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己未,自武林泛舟苕溪,遂從陸行。 經廣德之白雲庵,由寧國、池州渡江為安慶,三渡水為潛山、太湖,而黃梅以西則楚地也,路多高山深溪。 由蘄渡巴為黃陂,經古云夢,而今之承天,則顯陵在焉。 余恭謁而渡湘江。 貽詩以弔屈原。 至荊州,走觀音岩觀瀑布泉,泉右雨後溪流奔騰如雷,一奇觀也。 再渡氵育溪,當陽,為玉泉寺。 寺後一山,草木陰森,左右環拱,面溪流水潺潺,水外平布如案,境聚而佳,入寺便欲忘去。 溯溪流而上,水出鬼谷洞,洞通巴江。 至夷陵而望,面皆高山。 初上一山,即肩輿襯扶掖而行,所謂蛇倒退也。 再上一山,尤壁峻,即鬼見愁也。 又上一山,極危險,登山下視,諸山盡若平鋪,而白雲高低掩映,宇內奇觀也,是為鑽天鋪。 又升降一山,山半開一洞天,洞外一峰突兀,盤旋攀躋,九折而過。 紅崖兩渡溪流,又最上一山,土人呼為周坪坡。 而歸州四里之城,在高山之上,臨大江之涯。 居民半居水涯,謂之下河,四月水長,徙居崖上。 江不闊而急流,渡江以南,沿江岸行,有屈原廟,原生於此地也。 巴東以西為東,又西為西,杜甫昔寄居于此。 自此入巫山,始為蜀界,而夔州、雲陽則版木商販之所聚也。 自巴陽峽乘小舟,沿江而抵萬縣。 復從陸行,盤旋山谷中水田村舍之間,竹木蕭疏,間以青石,石砌平坦,路甚清幽,入蜀以來僅見。 且山氣清涼,非復沿江上下風景。 將至蟠龍,遙見飛泉數十道從空而下,山崖草樹翠青,而泉白真如垂練。 且兩山高峙,流泉平平低下,不知所從來。 及登白兔亭,入蟠龍洞,洞口垂乳亂雜,稍入便暗,列炬以進,內有石筍、龍床,約半裡許,漸不可入,唯聞水從中出,而淵深莫測也。 梁山、墊山以西,上一高山,名張沖曹,甚為危峻。 自此皆上下山坡,至鎮山始為平地。 渡巴江為重慶城,城臨江而倚出。 歷壁山、永川、榮昌、內江、資縣,皆面江流。 而資陽之覺林寺在四圍山色之中,可以南眺大江。 寺後有水月閣,遍植桂樹,樹甚高大,時正芳香可愛。 自簡州詣龍泉,即蜀中會城。 東門曰迎暉,橋曰濯錦。 一里許,教場也。 五里為靜居寺,寺左為宋潛溪墓。 西門曰清遠,橋曰浣花。 二里為萬福寺,一路溪流自郫、灌來。 南門曰中和,橋曰萬里。 正南二里,為昭烈祠,坊曰「同伸大義」,中祀昭烈,而孔明、關、張配之。 稍西為杜甫草堂,有子美遺像,門繞浣花溪流。 左為武侯祠,為青羊宮。 宮甚宏麗,蜀府所建也。 北門曰大安,橋曰駟門。 一里為錦官驛,五里為玉局觀。 城中為蜀王府,其富厚甲于諸王,以一省稅銀皆供蜀府,不輸天儲也。 藩司在城西北,即昭烈建都舊址。 所謂武丹山,今在司中。 蜀城內外,平地僅四十里許,而四面皆高山。 天色常陰翳,如晴明和煦、風朗氣清之日絶少,至若白日杲杲、明月輝輝,歲不數日,而月尤罕見,故雲「蜀犬吠月」。 氣候較暖,初春梅花落、柳葉舒、杏花爛漫,如江南暮春時矣。 地多二麥,春仲大麥黃、小麥穗,皆早于江南月餘。 民俗樸陋鄙俚,雖元旦燈夕,寂然無鼓吹,燈火不異平時。 惟婦女簪花滿頭,稍著鮮麗。 醜嫫出汲,赤腳泥塗,而頭上花不減也。 內江、富順之交,有鹽井曰自流、新開,原非人工所鑿,而水自流出,汲之可以煎鹽。 流甚大,利頗饒,多為勢家所擅。 有油井,井水如油,僅可燃燈,不堪食。 有火井,土人用竹筒引火氣煎鹽,一井可供十餘鍋,筒不焦,而所通鹽水輟沸,此理之難解者。 鹽井在在有之,油井犍為縣有三處,火井在潼川西,地名雲台,僅一處耳。 自漵泛舟而東,沿江一路多魚。 南溪大鯉,重至百斤,小者亦二三十斤。 諸魚皆肥美可食,此會城所不及也。 由江安、納溪以涉瀘,即武侯五月所渡。 經黃艤、神山、為合江。 合江以上,水猶澄清;以下,渾淖似黃河矣。 既歷漢東、江津間,已為返棹,復抵重慶。 夫蜀中皆山也,江流在兩山夾旁中,陡峻處江狹迅駛,開衍處江闊稍緩。 面面青山,西望不見路所從來,東去亦不知水所自出,蓋千回萬轉,始至三峽而下湘江也。 時乘桃花水發,放舟千里間,良一快游。 但舟制不佳,四櫓搖撼,板木皆動,舟中之人不能穩坐,況咿啞之聲聒耳,對面語不相聞,較他處舟航迥異。 江流湍急,瞬息數十里,四顧山巒,不及凝眸瞻盼,倏忽已渺茫矣。 因詠太白「千里江陵一日還」之句,乃實際語也。 自川以北曰新都、漢州,曰中江、潼川,自鹽亭渡嘉陵江曰保寧。 城南有錦屏山,不甚高,上多僧寺道院,又有振衣、長嘯、翠微、景杜、攬勝諸亭,一望城中煙火,俯視江上舟檣,良亦佳景。 而蒼溪之羅方,則保寧絲綾貿易之所聚也。 自柏林、龍潭逾梅嶺曰廣元,沿江而至沙河,再逾朝天、二郎嶺,皆設關,官軍防守。 路甚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豈即雲此?又逾七盤關,關亦險甚,自此離蜀境矣。 第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松窗夢語》
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