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畢,主人進內,先將銀一箱抬出來,道:「我先交明白了用錢,還有說話。 」眾人攢將攏來。 主人開箱,卻是五十兩一包,共總二十包,整整一千兩。 雙手交與張乘運道:「憑老客長收明,分與眾客罷。 」眾人初然吃酒,寫合同大家攛哄鳥亂,心下還有些不信的意思。 如今見他拿出精晃晃白銀來做用錢,方知是實。 文若虛恰象夢裡醉裡,話都說不出來,獃獃地看。 張大扯他一把道:「這用錢如何分散,也要文兄主張。 」文若虛方說一句道:「且完了正事慢處。 」只見主人笑嘻嘻的對文若虛說道:「有一事要與客長商議,價銀現在裡面閣兒上,都是向來兌過的,一毫不少,只消請客長一兩位進去,將一包過一過目,兌一兌為準,其餘多不消兌得。 卻又一說,此銀數不少,搬動也不是一時功夫,況且文客官是個單身,如何好將下船去,又要泛海回還,有許多不便處。 」文若虛想了一想道:「見教得極是。 而今卻待怎樣?」主人道:「依着愚見,文客官目下回去未得。 小弟此間有一個緞匹鋪,有本三千兩在內。 其前後大小廳屋樓房,共百餘間,也是個大所在,價值二千兩,離此半裡之地。 愚見就把本店貨物及房屋文契,作了五千兩,盡行交與文客官,就留文客官在此住下了,做此生意。 其銀也做幾遭搬了過去,不知不覺。 日後文客官要回去,這裡可以托心腹夥計看守,便可輕身往來。 不然小店交出不難,文客官收貯卻難也。 愚意如此。 」說了一遍,說得文若虛與張大跌足道:「果然是客綱客紀,句句有理。 」文若虛道:「我家裡原無家小,況且家業已盡了,就帶了許多銀子回去,沒處安頓。 依了此說,我就在這裡立起個家緣來,有何不可?此番造化,一緣一會,都是上天作成的,只索隨緣做去。 便是貨物房產價錢,未必有五千,總是落得的。 」便對主人說:「適間所言,誠是萬全之算,小弟無不從命。 」 主人便領文若虛進去閣上看,又叫張、褚二人:「一同來看看。 其餘列位不必了,請略坐一坐。 」他四人進去。 眾人不進去的,個個伸頭縮頸,你三我四說道:「有此異事!有此造化!早知這樣,懊悔島邊泊船時節也不去走走,或者還有寶貝,也不見得。 」有的道:「這是天大的福氣,撞將來的,如何強得?」正欣羡間,文若虛已同張、褚二客出來了。 眾人都問:「進去如何了?」張大道:「裏邊高閣,是個土庫,放銀兩的所在,都是桶子存着。 適間進去看了,十個大桶,每桶四千,又五個小匣,每個一千,共是四萬五千。 已將文兄的封皮記號封好了,只等交了貨,就是文兄的了。 」主人出來道:「房屋文書、緞匹帳目俱已在此,湊足五萬之數了。 且到船上取貨去。 」一擁都到海船來。 文若虛于路對眾人說:「船上人多,切勿明言!小產自有厚報。 」眾人也只怕船上人知道,要分了用錢去,各各心照。 文若虛到了船上,先向龜殼中把自己包裹被囊取出了。 手摸一摸殻,口裡暗道:「僥倖!僥倖!」主人便叫店內後生二人來抬此殻,發付道:「好生抬進去,不要放在外邊。 」船上人見抬了此殻去。 便道:「這個滯貸也脫手了,不知賣了多少?」文若虛只不做聲,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這起初同上來的幾個,又趕到岸上,將龜殼從頭至尾細細看了一遍,又向殻內張了一張,扌牢了一扌牢,面面相覷道:「好處在那裡?」主人仍拉了這十來個一同上去。 到店裡,說道:「而今且同文客官看了房屋鋪面來。 」眾人與主人一同走到一處,正是閙市中間,一所好大房子。 前正中是個鋪子,旁有一弄,走進轉個灣,是兩扇大石板門。 門內大天井,上面一所大廳,廳上有一匾,題曰:「來琛堂。 」堂旁有兩楹側屋,屋內三面有櫥,櫥內都是綾羅各色緞匹。 以後內房,樓房甚多。 文若虛暗道:「得此為住居,王侯家裡做甚?」就對主人道:「好卻好,只是小弟是個孤身,畢竟還要尋幾房使喚的人才住得。 」主人道:「這個不難,都在小店身上。 」 文若虛滿心歡喜,同眾人走歸本店來。 主人討茶來吃了,說道:「文客官今晚不消船裡去,就在鋪中住下了。 使喚的人鋪中現有,逐漸再討便是。 」眾客人多道:「交易事已成,不必說了,只是我們畢竟有些疑心,此殻有何好處,值價如此?還要主人見教一個明白。 」文若虛道:「正是,正是。 」主人笑道:「諸公枉了海上走了多遭,這些也不識得!列位豈不聞說龍有子乎?內有一種是鼉龍,其皮可以幔鼓,聲聞百里,所以謂之鼉鼓。 鼉龍萬歲,到底脫下此殻成龍。 此殻有二十四肋,按天上二十四氣,每肋中間節內有大珠一顆。 若是肋未完全時節,成不得龍,蛻不得殻。 也有生捉得他來,只好將皮幔鼓,其肋中也未有東西。 直待二十四肋,肋肋完全,節節珠滿,然後脫了此殻,變龍而去。 故此是天然脫下,氣候俱到,肋節俱完的,與生擒活捉、壽數未滿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 這個東西,我們肚中雖曉得,知他見時蛻下?又在何處地方守得他着?殻不值錢,其珠皆有夜光,乃無價寶也!今天幸遇巧,得之無心耳。 」眾人聽罷,似信不信。 第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今古奇觀》
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