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對於習慣之於德性的重要,又作了進一步的說明。 他認為,成德之因與成惡之因,皆在於行為和習慣,同樣的行為可以產生同樣的性格。 因此,節制、文雅之士與放蕩不覊之徒,其結果均在於他們不同的行為習慣所致,可見習慣對於美德形成的重要。 亞里士多德說:「一切德性都從這裡生成,並且通過這裡毀滅,正如技術一樣。 好的琴師和壞的琴師都出於操琴。 營造師及其他行業,彷彿也都是如此。 從良好的造屋產生良好的營造師,從惡劣的造屋產生蹩腳的營造師。 若非如此,那就不須師傅傳授了。 但一切人生來就有成為好工匠或壞工匠的潛能。 這一情況,同樣適用於德性。 正是在待人接物的行為中,我們有的人成為公正的,有的人成為不公正的。 正是在犯難冒險之中,因習慣於恐懼,或習慣於堅強,有的人變得怯懦,有的人變得勇敢。 在慾望和憤怒方面也是這樣,有的人成為節制而溫和,有的人成為放縱而暴戾,因在這些事情上,有的人這麼做,有的人那麼做,各行其是。 總的說來,品質是來自相應的現實活動。 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視現實活動的性質。 品質正是以現實活動的性質來決定的。 從小就養成這樣還是那樣的習慣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 」(《尼各馬科倫理學》) 亞里士多德不僅把習慣看成是美德形成的原因,而且他還注重習慣在美德形成之後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把習慣——德性——習慣視為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 他說:「我們在體力和健康方面可以看到,鍛鍊過多或過少都會損害體力;飲食過多或過少都會損害健康。 惟有適度才能造成、增進和保持它們。 對於節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 一切都迴避,一切都懼怕,什麼都不敢堅持,就會變成懦夫。 反之,天不怕地不怕,橫衝直撞,就會變成莽漢。 有的人沉湎於一切快樂而不能自拔而成為放縱,有的人則如一個苦行者,迴避一切快樂而成為一個淡漠無情之人。 這就足以證明,節制和勇敢被過度和不及所破壞,而為中道所保存。 」「同一些行為,德性不僅可以由之生成、增長和毀滅,而且可以充分地實行於其中,現實活動就在這些行為中進行……在德性方面也是這樣,我們由於不貪圖享樂而變得節制,而在變為節制的人之後,我們就更加迴避享樂。 這一事例也可用於勇敢。 我們習於堅定而不畏恐懼,這就成為勇敢的人,而在成為勇敢的人之後,我們就更加堅定和無畏。 」 (《尼各馬科倫理學》)顯然,亞里士多德是把德性的形成看作一個過程,一個實質上是逐漸養成道德習慣的過程。 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德性的形成,即「德性生於天性,成於習慣。 」 3. 中庸說 第1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亞里斯多德傳》
第1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