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真是藝高膽大,浮水來到北山坡,上了岸,一直往北走了十數裡地。 只見眼前是慈雲觀的大門,牆高一丈七八,周圍占三十六里地。 四個人一看,有兩旁的腳門,不敢奔迎面去,由東南角躥上界牆,往裡一看,房子真有七八百間。 四個人躥房越脊,各處哨探,見有一個院子東西兩溜房都是單間,北房南房也是一大溜,各屋中都有燈光。 四個人跳在院中一窺探,各屋中俱都是婦人女子,都是二十多歲三十以內,沒有上年歲的。 有唉聲嘆氣的,有悲悲慘慘的,有哭哭啼啼的。 這個說:「我是叫賣花婆把我拍來的,一家骨肉不能見面。 」 那個說:「我是道站把我拍來的,也不知怎麼迷迷糊糊,來到這裡。 到了這裡也出不去.如同坐監一樣。 」 這五六百婦女都不明白,糊裡糊塗在這裡住着。 四位英雄一聽,種種不一,說的可慘。 四個人復又上房,探來探去,來到一所院落,見院中燈光明亮,北上房掛着四個紗燈,裡面坐著一個紫臉的老道,花白鬍鬚,氣度不俗,有四個童子伺候,四位英雄料想必是邵華風。 四個人並不認識邵華風是什麼樣,膽子也真不小,各拉兵刃躥下來,打算闖進屋中,就憑一個老道,還怕什麼?焉想到四個人剛一跳下來,老道呵了一聲,說:「好大膽!」站起身出來,用手一指,說聲「敕令!」把四個人俱皆定住,老道吩咐縛四位英雄。 今日來到龍潭虎穴,被獲遭擒,大概難脫活命,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八十九回 邵華風升殿問豪傑 小悟禪一怒找妖人 話說金毛海馬孫得亮四位英雄來到慈雲觀,瞧見一個紫面的老道,只打算是邵華風呢。 四個人拉刀下來,就被老道用法術制住。 其實這個老道還是慈雲觀的無名小卒,他姓董叫董雲清,外號叫妙道真人。 當初他原本是塢鎮龍王廟的,來在這慈雲觀,認邵華風為師,派他管婦女營的外圍子,他也會的術學的工夫。 這四個人都是藝高膽大,被老道妖術法制住,老道手下人把四個人綁上,說:「好大膽量!四個刺客是哪裡來的?」孫得亮說:「妖道,你要問,大太爺是陸陽山蓮花塢的。 」 董雲清說:「你四個人是陸陽山的不是?陸陽山的當家的,跟我們祖師爺是拜兄弟,至友交情。 我且問你陸陽山的當家的叫什麼?」孫得亮說:「叫花面如來法洪。 」 董雲清說:「對呀!你四個人既是陸陽山的,來此何干?是怎麼一段情節?」孫得亮本是個直人,說:「妖道,我告訴你,你也不用說交情。 我等雖在陸陽山,我們在蓮花塢可是跟法洪一般,我們是奉濟公長者之命,前來殺你這雜毛老道,你就是赤髮靈官邵華風麼?」老道說:「我山人乃是妙道真人董雲清,原來你這幾個小輩是前來行刺。 好,好好,來人把他四個人看起來,等候大亮,我回稟祖師爺,任憑祖師爺發落去。 」 立時有人看著四位英雄。 等到天光已亮,董雲清叫人搭着四個人去回稟了邵華風。 當時五殿真人升了座位,吩咐將刺客帶上來。 這四個人一看,見赤髮靈官邵華風,頭帶鵝黃色蓮花道冠,身穿鵝黃色道相,上綉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當中太極圖,老道是赤髮紅須,藍靛臉,長得凶如瘟神,猛似太歲。 這四個人破口大罵,赤髮靈宮邵華風說:「你這四個鼠輩,休要這等無禮!你等姓什麼?叫什麼?是哪裡人?為何前來行刺?趁此說實話。 你家祖師爺跟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生而未會,面不相識,究系被何人主使前來?只要你等說出道理,祖師爺有好生之德,饒你等不死。 」 金毛海馬孫得亮立刻把眼一瞪,說:「妖道,你要問你家大太爺,行不更名,坐不更姓,我乃陸陽山蓮花塢的人,這是我一個拜兄,叫火眼江豬孫得明,那是我的兩個拜弟,叫水夜叉韓龍,浪裡鑽韓慶。 皆因你等為非作惡,使出賊人各處拍花,各處設立賊船黑店,陷害客旅行商,起意造反,敗壞婦女的名節,拆散人家骨肉,殺害生靈,種種不法,濟公長老派我等來結果你的性命,給四方除害。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我等既被你拿住甚好,你家大太爺乃堂堂正正英雄,烈烈轟轟豪傑,大丈夫生而何歡,死而何懼?來來來,快把你家大太爺殺了,我等死而無怨。 你要把我等幽囚起來,可別說我辱罵你萬代。 」 老道邵華風一聽,氣往上衝,立刻吩咐:「把他四個給我推出去梟首號令。 」 手下人答應,旁邊過來一人,說:「祖師爺把他們殺了,豈不便宜他們?他等既來行刺,情同叛逆,應該把他們剮了。 」 邵華風說:「也好,既然如是,就派你結果他等的性命。 」 金毛海馬孫得亮一看,說話之人,乃是鐵貝子高珍。 這四人從前跟這高珍認識,今天高珍一說這話,孫得亮一想:「這小子真是小人得志,癩狗生毛。 我等跟他素有認識,他出這樣主意,害我們這四個人。 」 立刻破口大罵高珍。 書中交代:鐵貝子高珍,黑毛至高順,笑面貌琳周虎,三個人自打翠雲峰送陸炳文回家,就把陸炳文押到慈雲觀來。 陸炳文也是報應循環,他女兒叫赤髮靈官邵華風收為侍妾,那妻子叫乾法真人趙永明霸佔了,把陸炳文打到囚犯營,給眾人支使。 着他做了一任刑廷,刮盡地皮,得來十數萬銀子,也被慈雲觀留下了。 第2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濟公傳》
第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