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命王爚平章軍事,陳宜中、留夢炎為左右丞相,併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宜中在太學時,與黃鏞等糾劾丁大全,編管遠州,當時曾號為六君子,應九十四回。 後來大全被逐,宜中釋歸,夤緣似道,漸躋顯職。 至蕪湖喪師,宜中疑似道已死,乃疏請正似道罪名,本來是個反覆刁詐的小人,且因鄭虎臣擅殺似道,立捕虎臣下獄,置諸死地。 嗣復許似道歸葬,賜還田廬。 太皇太后謝氏,還道他是存心忠厚,事事依從,又是一個賈似道。 一面命張世傑總都督府諸軍,分道拒元。 怎奈元兵日逼日近,臨安一夕數警,不得不格外戒嚴。 同知樞密院事曾淵子,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兩浙轉運使許自,浙東安撫使王霖龍,侍從陳堅、何夢桂、曾希顏等數十人,皆遁去。 簽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同簽書院事倪普,故意令台諫劾己。 章尚未上,已出關潛逃。 花樣翻新。 太皇太后聞知此事,特下詔戒禁,榜示朝堂云: 我朝三百餘年,待士大夫以禮,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大小臣工,未嘗有出一言以救國者。 內而庶僚,畔官離次,外而守令,委印棄城。 耳目之司,既不能為吾糾擊,二三執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裡合謀,接踵宵遁。 平時讀聖賢書,自許謂何?乃于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亦何以見先帝?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並轉二資,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覺察以聞,量加懲譴! 這詔雖下,朝中百官,尚不免有逃逸等情;大家顧命要緊,能有幾個忠君愛國的志士,肯出來支撐危局?最可笑的是邊境守將,還是仗着一柄利劍,亂殺外使,一誤不足,至再至三,哪得不益挑敵怒,自速危亡呢?元禮部尚書廉希賢及工部侍郎嚴忠范,賫奉國書,南抵建康,與伯顏相見。 希賢請兵自衛,伯顏道:「行人恃言不恃兵,兵多反致增疑哩。 」希賢固請,伯顏乃遣兵五百人送行。 到了獨松關,宋守將張濡不管甚麼利害,竟遣部曲襲殺忠范,並執希賢送臨安。 希賢病瘡道死,宋廷才知惹禍,亟使人移書元軍,略言:「戕使事系邊將所為,朝廷實未預知,當依法按誅,還乞貴國罷兵修好!」伯顏因再遣議事官張羽,偕宋使還臨安,途過平江,又被守將殺死。 真是野蠻舉動。 於是伯顏怒上加怒,遣兵四出,收降常州。 阿里海涯又攻入岳州,安撫使高世傑戰敗降元,為阿里海涯所殺,總制孟之紹舉城迎降。 再進破沙市城,監鏡司馬夢求自縊。 京、湖宣撫使朱祀孫及副使高達,聞元兵連陷州城,已是忐忑不安,及阿里海涯轉攻江陵,達累戰累敗,竟與祀孫等輸款元軍。 阿里海涯入江陵城,命祀孫移檄部屬,勸使歸附。 湖北諸郡,如歸峽、郢、復、鼎、澧、辰、沅、靖、隨、常德、均、房、施、荊門諸城,相繼皆降。 荊南已為元有,伯顏無西顧憂,安心東下。 阿朮前驅至真州,遣弁目李虎持招降書入揚州城,宋制置使李庭芝焚書殺虎,遣統制張俊出戰。 俊反持元降臣孟之縉書,回城招降。 庭芝復毀去來書,梟俊首級示眾。 一面出金帛牛酒,宴犒將士。 人人感憤涕泣,誓同死守。 真州守將苗再成,與宗室子趙孟錦,迎擊元兵于老鸛嘴,失利而還。 阿朮乘勝趨揚州,庭芝令統制姜才出戰,才赴三里溝,布三疊陣,擊敗敵眾。 阿朮佯退,誘才往追,至揚子橋,徑還兵再戰,兩軍夾水列陣。 元將張弘范率二十騎,絶流南渡,來沖宋軍,才堅壁不動。 弘范屢突不入,又佯為趨避,才將回回躍馬出陣,挺着大刀,去追弘范。 弘范待他追近,陡然回馬,運動手中長槍,把回回刺落馬下。 回回以驍悍聞,忽被刺死,嚇得宋軍一齊膽落,竟爾潰退。 阿朮、弘范後先馳擊,宋軍自相踐踏,傷斃甚眾。 姜才肩上亦被流矢所中。 才大吼一聲,拔矢揮刀,回截元兵,剁死了好幾人,元兵才不敢逼,由才收潰軍入城。 阿朮又進薄揚州南門,庭芝登城堵禦,一攻一守,還算旗鼓相當,沒甚勝敗。 宋將劉師勇,本自民兵進身,積功至濠州團練使,至是克複常州,升任和州防禦使,助知州事姚訔守城,兵威少振。 浙右諸軍,亦漸來援助。 張世傑乃召劉師勇、孫虎臣等,大集舟師,進次焦山,為揚州聲援,途次,聞成都安撫使咎萬壽,舉嘉定諸城降元,兩川郡縣,亦多叛去。 兩川事用簡筆帶敘。 世傑愈覺孤危,定計與元兵死戰,決一勝負,令以十舟為方,碇江中流,非有號令,無得發碇,示以必死。 世傑計議多迂,實非將才。 元阿朮登石公山,望見陣勢,便微笑道:「這軍可燒而走呢。 」遂選弓弩手千人,用巨舟裝載,分作兩翼,夾射宋師。 阿朮由中路進戰,方與宋師接仗,即用火箭接連注射。 宋師碇舟為陣,無從散駛,徒落得篷檣俱毀,煙焰蔽江。 大眾進退兩難,除投江自盡外,竟無別法。 元將張弘范、董文炳等,復用鋭卒橫擊,殺得宋師七零八落。 張世傑不復能軍,只好奔回圌山,棄去黃白鷂船七百餘艘。 劉師勇還常州,孫虎臣還真州。 第3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