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翠藍秘,也是壯士打扮,淡黃的臉面,細眉朗目,這個就是水夜叉韓龍。 第四位穿青皂褂,身高幾尺,正如半截黑塔一般,粗眉環眼,這位就是韓慶。 知府一看,這四個人都是一表非俗。 和尚說:「四位來了!」這四個人連忙行禮,說:「聖僧久違少見。 」 和尚說:「四位坐下。 」 四個人見過知府,雷鳴、陳亮彼此敘禮已畢,眾人告了座。 和尚說;「你們四個人來了甚好,我和尚特為請你四個人有事奉煩。 」 孫得亮說:「我四個人也聽見姚殿光、雷天化提了,皆因慈雲觀的事情。 聖僧有何吩咐,叫我四個人做什麼,聖僧只管說,我等萬死不辭。 」 和尚說:「別的不用你們,就是臥牛磯前山牛頭峰下,有賊人的船五百隻,你四個人能把攔江絶護網、滾龍擋刀輪船隻給毀了,就算你等奇功一件。 這件事別人辦不了,就煩你四個人給辦這件事。 」 金毛海馬孫亮等四人點頭答應,說;「聖僧吩咐,這乃小事。 我四人這就告辭,聖借聽信罷!」四個人立刻出了知府衙門,找了一個酒飯館子,吃了點飯。 候至天黑了,給酒飯帳,四個人出來,一直順江岸往西。 離臥牛磯不遠,四個人把水師衣靠打開,把白晝衣脫下來,用包裹包好,拿油綢子一裹系在腰間。 四個人都換上分水魚皮帽,日月連子古木衣水靠,油綢子連腳褲,香河魚皮岔。 收拾停妥。 順江岸落水,四個人浮水往前走,來到牛頭峰以前抬頭一看,這座山口坐北衝南,東西兩座牛頭峰,其形似牛角一般,東西兩座水師營,正當中有浮橋,都是明分人卦,暗合五行。 晚間有燈籠分為五色,按着東方甲乙木是藍燈籠,西方庚辛金是白燈籠,南方丙丁火是紅燈籠,北方壬癸水是黑燈籠,中央戊己土是黃燈籠。 就聽裡面來往有人巡更走籌,梆鑼齊發。 金毛海馬孫得亮、火眼江豬孫得明、水夜叉韓龍、浪裡鑽韓慶四人看夠多時,見些船隻緊抱山根以下,要由山裡出來人,也得坐船過浮橋大關,由外面進去,船也得由這裡過。 四個人沉身落水,睜眼一看,當中水寨門以下,當中有攔江絶護網,兩旁邊有半魚頭的刀輪。 要有會水的人,由水面一鑽,就被攔江絶護網拿住,要碰在刀輪上,輕則就得受傷,重則就得廢命,非得從此走過不去。 金毛海馬孫得亮着明白,他手中使的是一口折鐵鋼刃,能夠斬釘剁鐵,孫得亮一看那網,是絨繩做的,慢說是人,連大魚都拿得住,孫得亮慢慢用刀把絶護網割了一個大窟窿。 四個人俱都鑽過去,鑽上水來露着半截身一看,貼著船往前夠奔。 孫得亮說:「三位賢弟,今天濟公派我們這點小事,他老人家從沒求過你我。 前者搶劫差船,被他老人家拿住,聖僧有好生之德,復又把你我放了,總算待你我思重如山。 現在我們幾個人,淨把賊人的船壞了,這點小事不算露臉,一不做,二不休,今天我們倒得努努力。 既來抽賊巢,把赤髮靈官邵華風的人頭帶回。 也叫濟公長者看看,不枉你我幾個人來一場。 」 孫得明三人點頭,說;「咱們瞧事做事罷。 」 四個人暗中瞧探,各船上竊聽,抬頭一看,見有一隻大船在當中上面有大黃燈籠,上面寫着一個孫字。 四個人料想這必是中軍,來至切近,隔着窗戶往裡一看,裡窗燈光明亮,正當中坐定一人,頭戴紫色緞六瓣軟帕巾,身上穿紫箭袖袍,腰繫絲鸞帶,外罩紫色緞一件團花大白,紫紅的臉膛,長得凶眉惡目,一臉的怪肉橫生,押耳黑毛。 旁邊坐定一人,頭上青壯帽,皂色緞箭柏,黑臉膛,濃眉大眼,花白的鬍鬚。 書中交代:這個紫臉的就是鎮南方五方太歲孫奎,這個黑臉的叫淨江太歲周段明。 兩個人正在談話,就聽周股明說:「孫大哥,今天祖師爺傳下諭來,你可知道?」孫奎說:「甚諭?」周殿明說:「常州府衙門對門有一座五福居,那是咱們慈雲觀開的,常州府衙門有什麼事,酒鋪就來給祖師爺送信,今天有人來送信,提說我們合字有幾個人被江陰縣拿住,有西湖靈隱寺濟額僧押解來到常州府,叫祖師爺早作準備,恐其濟額要跟我們為仇做對。 祖師爺叫我們晝夜多加小心留神,要有什麼動作,趕緊報與祖師爺知道。 」 孫奎說:「賢弟你多此一慮,咱們這座臥牛磯慈雲觀不亞是鐵壁銅牆,天羅地網一般,一人把守,萬夫難過。 水旱兩路能人倍出,祖師爺有乾坤子午混元鉢,這宗法寶就能擋幾萬官兵。 再說眾位真人,都是神通廣大,法術無邊。 就即便有官兵來,都是凡夫俗子,也不足為論,除非有天兵天將臨凡。 要打算破慈雲觀,勢比登天之難。 」 周殿明一聽,說:「兄長言之有理,可有一節,凡事不可大意,總以小心為妙。 豈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還有天?滄海深矣,滄海之下還有地?人外有人,天外有無。 做事膽要大而心要小,智要圓而行欲方,見猩貓而當虎看,方保無虞。 」 金毛海馬孫得亮四個人聽得明明白白,孫得亮用手一拉這三個人,來到無人之處,孫得亮說:「三位別拿他們,打草驚蛇。 這些東西俱都是無名小輩,就把他們殺了也不算什麼。 今天來到這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畏首畏尾,焉能成事?你我夠奔慈雲觀去找赤髮靈官邵華風,把他殺了,你我也人前顯耀,鱉裡稱尊。 」 第2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濟公傳》
第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