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哲宗授曾布知樞密院事,林希同知院事,許將為中書侍郎,蔡卞、黃履為尚書左右丞,卞與惇同肆羅織,尚欲舉漢、唐故事,請戮元祐黨人。 凶險之至。 哲宗詢及許將,將對道:「漢、唐二代,原有此事,但本朝列祖列宗,從未妄戮大臣,所以治道昭彰,遠過漢、唐哩。 」許將亦奸黨之一,但尚有良心。 哲宗點首道:「朕意原亦如此。 」將即趨退。 章惇更議遣呂升卿、董必等察訪嶺南,將盡殺流人。 哲宗召惇入朝,面諭道:「朕遵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卿毋為已甚!」惇雖唯唯應命,心中很是不快,暗中致書邢恕,令他設法誣陷。 恕在中山,得書後,設席置酒,招高遵裕子士京入飲,酒過數巡,乃私問道:「君知元祐年間,獨不與先公推恩否?」士京答言未知。 恕又問道:「我記得君有兄弟,目今尚在否?」士京答稱有兄士充,現已去世。 恕又道:「可惜!可惜!」士京驚問何事?恕便道:「今上初立時,王珪為相,他本意欲立徐王,曾遣令兄士充,來問先公。 先公叱退士充,珪計不行,所以得立今上。 」一派鬼話。 士京又答言未知。 恕復道:「令兄已歿,只有君可作證,我有事需君,君肯相從,轉眼間可得高官厚祿,但事前切勿告人!」士京莫名其妙,但聞高官厚祿四字,不禁眉飛色舞,當即答稱如命。 飲畢,歡謝而別。 恕即覆書章惇,謂已安排妥當。 惇即召恕入京,三遷至御史中丞。 恕遂誣奏司馬光、范祖禹等,曾指斥乘輿,又令王珪為高士京作奏,述先臣遵裕臨死,曾密囑諸子,有叱退士充,乃立今上等事。 再嗾使給事中葉祖洽,上言冊立陛下時,王珪嘗有異言。 三面夾攻,不由哲宗不信,遂追貶王珪為萬安軍司戶,贈遵裕秦國軍節度使。 自是天怒人怨,交迫而至。 太原地震,壞廬舍數千戶,太白星晝見數次,火星入輿鬼,太史奏稱賊在君側。 哲宗召太史入問,賊主何人?太史答道:「讒慝奸邪,皆足為賊,願陛下親近正人,修德格天!」此語頗為善諫,可惜未表姓名。 哲宗乃避殿減膳,下詔修省。 何不黜逐奸黨?紹聖五年元日,免朝賀禮。 章惇、蔡京恐哲宗另行變計,又想出一條奇謀,盅惑君心。 小人入朝,無非盅君。 看官道是何事?乃是咸陽縣民段義,忽得了一方玉印,鎸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呈報地方長官。 官吏稱是秦璽,遣使賫京,詔令蔡京等驗辨。 看官聽著!這璽來歷,明明是蔡京等授意秦吏,現造出來,此時教他考驗,如何說是不真?且附上一篇賀表,稱作天人相應,古寶呈祥。 哲宗大喜,命定此璽名稱,號為天授傳國受命寶。 擇日禦大慶殿受璽,行朝會禮。 彷彿兒戲。 並召段義入京,賜絹二百匹,授右班殿直,驟然陞官發財,未知段義交什麼運?一面頒詔改元,以紹聖五年為元符元年,特赦罪犯,惟元祐黨人不赦,且反逮文彥博子及甫下獄,錮劉摯、梁燾子孫于嶺南,勒停王岩叟諸子官職,當時稱為同文館獄。 原來文彥博有八子,皆歷要官,第六子名及甫,嘗入值史館。 因與邢恕友善,為劉摯所劾,出調外任。 時呂大防、韓忠彥等尚秉國政,及甫遷怨輔臣,曾致書邢恕,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濟以粉昆,可為寒心」等語。 司馬昭隱指大防,粉昆隱指忠彥,忠彥弟嘉彥,曾尚淑壽公主,英宗第三女。 俗號駙馬為粉侯,因稱忠彥為粉昆。 恕曾將及甫書,示確弟碩,至是恕令確子渭上書,訟摯等陷害父確,陰謀不軌,謀危宗社,引及甫書為證。 乃置獄同文館,逮問及甫,令蔡京訊問,佐以諫議大夫安惇。 安惇本迎合章、蔡,因得此位,遂潛告及甫,令誣供劉摯、王岩叟、梁燾等人。 及甫如言對簿,詭稱:「乃父在日,嘗稱摯為司馬昭,王岩叟面白,乃稱為粉,梁燾字況之,況字右旁從兄,乃稱為昆。 」京、惇因據供上陳,遂言:「摯等大逆不道,死有餘辜,不治無以治天下。 」哲宗問道:「元祐諸臣,果如是麼?」京、惇齊聲道:「誠有是心,不過反形未著。 」含血噴人。 乃詔錮摯、燾子孫,削岩叟諸子官。 及甫系獄數日,竟得釋放,進安惇為御史中丞,蔡京只調任翰林學士承旨。 京與卞系是兄弟,卞已任尚書左丞,由曾布密白哲宗,兄弟不應同升,因止轉官階,不得輔政。 嗣被京探悉,引為深恨,遂與布有隙,格外諂附章惇。 惇怨范祖禹、劉安世尤深,特囑京上章申劾,竟將祖禹再竄化州,安世再竄梅州。 嗣惇又擢王豪為轉運判官使,令暗殺安世。 豪立即就道,距梅州約三十里,嘔血而死,安世乃得免。 祖禹竟病歿貶所。 惇又與蔡卞、邢恕定謀,擬將元祐變政,歸罪到宣仁太后身上,竟欲做出滅倫害理的大事來。 小子有詩嘆道: 賊臣當國敢無天,信口誣人禍眾賢。 不信奸邪如此惡,且連聖母上彈箋。 欲知章惇等如何畫策,俟至下回敘明。 第四十七回 拓邊防謀定製勝 竊後位喜極生悲 第1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