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任何重視超感覺經驗的宗教中都是例外現象。 甚至在入定狀態,修禪者也不想起脫於自身之外而象尼采②描述古代希臘人那樣,「保留自己的原樣,保持自己市民的名義」。 在日本偉大佛教法師的言論中,對這種見解有很多生動的闡述,講得最精采的是高僧道元。 他在十三世紀③開創曹洞宗④,至今仍是禪宗中最大、最有勢力的教派。 他談到自己頓悟時說:「我只知道眼晴橫在鼻子之上……(在禪的體驗中)並無神秘。 猶如時間自然流逝,日出於東,月沉於西。 」①禪學著作也不承認「入定」除了能培養自我修養能力以外,還能傳授別的什麼能力。 一位日本佛教徒寫道:「瑜伽派認為瞑想可以獲得超自然的能力,禪宗不採取這種荒謬的說法」。 ② ① 三昧:梵語Samadhi又稱三摩提、三摩地。 意譯則是「定」、「正受」或「等持」,亦即止息雜慮,專注一境,方能保持不昏不亂。 ——譯者 ②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鼓吹超人哲學。 主著有《悲劇的誕生》、《紮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等。 ——譯者 ③ 日譯本誤作「二十世紀」。 ——譯者 ④ 曹洞宗:禪宗五家之一,唐朝良價在今江西宜豐洞山首創,後由其弟子本寂在今江西宜黃曹山發揚光大,故稱曹洞宗。 十三世紀中,日僧道元(1200—1253)來華學法,傳入日本。 本山在福井縣吉田郡永平寺、橫濱市鶴見區總持寺。 主張持戒坐禪開悟。 ——譯者 ① 引自Nukaraiya,Kaiten,The Religion of the Samurai(忽滑穀快天《武士的宗教》),倫敦,1913年,第197頁。 ② 同上書,第194頁。 日本就是這樣完全抹殺作為印度渝伽派基礎的各種觀點。 日本人的酷愛限定,令人想起古希臘人。 他們把瑜伽派的修行方法理解為自我修養以求完善自身的方法;理解為達到「圓熟」境界,以致人與其行為毫無間隔的方法。 這是一種自力更生的訓練。 它的回報就在現時現地,因為它使人們能夠最有效地應付任何局面,用力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它能使人控制恣意妄為的自我,不躁不亂,無論遇到外來的人身危險或內心的激動,都不會失去鎮定。 第1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