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相互之間不太拘泥禮節的人。 在美國,這是指各自家庭生活圈子裡的人們。 當我們回到自己家中時,就會把一切形式上的禮節都拋掉。 但是在日本,恰恰要在家裡學習禮儀並細緻地觀察禮儀。 母親背著嬰兒時就應當用手按下嬰兒的頭,教嬰兒懂禮節。 幼兒搖搖晃晃會走時,要學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尊敬父兄。 妻子要給丈夫鞠躬,孩子要給父親鞠躬,弟弟要給哥哥鞠躬;女孩子則不論年齡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 鞠躬並不是徒具形式。 它意味著:鞠躬的人原打算自己處理的事,現在則承認對方有權幹預;受禮的一方也承認要承擔與其地位相應的某種責任。 以性別、輩分以及長嗣繼承等為基礎的等級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不言而喻,孝道是日本和中國所共有的崇高的道德準則。 中國人關於孝道的闡述早在六七世紀之間就伴隨著中國的佛教、儒教倫理學以及中國的世俗文化傳入日本。 但是,孝道的性質則不可避免地有所改動,以適應日本家庭的不同結構。 在中國,甚至現在,一個人仍然必須對其大宗族盡忠。 這個大宗族可能有成千上萬個成員,宗族對全體成員擁有裁決權,並受到這些成員的支持。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不同,但在大部分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大抵同屬一個宗族。 中國人口有四億五千萬之多,但只有100多個姓氏。 同一姓氏的人,多少都承認彼此是同宗。 某一地區的居民,可能全部同屬一個宗族。 而且,遠離家鄉、住在城市裡的家庭也可能與他們是同宗。 像廣東那種人口稠密的地區,宗族成員全部聯合起來,經營、維持著壯觀的氏族宗祠,並在祭祖的日子裡,共同向同一遠祖所繁衍的數以千計的祖宗牌位行禮致祭。 每個宗族都有自己的財產、土地和寺院,並設有基金以資助有前途的宗族子弟學習。 它聯繫並瞭解散在各地的成員,每十年左右刊印一次經過認真增訂的族譜,記載有權分享祖宗恩惠者的姓名。 它有世代相傳的家規,當宗族與當局意見不一時,甚至可以拒絶把本族犯人交給當局。 在封建帝制時期,這種半自治性質的大宗族共同體,只是偶爾在名義上受國家管理,那些由不斷更迭的政府所指派的、逍遙自在的官員,在這個地區乃是外人。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菊花與劍》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