光,轉鎮天雄軍。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移鎮成德軍。 潞王從珂,卻叫他改鎮河東,兼北都留守。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從厚也不知利害,俱從所請,遣使出發四鎮,分頭傳命。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代演義》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