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警傳達汴京,太宗亟命知秦州田仁朗等,會師往討。 仁朗奉命調軍,待各路兵馬,陸續會齊,乃啟程北行。 到了綏州,聞繼遷圍攻三族寨,有眾數萬,自恐寡不敵眾,飛章至汴,請再添兵。 嗣又聞三族寨失守,寨將折裕木,殺死監軍使者,與繼遷聯合,進攻撫寧寨。 將士請速即赴援,仁朗笑道:「不妨不妨!番人烏合,同來寇邊,勝即進,敗即退,今繼遷嘯聚數萬,盡鋭出攻孤壘,撫寧寨雖狹小,勢甚險固,斷非十日五日,可能攻入,我待他勞敝,發兵掩擊,再遣強弩數百人,截他歸路,我料虜必成擒了。 」將士各默然退出。 仁朗故示閒暇,縱酒摴蒱,流連竟夕。 副將王侁,乘間媒孽,上訴宋廷。 仁朗亦有自取之咎。 太宗得悉情形,遂下詔征仁朗還京,下御史獄。 廷訊三族寨被陷,及無故奏請添兵等事,仁朗抗聲答道:「銀、綏、夏三州守兵,均託詞守城,不肯出發,所以奏請添兵。 三族寨相距太遠,待臣勉集人馬,行至綏州,已聞失守,一時未及趕救,臣不負責。 且臣已定有良策,足擒繼遷,但因奉詔還京,計不得行,臣料繼遷頗得人心,若此時不能擒他,只好優詔懷徠,或用厚利啗餌他酋,令圖繼遷,早除一日好一日,否則邊蠹未除,必為大患。 」太宗怒道:「朕聞縱酒摴蒱,種種不法,難道繼遷肯自來就死麼?」仁朗道:「這便是臣的誘敵計。 」太宗又怒道:「什麼誘敵不誘敵,朕不用你,看繼遷果猖獗否?」遂命將仁朗仍復系獄。 越日下詔,貸他一死,貶竄商州。 惟副將王侁,既排去仁朗,統兵出銀州北面,連破敵寨,斬蕃酋折羅遇,麟州諸蕃,因此惶懼,均請納馬贖罪,助討繼遷。 侁遂大集各兵,入濁輪川,正值折裕木糾眾前來,兩下交鋒,折裕木殺得大敗,被王侁軍士擒住。 繼遷從後馳至,又由王侁麾兵,驅殺一陣,十成中喪亡六七成,竟落荒遁去。 王侁奏凱而回,適有詔令郭守文到邊,與侁同領邊事。 守文復與知夏州尹憲,共擊鹽城諸蕃,焚千餘帳,自是銀、麟、夏三州,所有蕃眾百二十五族,盡行內附,戶口計萬六千有餘,西北一帶,皆就敉平。 惟繼遷窮蹙無歸,不得已奉書遼廷,願作外臣。 遼許他歸附,冊封他為夏國王,並將宗女義成公主,嫁給了他。 繼遷既得榮封,復配豪女,真個是兩難兼併,三生有幸了。 怪不得人喜降虜。 小子歷敘遼事,未曾將遼國源流交代明白,本回將要結束,下回又須接說宋、遼交戰情形,趁這筆底余閒,略略一敘。 遼本鮮卑別種,初居潢河附近,自稱神農氏後裔,聚成部落,號為契丹。 朱梁初年,契丹主耶律阿保機,併吞諸部,僭稱帝號,遼人稱為太祖。 阿保機死,子耶律德光嗣,助晉滅唐,得幽、薊十六州。 至晉出帝不願稱臣,德光舉兵滅晉,改國號遼,縱兵飽掠,歸死殺狐嶺,是謂遼太宗。 侄兀欲嗣立,更名為阮,在位五年遇弒,稱世宗。 德光子兀律入繼,亦改名為璟,嗜酒好獵,不恤國事,又被近侍謀斃,稱穆宗。 兀欲子賢繼立,是為景宗,用蕭守興為尚書令,即立蕭女燕燕為後。 燕燕一譯作葉葉。 燕燕色技過人,兼通韜略,既得為後,遂干預國政。 景宗又夙嬰風疾,諸事皆委燕燕裁決,國中只知有蕭後,不知有景宗。 俗呼為蕭娘娘者即此。 太宗七年遼景宗賢殂,子隆緒嗣位。 隆緒年尚沖幼,由母后燕燕攝政,史稱為蕭太后,復國號大契丹,用韓德讓即韓匡嗣子。 為政事令,兼樞密使,總宿衛兵。 耶律勃古哲一譯博郭濟。 總領山西諸州事,耶律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 號令嚴明,威震朔漠。 至收降李繼遷後,且使他窺伺宋邊,陰圖南下,偏三交屯將賀懷浦父子,竟獻議宋廷,極言幽、薊可取狀,於是鼙鼓復鳴,王師又出,這一番有分教: 雄主喜功偏失律,元戎僨事又亡師。 欲知宋廷出師情形,且待下回續敘。 第十七回 岐溝關曹彬失律 陳家谷楊業捐軀 第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演義》
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