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當時的情形下,福特公司確實不需要再為自己的T型車宣傳造勢了,不僅是所有的新聞媒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美國的公眾都被捲入了T型車的狂潮中,這種車本身就是汽車發展史上最成功的活廣告。 從第一批T型車出廠到1927年5月升級換代為新車型為止的18年中,福特汽車公司總共生產了1500萬輛T型車,幾乎占到了全世界汽車產量的一半。 正是這種貌不驚人的新一代的交通工具行駛在廣袤的大地上,打破了地域間的限制,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婦女們喜歡T型車,1918年,有一位名叫喬治亞的農婦給亨利寫一封充滿感激之情的信,上面這樣寫道:「你的汽車把我們救出火坑,使我們的生活快樂起來,我們喜歡聽T型車的噬噬低吟和隆隆歌唱……」的確,正如當時一位社會學家所指出的那樣,T型車就像收音機一樣在美國社會各階層普及,一個重要的成果就是使美國廣大的婦女從家庭的小圈子裡走了出來,可以憑藉這種交通工具去城市、商店和學校,從而獲得了自由。 農民喜歡T型車,是因為它的價格低廉和用途廣泛,雖然農民們相信這種汽車可以帶動各種農機,但是他們更喜歡乘坐它奔馳在廣闊的田野上。 甚至連當時的走私犯們也喜歡T型車,因為有了它,他們可以更方便地走私貨物,並且躲過警察的追蹤。 美國著名的小說家辛克萊·路易斯雖然當時已是著名的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但是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幸,使他把自己的T型車當作了最親密的夥伴,在業餘時間擺弄T型車成了他生活的唯一樂趣。 1916年,他終於忍痛把自己的T型車送給了考上大學的女兒,目送心愛的T型車消失在遠方,大作家坐在門前的台階上失聲痛哭。 使汽車普及化的福特T型車,還在「左駕右行」的流行架構中,扮演方向盤的角色。 亨利·福特一直認為「左駕右行」是最理想的行車方式,因此T型車都是左駕的。 當年德國的卡爾·本茨發明汽車時,駕駛座是位於車身中央的。 因為沒有解決轉向問題,汽車採用了「三輪式」結構,由於車速只有15公里,用不著剎車和排檔等設備。 隨著車速的增加,排檔和剎車成為必需的配件,當時的技術無法把這些複雜的機件安裝配置在駕駛艙內,而是安排在車身外側。 依照人體學原理,90%以上的人習慣用右手,為了準確安全地使用排檔和剎車,設計師們自然將駕駛座定在右邊,司機可以隨手操控換檔和剎車。 而早自馬車時代,歐洲的人、車都有右行的習慣。 汽車初問世時,車主絶大部分是有錢人,僱有司機駕車,為方便司機下車為主人開車門,早期的汽車自然而然地成為右駕右行的格局。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亨利福特及家族》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