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主改元貞明,已在乾化五年十一月中,轉瞬間就是貞明二年。 劉鄩仍堅守莘城,閉壁不出。 晉軍乃屢次挑戰,終無人出來接應,城上卻守得甚固,無隙可乘。 晉王存勗,留李存審守營,自往貝州勞軍,陽言當返歸晉陽。 劉鄩乃奏請襲擊魏州,梁主友貞答書道:「朕舉全國兵賦,付託將軍,社稷存亡,關係此舉,願將軍勉力!」鄩因令楊師厚故將楊延直,引兵萬人,往襲魏州。 延直夜半至城南,總道城中未曾備防,慢慢兒的紮營,不料營未立定,突來了一彪人馬,統是精壯絶倫,所當輒靡。 況且夜深天黑,幾不知有多少敵軍,只好見機急走,其實城中止有五百名壯士,潛出劫寨,卻嚇退了梁兵萬人。 翌日晨刻,劉鄩率兵至城東,與延直相會,正擬督兵進攻,但聽城中鼓聲大震,城門洞開,有一大將領軍殺出,前來接仗。 鄩遙認是李嗣源,也擺開陣勢,與他交鋒。 將對將,兵對兵,正殺得難解難分,突見貝州路上,也有一軍殺到,當先一員統帥,服色不等尋常,面貌很是英偉,手中執着令旗,似風驅來。 鄩驚語道:「來帥乃是晉王,莫非又被他賺了?」果如尊言。 遂引兵卻退。 晉王與嗣源合兵,步步進逼,鄩且戰且行,奔至故元城西,後面喊聲又震,李存審驅軍殺來,鄩叫苦不迭,急麾兵布成圓陣,為自固計。 偏西北是晉王軍,東南是存審軍,兩軍皆布方陣,鼓噪而前,害得鄩軍四面受敵,合戰多時,鄩軍不支,紛紛潰散,鄩急引數十騎突圍出走,所有步卒七萬,經晉軍一陣環擊,殺死了一大半,餘眾僥倖逃脫,又被晉軍追至河上,殺溺幾盡,僅剩數千人過河,跟着劉鄩退保滑州。 梁匡國軍節度使王檀,密奏梁廷,請發關西兵掩襲晉陽,廷臣以為奇計,即令照行。 檀發河中、陝同華諸鎮兵,合三萬人,出陰地關,掩至晉陽城下,果然城中未及預防,即由監軍張承業,調發諸司丁匠,並市民登城拒守。 檀晝夜猛攻,險些兒陷入城中,承業慌急異常。 代北故將安金全,退居晉陽,入見承業道:「晉陽系根本地,一或失守,大事去了!仆雖老病,憂兼家國,願授我庫甲,為公拒敵。 」幸有此人。 承業易憂為喜,立發庫中甲械,給與金全,金全召集子弟,及退職故將,得數百人,夜出北門,襲擊梁營,梁兵驚退,金全乃還。 過了一日,又由昭義軍即澤潞二州。 昭義軍本統五州,自澤潞入晉。 余如邢、洺、磁三州,尚為梁有,統稱昭義軍,故五代初有兩昭義軍。 節度使李嗣昭,撥出牙將石君立,引五百騎來援。 君立朝發潞州,夕至晉陽,突過汾河橋,擊敗梁兵,直抵城下,佯呼道:「昭義全軍都來了!」承業大喜,開城迎入。 君立即與安金全等,夜出各門,分劫梁營,梁兵屢有死傷,王檀料不能克,又恐援軍四集,遂大掠而還。 是時賀德倫尚留住晉陽,部兵多縋城逃出,往投梁軍。 承業恐他內應,收斬德倫,然後報達晉王,晉王也不加罪。 惟晉陽解圍,並非由晉王授計,晉王素好誇伐,竟不行賞,還虧張承業撫慰有方,大眾始無怨言。 晉室功臣,要算承業。 梁主友貞,聞劉鄩敗還,王檀又復無功,忍不住長嘆道:「我事去了!」乃召劉鄩入朝。 鄩恐戰敗受誅,但託言晉軍未退,不便離滑。 梁主權授鄩為宣義節度使,使將兵進屯黎陽。 晉王使李存審往攻貝州,刺史張源德固守,屢攻不下。 晉王自攻衛、磁二州,均皆得手,降衛州刺史米昭,斬磁州刺史靳紹。 再派將分徇洺、相、邢三州,守吏或降或走,三州俱下。 晉王命將相州仍歸天雄軍,惟邢州特置安國軍,兼轄洺、磁,即令李嗣源為安國節度使,又進兵滄州。 滄州已為梁所據,守將毛璋,至是亦降。 只有貝州刺史張源德,始終拒晉,城中食盡,甚至噉人為糧,軍士將源德殺死,奉款晉營,因恐久守被誅,請擐甲執兵,出城迎降。 存審佯為應允,俟開城後,麾兵擁入,撫慰一番,乃令降眾釋甲。 降眾不知是計,各將甲兵卸置,不料一聲號令,四面被圍,見一個,殺一個,把降眾三千人,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存審亦太慘毒。 自是河北一帶,均為晉有。 惟黎陽尚由劉鄩守住,總算還是梁土。 晉軍往攻不克,班師而回。 晉王存勗,亟倍道馳歸晉陽,原來存勗頗孝,累歲經營河北,必乘暇馳歸,省視生母曹氏。 此次因行軍日久,所以急歸。 看官聽著,晉祖李克用正室,本是劉氏,克用起兵代北,轉戰中原,嘗令劉氏偕行,劉氏頗習兵機,又善騎射,嘗組成宮女一隊,教以武技,隨從軍中。 克用所向有功,半出內助,及克用封王,劉氏亦受封秦國夫人。 惟劉氏無子,與克用妾曹氏,相得甚歡,每與克用言及,曹氏相當生貴子,後來果生存勗,存勗嗣立,曹氏亦推為晉國夫人,母以子貴,幾出劉氏右。 劉氏毫不妒忌,歡愛逾恆,存勗歸省曹氏,曹氏亦必令問候嫡母,不致缺儀。 難得有此二賢婦。 小子有詩詠道: 尹邢相讓不相爭,王業應由內助成, 到底賢明推大婦,周南樛木好重賡。 推重劉氏,為後文易嫡為庶伏案。 晉王存勗歸省後,過了殘年,忽聞契丹酋長阿保機,稱帝改元,竟取晉新州,入圍幽州。 那時又要大動干戈了。 欲知契丹入寇情事,請看官續閲下回。 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 第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五代演義》
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