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聞金副元帥紇石烈志寧自睢陽引兵來攻,部眾約萬餘人,顯忠道:「區區萬人,怕他甚麼?當令十人執一人。 」日與降人置酒高會。 亦漸驕了。 到了翌晨,金兵螘附而至,顯忠登城遠視,差不多有十萬。 便道:「這何止萬人呢?」嗣得偵卒入報,來將系金帥索撤一作博索。 自汴京率步騎十萬,前來攻城。 顯忠乃往語宏淵,合力出擊,宏淵道:「敵勢甚鋭,不如退守。 」顯忠勃然道:「我只知有進,不知有退。 」遂親督部眾,開南門出戰。 戰未數合,統制李福,統領李保,忽然倒退。 顯忠大怒,馳到二李面前,拔刀揮去,左斬右劈,二李頭顱依次落地。 顯忠宣示道:「將士們瞧著!如不前進,請視此二人。 」諸將不覺股慄,遂拚死向前,擊退孛撤。 翌日,孛撤復益兵進攻,顯忠駐軍城外,用克敵弓注射,一鼓退敵。 時方盛夏,炎日當空,軍士多解甲喘息,汗出不休。 宏淵從容巡視,顧語大眾道:「天氣酷暑,尋一清涼處,搖扇納涼,尚且不堪,況蒸炙烈日中,被甲苦戰呢。 」可殺。 看官你想!行軍全靠着鼓氣,怎可作此等語,令人懈體?於是人心遂搖,無復鬥志。 到了夜間,中軍統制周宏,鳴鼓大噪,陽言敵至,自與邵世雍、劉侁等,率部下遁去。 繼而統制左士淵,統領李彥孚又遁。 顯忠急移軍入城,統制張訓通、張師顏、荔澤、張淵又一併遁去。 金人乘虛薄城,顯忠尚竭力抵禦,斬首虜二千餘人。 忽見東北角上,有敵人架梯登城,急忙自執長斧,砍斷雲梯。 梯間數十人墜下,盡行斃命,敵始退卻。 顯忠太息道:「若使諸軍相與犄角,自城外掩擊,敵兵可盡,敵帥可擒,奈何離心離德,自失機會呢?」宏淵聞言,竟收軍自去。 臨行時,入語顯忠道:「聞敵人又添生力軍二十萬,來此攻城了。 若再不退兵,恐變生不測。 」顯忠正欲答言,那宏淵已轉身去了。 顯忠仰天長嘆道:「蒼天蒼天,尚未欲平中原麼?為何阻撓至此?」乃待夜引還,退至符離,全軍大潰。 小子有詩嘆道: 兩將離心至覆兵,大功竟爾敗垂成。 阜陵孝宗崩,葬永阜陵。 空作長城倚,德遠即張浚,注見前文。 原無擇將明。 顯忠馳至盱眙,見了張浚,納印待罪。 欲知張浚如何處置,待至下回表明。 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 卻說張浚見了李顯忠,聞知符離兵潰,所有軍資器械,拋棄殆盡,免不得撫膺太息,乃改命劉寶為鎮江軍都統制,自渡淮入泗州,招撫將士,復退還揚州,上疏自劾。 朝右一班主和黨,紛紛論浚,孝宗尚不為所動,且賜浚手書道:「今日邊事,倚卿為重,卿不可遂畏人言,朕當與卿全始全終。 」浚得此書,乃令魏勝守海州,陳敬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在淮陰聚水軍,在壽春屯馬軍,大修兩淮戰備。 孝宗復召浚子栻,入問守禦情形。 浚附呈奏摺,略言:「自古明良交會,必協謀同志,借成治功。 今臣孤蹤外寄,動輒掣肘,陛下亦無所用臣,臣願乞骸骨歸里」等語。 孝宗覽奏,顧語栻道:「朕信任魏公,不當令退。 」既而和議復興,湯思退復入為醴泉觀使,右正言尹穡,遂附思退劾浚。 孝宗亦未免動疑,竟降授浚為特進樞密使,宣撫江、淮東西路,貶顯忠為果州團練副使,安置潭州。 邵宏淵雖降官階,仍任建康都統制。 貶李顯忠,仍任邵宏淵,以此為明,誰其信之?參知政事辛次膺,前因力阻和議,觸忤秦檜,落職至二十年,自孝宗召入樞密,尋擢參政,至是劾論湯思退,情願免官,遂罷為奉祠。 思退竟進任尚書右仆射,兼樞密使。 思退當然主和,去一史浩,復來一湯思退,如何恢復中原?獨陳俊卿上疏抗章,謂和議必不可成,張浚仍當復用。 孝宗乃仍令浚都督江、淮軍馬。 未幾,復得金帥紇石烈志寧來書,大旨仍如前言。 思退勸孝宗和金,參政趙葵亦附思退議。 工部侍郎張闡奮進道:「敵來議和,畏我呢,愛我呢?恐怕是款我呢?臣意謂決不當和。 」恰是個硬頭子。 孝宗道:「朕意也是如此。 且隨宜應付,再作計較。 」乃遣盧仲賢如金師,賫交覆書。 仲賢陛辭,孝宗諭以海、泗、唐、鄧諸州,不宜輕許。 仲賢應命而出。 偏湯思退竚待朝堂,私語仲賢道:「如果可和,四州亦不妨許金。 」必欲割地,是何用意? 第2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