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這種對失敗和無能等不名譽的反應,在美國也同樣會不斷出現。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一聽到誹謗就氣得發狂。 但是,我們美國人卻很少象日本人那樣高度戒備自我防禦。 如果一位教師不知道青蛙的種屬,即使他可能掩飾自己的無知,但他總會認為,老實承認無知比硬裝自己知道要好一些。 如果實業家對他創設的方針不滿,他會認為可以再下達另一種新的方針。 他不會認為,必須堅持自己一貫正確才能保持自尊;他也不會認為,如果承認自己錯誤,就必須辭職或退休。 可是,在日本,這種自我防禦則非常根深蒂固。 因而不能當面過多地說別人專業上的失誤,這既是一般禮節,也是一種明智。 這種敏感性在與人競爭而失敗時尤為顯著。 比如,就業時別人被錄用了,或者本人在競爭考試中落選了。 失敗者就會因失敗而「蒙羞」。 這種差恥感有時會成為發奮的強烈動力,但更多的則變成危險的沮喪。 他或者喪失自信心,憂鬱不振,或者怒髮衝冠,或者兼而有之。 他的努力於是受到挫折。 對美國人來說特別重要的是,應當認識到競爭在日本不會發生如同在我國生活中發生的那種社會上可取的效果。 我們把競爭看做是好事而高度依賴它。 心理測驗證明,競爭刺激我們作出最出色的努力。 在競爭的刺激下,工作效率就提高。 而當我們自己一人單獨工作時就達不到有競爭者在場時的成績。 但在日本,測驗的結果正好相反。 這種現象在少年期結束後尤為明顯。 因為日本的兒童們把競爭多半看做是遊戲,並不怎麼在意。 在青年和成年人中,一有競爭,工作效率就降低。 人們單獨工作時,進步較快,錯誤減少,速度也提高,一旦與競爭對手在一起,就既出錯誤,速度也迅速下降。 當他們用自己的成績來衡量自己的進步時,他們幹得最好,如果與別人對照測試,就不是這樣。 幾位日本實驗者對競爭狀態下成績不佳的原因作了正確的分析。 他們說,如果一個項目採用競爭的方法,被測試者的思想就會集中於擔心失敗,因而工作受到損失。 他們對競爭對手異常敏感,彷彿是對自己的一種侵犯,因而注意力轉到與侵犯者的關係上,而不是專心從事工作。 ① ① 測量報告見Ladislas Farago,The Japanese:Character and Morale,(謄印版)。 為Committee for National Morale(國民意志測試委員會)而作,該會地址:9 East 89 th street,New York. 第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