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偽學禁令,愈沿愈嚴,前起居舍人彭龜年,及主管玉虛觀劉光祖,俱追奪官職。 京鏜調任左丞相,謝深甫進任右丞相,何澹知樞密院事,韓侂冑竟晉授少師,封平原郡王。 京鏜、何澹、劉德秀等,尚日日排擊善類,唯恐不盡,獨朱熹在籍,與諸生講學不休。 或勸熹謝遣生徒,熹但微笑不答。 至慶元三年六月,老病且篤,尚正座整衣冠,就寢而逝,年七十一。 熹著述甚富,有《周易本義》、《啟蒙》、《著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注》、《太極圖通書》、《西銘解》、《楚辭集注辨正》、《韓文考異》諸書,至若編次成帙,有《論孟集義》、《孟子指要》、《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儀禮經傳通解》,無不原原本本,殫見洽聞。 門人不可勝計,如黃干、李燔、張洽、陳淳、李方子、黃灝、輔廣、蔡沈諸子,最為著名。 干嘗述熹行狀,謂:「道統正傳,自周、孔以後,傳諸曾子、子思、孟子,孟子以後,得周、程、張諸子,繼承絶學。 周、程、張以後,要算朱夫子元晦。 」看官不要說他阿私所好呢。 惟同時有金溪陸氏兄弟,以儒行著,與朱子學說不同,常相辯難。 陸氏有兄弟三人,長名九齡,字子壽,次名九淵,字子靜,又次名九韶,字子美。 九齡曾知興國軍,九淵亦知荊門軍,俱有政績,因此聲名益著,學徒號為二陸。 九韶隱居不仕,惟著有《梭山文集》,流傳後世。 九淵嘗至鵝湖訪朱熹,互談所學,宗旨各殊。 及熹守南康,九淵又往訪,熹邀九淵至白鹿洞,九淵對學徒演講,為釋《論語》中君子喻義,小人喻利一章,說得淋漓透澈,聽者甚至泣下。 熹亦佩服,歎為名論,足藥學士隱痼。 惟無極太極的論解,始終齟齬,辯論不置。 楊簡、袁燮、舒亶、沈煥等,均傳陸學,稱九淵為象山先生。 後來韓侂冑遭誅,學禁悉弛,追贈朱熹寶謨閣直學士,賜謚曰文。 理宗寶慶三年,晉贈太師,封徽國公。 陸九齡亦得追贈朝奉郎,予謚文達,九淵得謚文安,朱子為道學名家,故特詳述,二陸亦就此插敘,仍不沒名儒之意。 這也不必細表。 單說太上皇后李氏,自寧宗受禪後,卻還安分守己,沒甚做作。 至慶元六年,一病即逝,尊謚慈懿。 僅逾兩月,太上皇亦崩。 廟號光宗,合葬永崇陵。 既而皇后韓氏亦歿,謚為恭淑。 後父同卿,曾知泰州事,因後既正位,累遷至慶遠軍節度使,加封太尉。 他卻持盈保泰,不敢自恣,所以中外人士,但知侂冑為後族,不知同卿為後父。 同卿先後一年卒,後歿後,侂冑仍驕橫如故,引陳自強為簽書樞密院事。 自強為侂冑童子師,聞侂冑當國,乃入都待銓。 侂冑即令從官交章論薦,不次超遷,計自選人至樞府,才閲四年。 侂冑薦引陳自強,我謂其尚知有師。 處士呂祖泰,即祖儉弟,擊鼓上書,請誅韓侂冑,宮廷中詫為奇事,相傳書中有警語云: 道學自古所恃以為國者也。 丞相汝愚,今之有大勛勞者也。 立偽學之禁,逐汝愚之黨,是將空陛下之國,而陛下尚不知悟耶?陳自強,韓侂冑意稚之師,躐至宰輔,陛下舊學之臣彭龜年等,今安在耶?侂冑徒自尊大,而卑陵朝廷,一至于此。 願急誅侂冑,而逐罷自強之徒,故大臣在者,獨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 不然,事將不測矣。 未幾詔下,謂:「祖泰挾私上書,語言狂妄,着拘管連州。 」右諫議大夫程松,與祖泰為總角交,聞祖泰得罪,恐自己不免被嫌,遂獨奏稱:「祖泰應誅,且必有人主使,所以狂言無忌,就使聖恩寬大,待以不死,亦當加以杖黥等罪,竄逐遠方。 」殿中侍御史陳讜,亦以為言,乃杖祖泰一百,發配欽州收管。 周必大雖早罷相,尚存太保官銜,至是也為監察御史林采等所劾,貶為少保,侂冑反得加封太傅。 至慶元七年,改元嘉泰,臨安大火,四日乃滅,焚燒民居至五萬三千餘家,寧宗雖下詔罪己,避殿減膳,但侂冑仍然專權,進陳自強參知政事,程松同知樞密院事。 松初知錢塘縣,不到二年,即為諫議大夫,看官不必細問,便可知他是諂事侂冑,所以官運亨通。 既而滿歲未遷,特出重價購一美姝,取名松壽,送與侂冑,不怕四夫人吃醋麼?侂冑問松道:「奈何與大諫同名。 」松答道:「欲使賤名常達鈞聽呢。 」侂冑不禁加憐,因令松升入樞府。 越年,復以蘇師旦兼樞密院都承旨,師旦本侂冑故吏,嘗司筆札,侂冑愛他敏慧,特將師旦姓名,參入嘉王邸中,目為從龍舊臣,於是權勢日盛。 惟是時京鏜早死,何澹、劉德秀、胡紘三人,亦漸失侂冑歡心,相繼罷職。 侂冑頗自悔黨禁,意欲從寬。 從官張孝伯、陳景思等,亦勸侂冑勿為已甚,乃追復趙汝愚、留正、周必大、朱熹等官。 第2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2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