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經常公開提倡這種「晨浴」式的報仇理想。 無數事例和英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其中膾炙人口的就是《四十七士》③的故事。 這些故事被編入教科書,在劇場上演,拍成電影,寫成通俗讀物。 它們已成為日本現有文化的一部分。 Nitobe,Inazo,The soul of Japan(新渡戶稻造:《日本的靈魂》),1900年,第83頁。 ② kakura,Yoshisaburo,The Life and Thought of Japan(剛倉由三郎:《日本的生活與思想》),倫敦,1913年,第17頁。 ③ 四十七士,參閲本書第十章(第138頁至142頁)。 ——譯者 這些故事中很多描述寫對偶然失敗的敏感。 例如,有一位大名讓他的三個家臣去猜一把刀的鍛造者。 三人提出了三個名字,待至請來專家鑒別後,只有名古屋山三準確的說除了這把刀是「村正」鍛造的,另外兩位鑒定錯了的家臣感到受了侮辱,便要伺機殺掉山三。 其中一個人趁山三熟睡之際用山三的刀去刺殺,但山三未被刺死。 此後,狙擊者矢志復仇,終於殺死山三,實現了「情義」。 其它的故事是關於必須向自己的主君進行報仇。 按照日本的倫理,「情義」意味著家臣必須終生忠於主君,同時也意味著,如果家臣感到受辱,也會一變而為仇敵。 德川第一位將軍家康的故事中就有這樣的好例子。 德川的一位家臣聽說,德川曾在背後說他是個「會被魚骨頭卡死的傢夥」,這是對武士尊嚴的侮辱,絶難容忍。 於是,這位家臣發誓,至死不忘此辱。 當時,德川剛剛奠都江戶,著手統一全國,敵對勢力仍在,大局尚未平穩。 這位家臣暗中勾結敵方諸侯,策謀內應,縱火燒燬江戶。 他認為這樣就實現了「情義」,向德川報了仇。 西方人有關日本人的忠誠的議論,很多不合實際,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瞭解,「情義」不僅是忠誠,在特定條件下它也要求背叛。 正如他們所說:「挨了打會成為叛徒」,受了侮辱也是一樣。 第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