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祭罷,大哭一場,文武無不流涕。 忽然一陣清風,將香燭滅息,眾皆曰:「元帥,人臣也,不敢受主之祭。 」突厥即帶三子並眾臣,來玉門關,執邊臣之禮,以見元帥、軍師。 後到康和阿墳前,哭之甚哀,群臣亦相向而哭。 尉遲恭留焦文領兵十萬,鎮守玉門關,放額保、保齡、頡和來會突厥。 突厥三子:長曰茂林,次曰雲表,三曰英泰。 尉遲恭命雲表入朝侍帝,突厥不敢不從。 尉遲恭擇日祭二國陣亡將士,哭之情切,悲哀痛惜,突厥亦悲鳴不已。 突厥送響銀十萬,以犒唐軍。 又設酒餞行。 不表。 再表五狼鎮百姓,聞木蘭欲回,牽牛送酒,來營中羅拜。 花子麻送妹子阿珍來營,木蘭一一撫卹。 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起行,番民哭聲震地。 木蘭令鎮民各回,另贈子麻多物。 子麻與阿珍相泣而別,突厥送元帥至金牛關而回。 自此北番土地雖屬突厥,兵權卻歸唐將,每歲錢糧平分,故太宗之盛,胡越一家,古今未有。 要知後事如何。 下文分解。 第二十六回 靖松封書謝故人 太宗賜爵酬將士 卻說朱木蘭同元帥、軍師、突厥並二國將士,祭奠二國陣亡官軍。 眾將見元帥流涕,大家傷感。 木蘭來營中,對阿珍說道:「今見沙場之士,得回故里,實為萬幸。 須知浮生無定,榮辱何干?父生母鞠,全受全歸,始為孝子。 待回家見了父母,即便修真煉性,做個清靜閒人,何必居名利場,醉生夢死,終無了局。 」過了數日,中軍炮響,三軍凱歌,向南而行。 朱明受了界牌關總兵之職,不得南回,與木蘭揮淚而別。 大軍行了多日,過了雁門關,兵向五台山而來。 木蘭對元帥、軍師道:「末將向蒙山上靖松道人,贈我明駝出征,頗賴其力。 今欲往山拜之,更索回書與喪吾和尚。 」元帥準令,木蘭單騎上山來,參謁靖松。 那明駝見了靖松道人, 也搖頭擺尾, 叫跳起來,如見故人之狀。 道人謂木蘭曰:「之子不見, 今已十餘年。 將軍此時,沙場壯志,陣上雄心尚在否?」木蘭曰:「境過成空,無復人我。 弟子之心已灰矣?」靖松曰:「善哉!善哉!貧道已修書一封,煩將軍寄於喪吾,叫他依書而行,切不可效從前種種故態,與魔魁為伍。 」遂將書交與木蘭,木蘭收好。 靖松道:「吾師姓吳,名大杲,素慕將軍之德,求將軍踵門一娛。 」木蘭大喜,即同靖松下山。 行不上五里,見修竹茂林,圍繞一莊。 莊前泉水裊裊成音。 靖松指曰:「此莊名聽泉莊,即吾家師所居也。 」正說之間,一白髮老人扶杖而出。 靖松上前施禮曰:「此即弟子往日所稱之朱將軍也。 」木蘭慌忙上前拱拜,老人雙手扶住道:「靖松皈依老氏,卻又喜與老生講儒理,不期將軍過聽,屈駕到此。 」輓木蘭至草堂而坐。 木蘭問曰:「弟子生性愚昧,不諳儒行,祈太夫子略示儒行之約。 」吳大杲曰:「所謂儒者,學以立命,盡性為先。 道以修身,敦倫為要。 愛敬開仁義之源,孝弟居人道之首。 于難制之時而制其行,于難存之地而存其心。 故云:一念而善惡攸分,寸心而天人是判。 」木蘭問曰:「儒者矜言性善尚矣,弟子願聞性道之始終。 」大杲曰:「由太虛而有理,由理而有性,由性而有仁,由仁而有四端,由四端而生萬物。 萬善,理為之本,性為之用。 使萬善有成功者,性為之本,情為之用。 情之始生曰意,意興而為念,念興而為思,思見于眉目之間為想,想轉而為慮,慮則畏心生焉。 畏心生則懈心隨之,怠心斷之,惰心敗之矣。 夫情之所賴者曰才,才之所賴者曰氣。 才不足者謂之自暴,氣不足者謂之自棄。 才大者謂之剛,天時不得而奪之,人事不得而沮之。 氣足者謂之健,人欲不得而勝之,噁心不得而撓之。 惟儒者知為善之最樂,敬以直其內,望至善以為歸,恕以行乎外,所以道心為主。 人心退聽,故能返真性,全天命。 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詎虛語哉!」木蘭再拜曰:「太夫子之言心性,可謂至矣!但道一而已矣。 性道、人道何所分判?」吳大杲曰:「惟喜靜而厭動,若水之善聚則易清。 水利萬物而不爭,若仁之好生而惡殺。 故曰性如海,仁如水。 海納百川,仁兼萬善。 海非水無以充其量,水非海無以會其歸。 海與水既不可分為二,又不可視為一也。 如此,則仁與性可知也。 性感而情動,若水之流;情動而生好惡,若水之波瀾。 善則搖星蕩月,惡則潰堤覆舟。 故曰 :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儒者養性以智,存心以仁,遏欲以禮,制情以義,渾忘而化,謂之得道。 道也者,因天之理,達之於物,而各得其宜也。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 故者,以利為本。 」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花木蘭》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