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道魏勝如何戰死?原來魏杞奉使如金,由金帥仆散忠義求觀國書。 杞答言書經御封,須見過金主,方可廷授。 忠義料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各州,及歲幣二十萬。 杞遣人奏聞孝宗,從思退議,許割四州,歲幣如二十萬數目,再易國書,交杞賫去。 哪知仆散忠義已與紇石烈志寧自清河口攻楚州,都統制劉寶,聞風出走,獨魏勝領忠義軍往拒河口,擬截擊金兵餉道。 偏劉寶檄止勝軍,謂不應自撓和議。 金既入侵,尚欲顧全和議,非痴即騃。 勝只好按兵不動。 及金兵渡淮而南,已入宋境,勝急往抵禦,彼此交鋒,自卯至申,未決勝負。 不意金將徒單克寧帶了數萬生力軍,自斜刺裡殺到,眼見得眾寡不敵,主客懸殊,勝尚率眾死戰,至矢儘力疲,自知必死,乃顧親卒道:「我當死此,爾等如得脫歸,可上報天子。 」言已,令步卒居前,騎兵殿後,且戰且走。 至淮陰東十八里,中箭身亡,楚州遂破。 江、淮又震,幸楊存中星夜馳到,檄調諸將,令互相援應,稍固邊防。 怎奈金兵得步進步,入濠州,拔滁州。 都統制王彥又復南遁,朝議至欲捨淮渡江。 想又是思退主張。 獨楊存中堅持不可。 且追咎兩淮守備,無端撤去,致有此變。 孝宗始悔用思退言,台官仰窺上意,交劾思退。 思退因得罪落職,謫居永州。 太學生張觀等七十二人,復伏闕上書,極言:「思退及王之望、尹穡二人,奸邪誤國,招致敵人,乞速誅以謝天下!」孝宗雖不見從,這消息已傳達遠方,思退行至信州,聞信變色,發顫了好幾日,當即死了。 還是僥倖。 孝宗復召陳康伯為尚書左仆射,進錢端禮簽書樞密院事,虞允文同簽書樞密院事,三人中又夾一奸黨。 並命王之望勞師江上。 之望系思退爪牙,當然奉着衣鉢,專以割地啖金為得計。 錢端禮與之望同謀,仍奏遣國信所大通事王,至金軍議和。 之望益檄令諸將,不得妄進。 至言官劾罷之望,王已得金帥覆書,核准和議了。 這次和議的大綱,共計三條: 一 兩國境界如前約。 二 宋以叔父禮事金。 宋主得自稱皇帝。 三 歲納銀幣,照原約各減五萬,計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和議既成,進錢端禮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虞允文同知樞密院事,王剛中簽書院事,且下詔肆赦道: 比遣王遠抵潁濱,得其要約,尋澶淵之信,仿大遼書題之儀,正皇帝之稱,為叔侄之國,歲幣減十萬之數,地界如紹興之時,憐彼此之無辜,約叛亡之不遣,可使歸正之士,咸起寧居之心,重念數州之民,罹此一時之難,老稚有蕩析之,丁壯有係累之苦,宜推蕩滌之宥,少慰凋殘之情。 所有沿邊被兵州軍,除逃遁官吏不赦外,雜犯死罪情輕者減一等,余並放遣。 此詔。 這篇詔命,相傳系洪适所草,適亦主和黨人,從前宋廷貶節求和,四方尚未盡聞知,自有此詔,才知朝廷近事。 時論統咎洪适失詞。 其實南北兩宋,均為和字所誤,既已言和,還有甚麼掩耳盜鈴呢?評論亦是。 且說孝宗嗣位之年,因南北修和,改元乾道,罷江、淮都督府,授楊存中為寧遠、昭慶節度使,又撤銷兩淮及陝西、河東宣撫招討使。 未幾,陳康伯病歿,賜謚文恭。 康伯,弋陽人,器識恢宏,臨事明斷,孝宗嘗稱他可比謝安。 至陳康伯既歿,一時繼相乏人,只命虞允文參知政事,王剛中同知樞密院事。 既而剛中又歿,擢洪适為簽書樞密院事。 到了暮春,魏杞自金歸來,入謁孝宗,謂已與金正敵國禮了。 先是杞至燕山,金館伴張恭愈,見國書上列着大宋字樣,便脅杞除去大字。 杞毅然道:「南朝天子,不愧聖神,現今豪傑並起,共思敵愾,北朝用兵,能保必勝麼?不過為生靈計,能彼此息兵安民,方免塗炭,所以命杞前來修好,若北朝果允踐盟,幸勿再加指摘,迫人所難。 」張恭愈入白金主,金主禦殿見杞,杞仍如前言。 金主雍方道:「朕亦志在安民,所以諭令息兵,此後當各照新約,固守勿替,朕不再苛求了。 」杞才稱謝,乃彼此簽定和約,既不發還叛人,也沒有再受冊封,再上誓表。 惟海、泗、唐、鄧四州,及大散關外新得地,一律歸金。 杞告別南還,孝宗聞他詳報,自然心喜,慰藉甚厚。 金主雍召還仆散忠義等,只留六萬人戍邊,且將宋國歲幣,分賞諸軍。 仆散忠義先還,拜為左丞相,尋召左副元帥紇石烈志寧入見,授平章政事,仍令他還鎮南京。 仆散忠義越年病逝,紇石烈志寧又越十年乃歿,《金史》上稱為賢將相,這也毋庸細表。 第2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