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駙馬府,那人道:「前面喝道,駙馬來矣。 」崔慶立在一邊候過了道,恰好劉英在馬上端坐,昂昂然來到。 崔慶故意近前要與相認,劉英一見崔慶,喝聲:「誰人衝我馬頭?」便令牌軍捉下。 崔慶驚道:「哥哥緣何見疏。 」劉英怒道:「我有什麼兄弟?」不由分說,拿進府中,重責三十棍。 可憐崔慶,打得皮開肉 綻,兩腿血流,監入獄中。 此時小二在店中得知主人被難,要來看時,不得進去。 崔慶將其情哀告獄卒,獄卒憐而濟之。 崔慶原是富家,每日肉食不絶,一旦受此苦楚,怎生忍得。 正在饑渴之際,思想肉食,忽牆外一猿攀樹而入,手持一片熟羊肉來獻。 崔慶俄然記得,此猿好似我父昔日洪水中所救者,接而食之。 猿去,過了數日又將物食送進來,如此者不絶。 獄卒見了,知其來由,嘆道:「物類尚有恩義,人反不如。 」自是隨其來往。 又一日,牆外有十數烏鴉集於獄中,哀鳴不已。 崔慶變疑莫非是父所救者,乃對鴉道:「爾若憐念我,當代我帶書一封寄回吾父。 」那鴉識其意,都飛向前。 慶即向獄卒借紙筆修了書,系于鴉足上,即飛去,不數日,已飛到其家。 正值崔長者與張氏正在說兒子沒音信之事,忽鴉飛下,立於身邊。 長者驚疑,看鴉足上系一封書,長者解下看之,卻是崔慶筆跡,內具劉英失義及獄中受苦情由。 長者看罷大哭。 張氏問知其故,遂痛哭道:「當初叫汝莫收留他人,果然恩將仇報,陷我兒于縲紲之中,怎能得出。 」長者道:「鳥獸尚知仁義,彼有人心,豈得如此負恩之甚?我只得自往東京走一遭,探其虛實。 」張氏道:「兒受苦,作急而行。 」次日,崔長者準備行李,辭妻赴京。 數日,已到東京,尋店安下。 侵早,正值出街訪問消息,忽見家人小二,身穿破衣,乞食廊下,一見長者,遂抱之而哭,長者亦悲,問其備細,小二將前情訴了一遍,長者不信,要進府裡見劉英一面。 小二緊緊抱住,不放他去,恐遭毒手。 忽報駙馬來了,眾人都迴避,長者立廊下候之。 劉英近前,長者叫道:「劉英我兒,今日富貴不念我哉!」劉英看見,認得是崔長者,那裡肯顧盼他,只做不見。 長者不肯休,一直隨馬後趕去,不料已閉上府門,不得進去。 長者大恨道:「不認我父子且由則可,又將吾兒監禁獄中受苦。 」即投開封府告狀。 正值包公行香轉衙,長者跪馬頭下告狀。 包公帶入府中審問,長者哀訴前情,不勝悲感。 包公令長者只在府廊下居止,即差公牌去獄中喚獄卒來問:「有崔慶否?」獄卒復道:「某月日監下,獄裡飲食不給,極是狼狽。 」包公遂令獄卒散誕拘之。 次日,即差人請劉駙馬到府中飲酒。 劉英聞包公請,即來赴席。 包公延入後堂相待,吩咐牌軍閉上府門,不許閒雜人走動,牌軍領命,便將府門閉止。 然後排過筵席,酒至半酣,包公怒道:「緣何不添酒來?」廚下報道:「酒已盡了。 」包公笑道:「酒既完了,就將水來斟亦好。 」侍吏應諾,即提過一桶水 來。 包公令將大甌先斟一甌與劉英道:「駙馬大人權飲一甌。 」劉英只道包公輕慢他,怒道:「包大尹好欺人,朝廷官員誰敢不敬我?哪有相請用水當酒!」包公道:「休怪休怪,眾官要敬駙馬,偏包某不敬。 今年六月間尚飲一河之水,一甌水難道就飲不得?」劉英聽了,毛髮悚然。 忽崔長者走近前來,指定劉英罵道:「負義之賊!今日負我,久後必負朝廷。 望大人作主。 」包公便令拿下,去了冠帶,拖倒階下,重責四十棍,令其供招。 劉英自知不是,吐出實情,招認明白。 包公命取長枷系于獄中。 次日,具疏奏知。 仁宗宣召崔長者至殿前審問,長者將前事奏知一遍,仁宗稱羡道:「君之重義如此,親子當受爵祿,朕明日有旨下。 」長者謝恩而退。 次日,旨下:劉英冒功忘義,殘虐不仁,合問死罪;崔慶授武城縣尉,即日走馬赴任;崔長者平素好善,敕令有司起義坊旌之。 包公依旨判訖,請出崔慶,換以冠帶,領文憑赴任而去,長者同去任所。 是冬將劉英處決。 第十三回 偷 鞋 話說江州城東永寧寺有一和尚,俗姓吳名員城,其性風騷。 因為檀越張德化娶南鄉韓應宿之女蘭英為妻,多年無子。 情切,懇請求嗣續後,每遇三元聖誕,建設醮祠;凡朔望之日,專請員城在家裡誦經。 員城見蘭英貌美,欲心常動,意圖淫奸。 晚轉寺中,心生一計。 次日,瞰德化往外,假討齋糧為由來至張家,賄托婢女小梅,求韓氏睡鞋一雙,小梅悄然竊出與之。 員城得鞋,喜不自勝,回到寺中,每日捧着鞋沉吟無奈。 適次日張檀越來寺議設醮事,員城故將睡鞋一隻丟在寺門,德化拾起,心甚驚疑。 既與員城話畢,歸家大怒,狠究睡鞋,遂將韓氏逐回母家,經官休退。 員城聞知計就,潛跡逃回西鄉太平原,改姓名為馮仁,蓄髮二年。 值應宿將蘭英改嫁,仁買求鄰居汪欽,徑往韓宅求姻。 宿與欽素交好,遂允其姻,令擇吉日過聘,刻期畢姻。 欽回覆馮仁,即納采親迎,徑成婚配。 倏忽韶光掣電,時光正值中秋佳節,月色騰輝,樂聲鼎沸,夫婦對飲于亭,兩情交暢,仁樂飲沉醉,攜妻而笑道:「昔非小梅之功,安有今日之樂。 」韓氏心疑,詢其故,仁將前情一一說出。 韓氏聽了,敢怒而不敢言。 身雖遭仁計襲,心恨馮仁刻骨。 酒罷仁睡,時至三更,自縊而亡。 次日,韓應宿聞知,正欲赴縣伸冤告狀,適遇包公出巡江州,應宿便寫狀呈告: 第1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包公案》
第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