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阿布賚乘准噶爾平,遣使往諭,阿布賚投誠。 適阿睦爾撒納叛走哈薩克,阿布賚納之。 我兵進,敗其眾。 阿布賚大悔,密計擒阿逆以求臣於我。 會阿逆遁歸准噶爾。 二十二年,阿布賚以其兵三萬助攻阿逆,陳情謝罪,奉表請內附。 後阿睦爾撒納奔俄而死,阿布賚乃擒其黨額布濟齊巴罕以獻。 其別部和集博爾根及喀拉巴勒特並率其屬三萬戶來附。 二十四年以後,屢遣使朝貢,並賜冠服,宴賚如例。 右哈薩克在左哈薩克之西二千里。 東界左部,西界塔什幹,南界布魯特、安集延諸部,北界俄羅斯,東南界伊犁。 亦漢康居五小王地也。 其汗曰阿布勒班畢特,即阿比裡斯。 其巴圖爾有三:曰吐裡拜,曰輝格爾德,曰薩薩克拜,而吐裡拜實專國政。 乾隆二十二年,左部阿布賚既臣服,請招右部。 會參贊大臣富德方以兵索逆賊哈薩克錫拉至右部,時吐裡拜方與塔什幹交兵,為平之,乃下。 於是吐裡拜詣軍門,納款奉馬,進表請歸附。 二十三年以後,屢遣使入朝,恩賜宴賚如例。 其貢道均由伊犁以達京師。 今則自中、俄定界後,哈薩克已分屬兩國矣。 安集延,亦大宛國地。 喀什噶爾西北五百里,西至浩罕三百八十里。 其貢道由回部以達京師。 乾隆二十四年,將軍兆惠檄諭協擒逆回霍集占,其伯克以逆回未至彼境,即專使籥請入覲。 二十五年,伯克托克托瑪哈墨第等來朝貢,賜宴賞賚如例。 瑪爾噶朗,在安集延西百八十里。 乾隆二十四年,伯克伊拉斯呼裡拜率屬投誠。 那木幹,在瑪爾噶朗西北八十里。 其地東北與布魯特雜處,東境逾河即為塔什幹地。 乾隆二十四年,與浩罕同時輸誠內附。 塔什幹,在喀什噶爾西北一千三百里。 漢為康居、大宛地,唐之石國也。 居平原,有城郭。 人民奉回教。 與哈薩克同以三和卓分轄其眾:曰莫爾多薩木什,曰沙達,曰吐爾占。 舊為准噶爾覊屬。 莫爾多薩木什者,哈薩克所置和卓也。 吐爾占逐之,與哈薩克構兵。 乾隆二十三年,參贊大臣富德追捕哈薩克沙喇至其地,遣使往撫,軍於莽格特城外待之。 時吐爾占方與哈薩克戰河上,因諭以睦鄰守土之義,皆感悟釋兵,和好如初。 乃遣其屬默尼雅斯奉表求內屬,曰:「臣莫爾多薩木什恭奉諭音,若開瞽昧。 蠢茲邊末,敢備外籓,罔或有二心。 謹以準孽額什木劄布獻之闕下。 外臣草莽,冀瞻聖容,躬服彞訓,同歸怙冒,永永無極。 」額什木劄布者,阿睦爾撒納兄子也。 帝宥而遣之。 吐爾占亦貢馬稱臣,遣子入覲。 塔什幹至是自通於中國,列籓臣焉。 嘉慶中,塔什幹附浩罕,為浩罕八城之一。 同治三年,俄人以伐浩罕之師奪塔什幹,開錫爾達利亞省,於是塔什幹部遂亡。 塔什幹居納林河流域之中樞,扼中亞細亞通道。 納林河今又名錫爾河,西北流入鹹海。 由塔什幹西南行,逾錫爾河至薩馬爾罕,又逾阿母河,分入印度、波斯。 北出痾倫不爾厄,越烏拉山脈達歐俄,而東行可至伊犁河以通中國,故俄人置土耳其斯坦總督駐之。 塔什幹山泉暢流,其乞爾乞河、卡拉蘇河、安噶連河皆發源雪山,灌溉農田,地宜五穀,故人民常有餘糧。 樹木叢雜,多果木。 宜蠶桑,而棉花產額尤钜雲。 巴達克山,在葉爾羌西千餘裡,居蔥嶺右偏。 由伊西洱庫爾西稍南行,渡噴赤河至其國。 有城郭,部落繁盛,戶十萬餘。 其酋戴紅氈小帽,束以錦帕,衣錦氈衣,腰繫白絲縧,黑革鞮。 其民人帽頂制似葫蘆,邊飾以皮,衣黃褐,束白絲縧,黑革鞮,亦有用黃牛皮者。 婦人不冠,被發雙垂,衣紫氈,餘與男子同。 其國負山險,田地腴美,築室以居,耕而兼牧獵。 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回酋博羅尼都、霍集占兄弟敗奔巴達克山,富德率師至其地,以博羅尼都、霍集占逆狀諭示巴酋素爾坦沙,令擒獻。 時二賊竄入巴達克山之錫克南村,詭稱假道往墨克祖國,大肆劫掠。 素爾坦沙縛博羅尼都,而以兵攻霍集占於阿爾渾楚哈嶺。 霍集占退保齊那爾河,不能支,傷背及乳,擒之,囚於柴劄布。 柴劄布者,繫囚處也。 素爾坦沙遣使詣軍門投款,且報擒二賊。 富德令獻俘,進軍瓦罕城以待。 是時溫都斯坦方以兵臨巴達克山,謀劫霍集占兄弟。 霍集占陰通巴達克山仇國塔爾巴斯。 會謀泄,素爾坦沙遷霍集占兄弟密室,以二百人圍而殺之,刃其馘以獻,並率其部落十萬戶及鄰部博羅爾三萬戶以降。 二十五年,遣額穆爾伯克朝京師,貢刀斧及八駿馬。 二十七年,再遣使來朝。 二十八年,貢馬、犬、鳥槍、腰刀。 後其國為愛烏罕所並。 巴達克山酋所居地曰維薩巴特,在喀克察河上。 噴赤河自瓦罕帕米爾流入境,繞其東北,喀克察河西流入之,下流為阿母河。 唐書言竭盤陀國治蔥嶺負徙多河,即巴達克山地也。 博羅爾,在巴達克山東,有城郭,戶三萬餘,四面皆山,西北則河水環之。 乾隆二十四年,既與巴達克山同內附,遣其陪臣沙伯克等朝京師。 二十七年十一月,博羅爾伯克沙呼沙默特貢劍斧諸物。 二十九年,貢匕首。 是時博羅爾與巴達克山屢構釁,沙呼沙默特乞援於葉爾羌,都統新柱遣諭巴達克山遵約束,還俘罷兵。 至是,沙呼沙默特以所寶匕首進貢謝恩。 三十四年,又進玉雙匕首。 博羅爾人別一種,築室而居,有村落,無文字,與諸回部言語不通,惟衣帽則與安集延相類。 人皆深目高鼻,濃髭繞喙。 男多女少,恆兄弟四五人共一妻,生子女次第分認,無兄弟者與戚裡共之。 土半沙鹵,故其人苦貧。 地多桑,取葚曝乾為糧。 飲山羊乳,以馬湩為酒。 稱其酋曰「比」。 以人口為賦稅,生子女納其半,賣於各回城為奴婢,值頗昂,每口值八九十金。 後亦為阿富汗所並。 阿富汗,即愛烏罕。 其國北界布哈爾,南界俾路支,東界印度,西界波斯,東西二千餘裡。 由巴達克山西南行約七百里,歷依色克米什、班因、察裡克爾諸回部,越因都庫什山至喀布爾,其國都也。 因都庫什山者,蔥嶺山脈右旋之支,迤邐而西,名伊蘭高原。 其地波斯處其西,而阿富汗處其東。 本罽賓故國。 分七大部:首曰喀布爾部,內屬部七;曰岡大害部,內屬部四;曰射士當部;曰愛拉部,內屬部二;曰歐潑部,內屬部三;曰愛乍爾部;曰加非利士當部,內屬部七。 西與波斯接壤。 有沙磧,餘皆沃壤。 其氣候。 高地多寒,近低地則熱。 物產,果木、棉花、甘蔗、煙草之屬。 人皆土著,業農,無遊牧。 工織毛布,著名西域。 戶口約五百餘萬,分二十四族,每族聚居一地,皆自治。 其長之升降,則聽命於王焉。 其人勇猛樸誠出天性,易撫循。 乾隆二十四年,大軍追討霍集占兄弟二賊,欲假道巴達克山赴阿,巴酋中道邀而殺之。 其屬有奔阿者,告以情,阿酋愛哈摩特沙將興師,巴酋素爾坦沙懼,賂以禦賜燈及中國文綺,阿遂罷兵,且遣使密爾漢偕巴使來納款,欲窺中國虛實也。 二十七年,入貢良馬四,馬高七尺,長八尺。 是為回疆最西之屬國。 時阿富汗初離波斯獨立,自稱算端,勢張甚,六侵印度,北印度大半為所略。 愛哈摩特沙死,國人爭立,紛擾者數十年。 道光六年,德司脫謨哈美德起兵喀布爾,統一阿富汗,愛哈摩特沙玄孫希耶速的逃印度,求庇於英。 十九年,英印度總督奧克蘭德攻阿富汗,取乾陀羅、哥疾寧,遂陷喀布爾,立速的為阿富汗王。 阿人厭速的,並起絶英軍歸路。 英軍敗,德司脫謨哈美德仍複位。 二十九年,始與英和。 英之有事於阿富汗也,俄人滅布哈爾,次第南侵。 英人以阿富汗為印度籓籬,抗之尤力。 光緒間,帕米爾分疆之議起,英人復以保護阿富汗為名,出而幹涉帕事矣。 帕米爾者,蔥嶺山中寬平之地,供回族遊牧者也。 帕地有八,其中皆小回部錯居。 乾隆中,大部隷屬中國,覊縻之使弗絶。 厥後迤北、迤西稍稍歸俄,迤南小部附於阿富汗,東路、中路則服屬於中國。 於是帕米爾遂為中、俄、阿富汗三國平分之地。 出帕米爾,南逾因都庫什山,即達印度,故俄人儘力經營之,而英人亦遂急起而隱為之備。 英之為阿爭,即不啻為印度爭也。 第5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5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