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歷史原因。 我們知道,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在柏拉圖學園前後生活了20年之久,受柏拉圖影響不能說不大,雖然他批判了理念論,並抓住了要害,但終究是不徹底的。 在我們看到二人觀點的不同時,也要注意到二人思想的相同處。 亞里士多德的「形式」和柏拉圖的「理念」,本是同一個字,同一個東西。 不同的是,柏拉圖的「理念」只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而亞里士多德賦予「形式」以實在的內容。 亞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在個別事物之外獨立存在的看法,而他的「形式」是在個別事物之中。 他有時也說形式可以獨立存在,但那只是說人們在思想中可以將形式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而獨立存在,這個形式是他所說的「第二實體」,它只能在思想中分離存在,而不是在實際上可以分離存在。 所以,在「一般在個別之中」,還是「一般在個別之外」這個問題上,亞里士多德糾正了柏拉圖的錯誤,但是,只到此,問題並未結束,僅只這點正確,還不能保證進一步探索不犯錯誤。 因為,一般和個別還有誰先誰後,誰決定誰的問題。 作為深受柏拉圖熏陶的亞里士多德,很難保證不倒向柏拉圖一邊。 第二,科學水平的制約。 亞里士多德所處時代的自然科學雖然已達到相當的成就,但畢竟是科學的童年期,許多學科的研究剛剛開始,許多自然現象還得不到科學的解釋,甚至猜測多於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神秘主義在所難免,不能不影響哲學學說。 在希臘,以對世界整體形成概念認識為產生標誌的古希臘哲學,是建立在希臘創世神話關於世界整體的表象認識基礎之上的。 在古希臘哲學產生之前,希臘就廣泛流傳著有關世界創生的完整神話傳說:宇宙最先是混沌,從混沌中分化出天空和大地,天空和大地生出的孩子是最高的神,諸神代表日月星辰、海洋等。 這一切表示著古希臘人的直觀認識。 而人類認識史表明,對世界的認識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建立在直觀表象認識基礎之上的。 這裡面,後來也形成某些科學認識,發展了某種科學,但終究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外衣。 科學不發達,哲學自然不會發達,亞里士多德的範疇學說受「神」的影響,不是不可理解。 第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亞里斯多德傳》
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