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倌人掩在莊荔甫背後,等大家坐定了,才上前來敬瓜子。 大姐兒也拿過水煙筒來敬煙。 荔甫對善卿說:「正要去找您。 有一票貨色,您看看誰有胃口。 」說著,打身上摸出個摺子來,遞給善卿。 善卿打開一看,見上面開列的是些珍寶、古玩、書畫、衣服之類,下角標明價碼兒,不由得皺着眉頭說:「這種東西,只怕難銷呢!聽說杭州的黎篆鴻來了,要不要去問一聲他看?」荔甫說:「黎篆鴻那兒,我已經叫陳小雲拿摺子去給他看過了,還沒回音。 」善卿問:「東西在哪兒?」荔甫說:“就在宏壽書坊洪善卿帶著趙樸齋到聚秀堂打茶圍,碰到了老朋友莊荔甫。 趙樸齋聽他們說起生意經來,心裡不耐煩,就回過頭去細細打量那倌人:只見她一張雪白的圓乎臉兒,五官端正,七竅玲瓏,最可愛的是一點朱唇時時含笑,一雙俏眼處處生情;頭上戴一隻銀絲蝴蝶,上身穿一件東方亮竹布衫,罩一件玄色①縐心緞鑲背心,下束一條膏荷縐心月白緞鑲三道綉織花邊的褲子。 ① 玄色──黑色。 樸齋看得出神,被那倌人發覺了,微微一笑,慢慢走到大穿衣鏡前面,左照照,右照照,裝模作樣地掠了掠鬢角。 樸齋看入迷了,不覺得目光也跟了過去。 這時候,忽聽善卿高聲說:「秀林小姐,我給你秀寶妹妹做個媒人好不好?」樸齋這才知道那倌人是陸秀林,不是陸秀寶。 只見秀林回過頭去笑着說:「照應我妹妹,那還有啥不好?」隨即高聲喊楊媽。 楊媽正好來沏茶遞手巾,秀林就叫她喊秀寶來加茶碗。 楊媽問是哪一位,善卿伸手指着樸齋說:「是趙大少爺。 」楊媽瞟了兩眼,猶疑地問:「可是這位趙大少爺?我這就去叫秀寶小姐來。 」接過手巾把兒,連忙登登登地跑出去了。 不多會兒,一路響起咯登咯登的小腳聲②,秀寶來了。 樸齋眼望着帘子,見秀寶一進屋,先取瓜子碟子,從莊大少爺、洪大少爺順次敬去;敬到張小村、趙樸齋兩位,問了尊姓,就向樸齋微微一笑。 樸齋見秀寶也是小圓乎臉兒,跟秀林一模一樣,只是比秀林年紀輕些,個兒矮些。 要不是倆人在一起,簡直分不出來。 ② 咯登咯登的小腳聲──當時小腳婦女流行穿木質硬底鞋,堂子裡的姑娘一般又都住在樓上,因此走路咯登作響。 秀寶放下碟子,挨着樸齋坐下。 樸齋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了,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左不是,右不是,坐又坐不定,走又走不開。 幸虧楊媽來說:「趙大少爺,請到秀寶屋裡去坐。 」秀寶說:「一起請過去吧!」大家聽說,都站起來相讓。 荔甫說:「我來引導。 」正要前頭領路,被秀林一把拉住袖口嗔着說:「你別走哇,讓他們去好了。 」 善卿回頭一笑,就和小村、樸齋跟着楊媽走到隔壁秀寶房裡。 這房間的鋪設裝潢,跟秀林的房間不相上下,穿衣鏡、自鳴鐘、泥金箋對、彩畫絹燈樣樣都有。 大家隨意散坐,楊媽沏了茶,又叫大姐兒來裝水煙。 接着外場送進干鮮果品來,秀寶一手託了,又敬一遍,這才還去跟樸齋並排坐著。 楊媽站在一旁,問善卿:「趙大少爺的公館在哪裡?」善卿說:「他跟張大少爺一起住在悅來客店。 」楊媽轉身問小村:「張大少爺有相好的嗎?」小村微笑着搖頭。 楊媽說:「張大少爺要是沒有相好的,也交一個嘛!」小村笑着打趣說:「是你叫我交相好的呀?那我就交你吧!好不好?」說得大家全都哄然笑了。 楊媽也笑着說:「有了相好的,跟趙大少爺一起來走走,不也熱閙點兒嗎?」小村笑而不答,管自到榻床上躺下抽菸。 楊媽向樸齋說:「趙大少爺,您來做個媒人吧!」樸齋正在跟秀寶鬼混,裝作沒聽見。 秀寶掙脫手說:「叫你做媒人,怎麼就不說話了?」樸齋還是不言語。 秀寶嬌嗔地說:「你說話呀!」樸齋沒法兒,瞅着小村的臉色正要說話,小村只顧抽菸不理睬他。 正尷尬中,恰好莊荔甫掀帘子進來,樸齋起身讓坐。 楊媽見沒意思,才和大姐兒出去了。 荔甫和善卿對坐著講一些買賣上的事情,小村獨自躺着抽鴉片。 秀寶兩隻手按住樸齋的雙手,不許他亂動,只跟他嘀嘀咕咕地小聲說話,一會兒說要看戲,一會兒說要吃酒。 樸齋嘻着嘴吃吃地笑,並不答應。 秀寶就滾在他懷裡撒嬌,樸齋趁勢一手摟住了她,另一隻手伸進她那五寸來寬的袖子裡去,直往上摸。 秀寶雙手護住了胸脯,發急說:「別這樣嘛!」 小村見了,「噗」地噴出了一口煙,笑着說:「你放著『水餃子』不吃,倒要吃`肉饅頭'!」樸齋不懂,問小村:「你說什麼?」秀寶忙掙開身子站起來,又拉了樸齋一把說:「你別去理他,他拿你打哈哈呢!」又斜睨着小村,撇着嘴說:「你相好的不肯交,瘋話倒是挺會說的。 」一句話說得小村有點兒不好意思,訕訕地站起身來,裝做去看幾點鐘。 善卿覺着小村的意思是要走了,也站起來說:「咱們一塊兒吃晚飯去。 」樸齋聽說,急忙摸出一塊洋錢來扔在盤子裡。 秀寶見了說:「再坐會兒嘛!」一面叫秀林:「姐姐,客人要走了。 」莊荔甫聽見,也從隔壁房間出來,秀林又牽着他袖口說了幾句悄悄兒話,這才和秀寶一起送到樓梯口,齊聲說:「等會兒都請過來呀!」四個人連聲答應着,一起下樓。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青樓寶鑑》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