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骯髒的貨幣和我的那些貨幣之間沒有交情。 」 對猶太人的偏見 1912年秋天,在高地的福特汽車公司的辦公室裡,福特召集有關人員開了一個意義重大的會議,會議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從1909—1910年,T型車共銷售18644台,1910年高地新廠房開始使用後,從1910—1911年的產量猛增到34528台,然而面對急劇擴大的市場,亨利和他的夥伴們仍在為源源不斷的訂單傷透了腦筋。 「僅靠一味地擴大廠房面積和增添機器設備來擴大生產是不現實的,當年弗蘭德斯把T型車的年產量提高到1萬輛就不是用這種方法。 」福特注視著在座的每一個人:庫茲恩斯、威利斯、曾經為福特在麥肯森的眼皮底下建立起新車試驗室的丹麥人查爾斯·索倫森和福特從布法羅的凱恩軋鋼廠挖來的另一位丹麥籍工程師威廉·努森。 「我和努森商量過了,我們建議安裝生產流水綫。 」滿頭金髮,相貌英俊的索倫森開口發言。 「是的,就讓我們參照一下泰羅先生幾年前所做的改革吧!」瘦長臉、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努森,隨後向亨利他們詳細地介紹了管理大師弗利德里克·泰羅的理論,也就是著名的「泰羅制」。 泰羅是底特律的一名學者、著名的企業家和管理專家。 從19世紀80年代起,他就研究企業管理的方法和理論,並且做了許多實驗和嘗試。 最後,他根據收集的材料和數據,在《科學管理研究》一書中系統闡述了自動流水綫的工作原理和設想。 庫茲恩斯早已聽說過泰羅的大名和他的理論,這時也隨聲附和。 最後,會議決定,由索倫森和努森全面負責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流水綫試點工作,第一個試點在由斯比德·哈弗負責的發電機車間。 1913年春天,世界上第一個生產流水綫在高地工廠的發電機車間建成,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到這一年夏天,工廠的所有車間全部安裝了自動生產流水綫。 產品的生產工序被分割成為一個個的環節,工人之間的分工更細緻,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大幅度提高了。 川流不息的傳送帶,把整個工廠聯繫在一起,如果說「泰羅制」的更多成分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話;那麼從產生起就用在了生產中,用在了更多地搾取工人血汗的「福特製」正式誕生了。 它對於福特汽車公司,對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僅以福特汽車公司為例:1913—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再次實現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間工人的數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從14336人減少為12880人。 第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亨利福特及家族》
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