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岩壁,宋莆田陳黼fǔ題,則清岩洞也,豈以洞在癸水之渚耶?洞西拖劍水目東北直逼崖下,崖愈穹削,高插霄而深嵌淵,甚雄壯也。 石樑跨水西度,於是崖與水俱在路南矣。 蓋七星山之東北隅也,是名彈丸山,自省春來共一里矣。 由其西南渡各老橋,以各鄉之老所建,故以為名。 望崖巔有洞高懸穹,上下俱極峭削,以為即棲霞洞口也。 而細諦其左,又有一崖展雲架廬,與七星洞後門有異。 亟東向登山,山下先有一剎,蓋與壽佛寺、七星觀南北鼎峙山前者也。 〔南為七星觀,東上即七星洞;中為壽佛寺,東上即棲霞洞;北為此剎,東上即朝雲岩也。 〕仰面局膝攀蹬,直上者數百級,遂入朝雲岩,其岩西向,在棲霞之北,從各老橋又一里矣。 洞口高懸,其內北轉,高穹愈甚,徽僧太虛疊磴駕閣于洞口,飛臨絶壁,下瞰江城,遠挹yì作揖西山,甚暢。 第時當返照入壁,竭蹶而登,喘汗交迫。 甫投體叩佛,忽一僧前呼,則融止也。 先是,與融止一遇于衡山太古坪,再遇于衡州綠竹庵,融止先歸桂林,相期會于七星。 比余至,逢人輒問,並無識者。 過七星,謂已無從物色。 至此忽外遇之,遂停宿其岩。 因問其北上高岩之道,融止曰:“此岩雖高聳,雖近崖右,曾無可登之級。 約其洞之南壁,與此洞之北底,相隔只丈許,若從洞內可鑿竇以通,洞以外更無懸栻yì小木樁梯之處也“。 憑欄北眺,洞為石掩,反不能近矚,惟灑發抬頭遠望向西山,曆數其諸峰耳。 西山自北而南:極北為虞〔山〕,再南為東鎮門山,再南為木龍風洞山,即桂山也,再南為伏波山。 此城東一支也。 虞山之西,極北為華景山,再南為馬留山,再南為隱山,再南為侯山、廣福王山。 此城西一支也。 伏波、隱山之中為獨秀,其南對而踞于水口者,為漓山、穿山。 〔皆灕江以西,故曰西山雲。 〕初三日留朝雲岩閣上,對西追錄數日遊記。 薄暮乃別融止下山,南過壽佛寺、七星觀,共一里,西渡花橋,又西一里,渡浮橋,入東江門,南半裡,至趙寓宿焉。 初四日晨餐後,北一里,過靖江府東門,從東北角又一里,繞至北門。 禮懺壇僧靈室,乃永州茶庵會源徒孫也,引余輩入藩城北門。 門內即池水一灣,南繞獨秀山之北麓,是為月牙池。 由池西南經獨秀西麓,有碑夾道。 西為《太平岩記》,東為《大悲尊勝》兩咒。 又南,獨秀之西,有洞曰西岩。 即太平洞。 對岩有重門東向,乃佛廬也。 方扃jiōng關鎖諸優於內,出入甚嚴,蓋落場時恐其不淨耳。 寺內為靈室師紺谷所主。 有須,即永州茶庵會源之徒,藩府之禮懺扃優皆俾主之。 靈室敲門引客入,即出赴懺壇。 紺谷瀹茗獻客,為余言:「君欲登獨秀,須先啟稟告王,幸俟懺完,王撤宮後啟之。 」時王登峰時看懺壇戲台,諸宮人隨之,故不便登。 蓋靜聞先求之靈室,而靈室轉言師者。 期以十一日啟,十二日登。 乃復啟打開重門,送客出。 出門即獨秀岩,乃西入岩焉。 其岩南向,不甚高,岩內刻詩縷畫甚多。 其西裂一隙,下墜有圓窪,亦不甚深,分兩重而已。 岩左崖鎸《西岩記》,乃元至順間記順帝潛邸于此。 手刻佛像,縷石布崖,俱極精巧,時字為苔掩,不能認也。 洞上篆方石,大書「太平岩」三字。 夾道西碑言:西岩自元順帝刻像,其內官鎸記,後即為本朝藩封。 其洞久塞,重坦閉之。 嘉靖間,王見獸入其隙,逐而開之,始抉其閉而表揚焉,命曰太平岩。 岩右有路,可盤崖而登,時無導者,姑聽之異日。 乃仍從月池西而北,出藩城。 於是又西半裡,過分巡。 其西有宗藩,收羅諸巧石,環置戶內外。 余入觀之,擇其小者以定五枚,俟後日來取。 乃從後按察司前南行大街一里,至樵樓。 從樓北西向行半裡,穿榕樹門。 其門北向,大樹正跨其巔,巨本盤聳而上,虯根分跨而下,昔為唐、宋南門,元時拓城于外,其門久塞,嘉靖乙卯,總閫kǔn負責帶兵守門的官員周于德抉壅閉而通焉。 由門南出,前即有水匯為大池。 後即門頂,以巨石疊級分東西上,亦有兩大榕南向,東西夾之。 上建關帝殿,南面臨池,甚為雄暢。 殿西下,總閫建牙。 路從總閫西循城而南,一里,西出武勝門,乃北溯西江行,一里而達隱山。 其山北倚馬留諸岫,西接侯山諸峰,東帶城垣,南臨西江,獨峙塢中,不高而中空,故曰隱山。 山四面有六洞環列:〔東為朝陽洞,寺在其下。 洞口東向,下層通水,上層北闢一門,就石刻老君像,今稱老君洞。 山北麓下為北牖洞。 洞東石池一方,水溢麓下,匯而不流,外竇卑伏,而內甚宏深。 第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