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認為中道有絶對中道與相對中道之分。 絶對中道即事物的中道,事物的中間;相對中道是對人而言,指的是不太多,也不太少,而且因人而異。 關於這一點,亞里士多德是這樣講的:「在一切連續的和可分的東西中,既可取其多,也可取其少,還可取其相等。 這一些部分既可以是對事物自身,也可以是相對於我們,而相等就是過多和過少的中間。 我所說的事物的中間,就是指與兩端距離相等之點,這個中點對一切人都是單一的、相同的。 至於相對於我們的中間,就是既非過度、也非不及。 這樣的中間對一切人並不是單一的,也不是相同的。 設若10是多,2是少,那麼就事物而言,人們取6就是中間。 因為6減去2和10減去6是相等的。 不過,這是就數學比例而言的相等。 若是對我們而言就不能這樣辦。 不能因為10斤的食品為多的一份,2斤的食品為少的一份,教練就指定6斤的食品。 因為對於特定的接受者運動員來說,6斤既可能多,也可能少。 對於大力士麥隆來說就少了,對於初參加運動的來說又多了。 」(《尼各馬科倫理學》)倫理學上的中道是指相對中道。 對於中庸說,亞里士多德特別提到兩點要人們注意。 第一,並非一切情感,一切行為都有適中,有些惡行就沒有相對的德性。 亞里士多德說:「並非全部行為和情感都可能有個中間性。 有一些,它們的名稱就是和罪過聯繫在一起的。 例如,惡意、歹毒、無恥等等。 在行為方面如通姦、偷盜、謀殺等等,所有這一切,以及諸如此類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因為其本身就是罪過,談不上什麼過度和不及。 它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認為是正當的,永遠是罪過。 關於這類的事情也沒有什麼好和不好,沒有什麼婦女在應該的時間,以應該的方式通姦,而是凡是做這樣的事情就是罪過。 這正如在不公正、怯懦、說謊中不存在什麼過度、不及和中間一樣。 」(《尼各馬科倫理學》) 第二,中庸說之中點不是算術上的,他說是「相對於我們」之中庸。 一個人不能將兩個價值之極端的數目相加,用二除就能決定德性之所在。 這一點我們在絶對中道和相對中道的論述中談到了。 一個人吃多少東西才合適,完全依個人的體質和需要來定。 但這不是說由此推出德性是主觀的。 在對中道作了以上的理論闡述之後,亞里士多德又根據中庸說的原則,對一些德性作了何為適度的分析。 情緒方面的德性是勇敢,其過度就是魯莽,不及是怯懦。 魯莽表現為急躁冒進,無所不為,怯懦表現為膽小怕事,軟弱畏縮。 而勇敢,既有所懼,又有所不懼,在處事時以理性為指導,最符合中庸之道之原則。 第1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亞里斯多德傳》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