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守城將士聞報,好不慌張,忙把各城門緊閉,添兵守護,一面入朝啟奏。 徽宗忙登金鑾大殿,宣集眾公卿,降旨道:「今有太行山強寇,興兵犯闕,卿等何人領兵退賊?」當下眾臣你看我、我看你,並無一人答應。 朝廷大怒,便向張邦昌道:「古言養軍千日,用在一朝。 卿等受國家培養有年,今當賊寇臨城,並無一人建策退兵,不辜負國家數百年養土之恩麼?」語聲未絶,只見班部中閃出一位諫議大夫,出班奏道:「臣李綱啟奏陛下,王善兵強將勇,久蓄異心;只因畏懼宗澤,故爾不敢猖獗。 今若要退賊軍,須得復召宗澤領兵,方保無虞。 」聖上準奏,傳旨就命李綱宣召宗澤入朝,領兵退賊。 李綱領旨出朝,就到宗澤府中來。 早有公子宗方出來迎接。 李綱道:「令尊翁在於何處,不來接旨?”公子道:「家父臥病在床,不能接旨,罪該萬死!」李綱道:「令尊不知害的什麼癥候?如今卻在何處?」公子道:「自從閙了武場,吃了驚恐,回來染了怔忡之症,如今臥在書房中。 」李綱道:「既然如此,且將這聖旨供在中堂,煩引老夫到書房,去看看令尊如何?」公子道:“只是勞動老伯不當。 」 李綱道:「好說。 」當時公子宗方,便引了李綱來到書房門口,只聽得裏邊鼾聲如雷,李綱道:「幸是我來,若是別人來,又道是欺君了。 」公子道:「實是真病,並非假詐。 」說未了,只聽得宗澤叫道:「好奸賊呀!」翻身復睡。 李綱道:「令尊既是真病,待我復了旨再來。 」說罷,抽身出來,公子送出大門。 李綱回至朝中俯伏奏道:「宗澤有病,不能領旨。 ”徽宗道:「宗澤害何病症,即可着太醫院前去醫治。 」李綱奏道:“宗澤之病,因前日閙了武場,受了驚恐,削了官職,憤恨填胸,得了怔忡之症,恐藥石一時不能療治。 臣見他夢中大罵奸臣,此乃他的心病,必須心藥醫之。 若萬歲降旨,將奸臣拿下,則宗澤之病不藥自癒矣!」 徽宗便問:「誰是奸臣?”李綱方欲啟奏,只見張邦昌俯伏金階先奏道:「兵部尚書王鐸乃是奸臣。 」朝廷準奏,即傳旨將王鐸拿下,交與刑部監禁。 看官,你道張邦昌為甚反奏王鐸,將他拿下?要曉得奸臣是要有才情的方做得。 他恐李綱奏出他三人,一連拿下,便難輓回了。 今他先奏,把王鐸拿下,放在天牢內,尋個機會,就可救他出來的。 李綱想道:“這個奸賊卻也知竅。 也罷,諒他也改悔前非了。 」 遂辭駕出朝,再往宗澤府中來。 這裡宗澤見李綱覆命,慌忙差人打聽動靜。 早已報知,朝廷現將王鐸拿下天牢,今李綱復來宣召。 只得出來接旨,到大廳上,李綱將張邦昌先奏拿下王鐸之事一一說知。 宗澤道:「只是太便宜了這奸賊。 」兩人遂一同出了府門,入朝見駕。 朝廷即復了宗澤原職,領兵出城退賊。 張邦昌奏道:「王善烏合之眾,陛下只消發兵五千與宗澤前去,便可成功。 」朝廷準奏,命兵部發兵五千與宗澤,速去退賊。 宗澤再要奏時,朝廷已捲簾退朝進宮去了。 只得退出朝門,向李綱道:「打虎不着,反被虎傷。 如何是好?」李綱道:「如今事已至此,老元戎且請先領兵前去。 待我明日再奏聖上,添兵接應便了。 」當時二人辭別,各自回府。 到了次日,宗爺到校場中點齊人馬,帶領公子宗方一同出城。 來到牟駝岡,望見賊兵約有四五萬,因想:「我兵只有五千,怎能敵得他過?」便傳令將兵馬齊上牟駝岡上紮營。 宗方稟道:「賊兵眾多,我兵甚少。 今爹爹傳令于岡上安營,倘賊兵將岡圍困,如何解救?」宗澤拭淚道:「我兒,為父的豈不知天時地利?奈我被奸臣妒害,料想五千人馬,怎能殺退這四五萬嘍囉?如今紮營于此,我兒好生固守,待為父的單槍獨馬,殺入賊營。 若得僥倖殺敗賊兵,我兒即率兵下岡助陣。 倘為父的不能取勝,死於陣內,以報國恩,我兒可即領兵回城,保你母親家眷回歸故土,不得留戀京城。 」吩咐已畢,即匹馬單槍出本營,要去猖踹金刀王善的營盤。 這宗留守平日間最是愛惜軍士的,眾人見他要單身獨騎去踹賊營,就有那隨征的千總、游擊、百戶、隊長一齊攔住馬前道:「大老爺要往那裡去?那賊兵勢大,豈可輕身以蹈虎穴?即使要去,小將們自然效死相隨,豈有讓大老爺一人獨去之理?」 宗澤道:「我豈不知賊兵眾盛?就帶你們同去,亦無濟於事。 不若舍吾一命,保全爾等罷!」眾軍士再三苦勸,宗爺那裡肯聽,竟一馬衝入賊營,大叫一聲:「賊兵當我者死!避我者生!看宗留守來踹營也!」這些眾嘍囉聽見,抬頭看時,但見宗老爺:頭帶鐵幞頭,身披烏油鎧。 內襯皂羅袍,坐下烏騅馬。 手提鐵桿槍,面如鍋底樣。 一部白鬍鬚,好似天神降。 那宗老爺把槍擺一擺,殺進營來,人逢人倒,馬遇馬傷。 眾嘍囉那裡抵擋得住,慌忙報進中營道:「啟大王,不好了!今有宗澤單人匹馬,端進營來,十分厲害,無人抵擋,請大王定奪!”王善心中想道:「那宗澤乃宋朝名將,又是忠臣。 今單身殺進營來,必須是被奸臣算計,萬不得已,故此拚命!孤家若得此人歸順,何愁江山不得到手?」就命五營大小三軍:“速出迎敵!只要生擒活捉,不許傷他性命!」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說岳全傳》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