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弟兄五個正在莊前一塊打麥場上比較槍棒,忽見對面樹林內一個人在那裡探頭張望。 王貴就趕上去,大喝一聲:「呔!你是什麼歹人,敢在我莊上來相腳色?」那個人不慌不忙,轉出樹林,上前深深作個揖,說出幾句話來,有分教:岳大爺再顯英雄手段,重整舊業家園。 正是:五星炳炳聚奎邊,多士昂昂氣象鮮。 萬裡前程期唾手,馳驟爭看著祖鞭。 畢竟那人說出甚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七回 夢飛虎徐仁薦賢索賄賂洪先革職“卻說那人走上前來,作個揖,便說道:“小人乃是這裡村中一個裡長的便是。 只因相州節度都院劉大老爺行文到縣,各處武童俱要到那裡考試,取了方好上京應試。 特來通知岳大爺和眾位小爺。 因見小爺們在此操演武藝,不敢驟然驚動,故此躲在林中觀看,並不是歹人。 ”岳大爺道:「我知道了。 」那裡長作別去了。 次日,岳大爺騎馬進城,來到內黃縣衙門內。 門史進內通報,知縣說一聲:「請進來相見。 ”門吏答應一聲,忙走出來,請岳大爺進去。 這岳大爺走進內衙,拜見了岳父,便道:「小婿要往相州院考,特來拜別。 還有一個結義兄弟也要去應試,只因前日未曾小考,要求岳父大人附冊送考。 」李縣主道:「既是你的義弟,叫做什麼名字?我與他添上罷了。 」岳飛道:「叫做牛皋。 」縣主吩咐從人記了補上,又道:「賢婿到相州,待我寫一封書與你帶去。 」一面吩咐衙中擺酒款待,一面走進書房,寫了一封書,封得好了,出來交付與岳飛道:“我有一個同年在相州做湯陰縣,叫做徐仁,為人正直,頗有聲名,就是都院也甚是敬重他的。 賢婿可帶這封書去與他看了,這補考諸事就省辦了。 」 岳大爺接書收好了,拜謝出來。 回到家中,與眾員外說道:‘叫\侄方纔到縣裡去,把牛兄弟名字也補上了。 明朝是吉日,正好起身。 ”眾員外應允。 各人回去,端正行李馬匹。 到次日,都到王員外莊上會齊。 五位弟兄各各拜別了父母,出莊上馬,前往相州進發。 一路上曉行夜住,弟兄們說說笑笑,俱是憨憨頑頑。 只有岳大爺心內暗想:「我原是湯陰縣祖籍,漂流在外。 」不覺眼中流下淚來。 不一日,到了相州。 眾弟兄進了南門,走不到裡許,卻就有許多客店。 岳大爺抬頭看時,只見一家店門上,掛着一扇招牌,上寫着「江振子安寓客商」七個大字。 岳大爺看那店中倒也潔淨,五人就下馬立定。 裏邊江振子見了,連忙出來迎接,叫小二將五位客人行李搬上樓去,把馬都牽入後槽上料,自己卻來陪那五位小爺坐下吃茶。 問了姓名來歷,連忙整備接風酒飯。 岳大爺向主人問道:「此時是什麼時候了?”江振于答道:「晌午了。 」岳大爺沉吟道:“這便怎處?只好明日去了。 」 江振子道:「不知大爺要往何處去,這等要緊?」岳大爺道:「有封書要到縣裡去走一走。 」江振于道:「若說縣裡,此刻還早得緊哩!這位縣主老爺在這裡歷任九載,為官清正,真個兩袖清風,愛民如子。 幾次報升,都被眾百姓攀轅留祝那個老爺坐了堂,直要到更把天方纔退堂,此時正早哩!」岳大爺道:「但不知此去縣前有多少路?」江振于道:「離此不遠,出了小店的門,投東轉上南去,看見這座衙門就是。 」岳大爺聽畢,便去屋中開箱子,取了書,鎖好了房門,一同眾兄弟出了店門,望縣前來。 不道那縣主徐仁,當夜得了一夢,那日昇堂理事,兩邊排列各班書吏衙役,知縣問道:「本縣夜來得了一夢,甚是驚恐,你們可有那個會詳夢的麼?”傍邊走過一個書吏,渾名叫做「百曉」,上前稟說:“小人極會詳夢。 不知老爺夢見些什麼?」 縣主道:「我昨夜三更時,忽然夢見五隻五色老虎飛上堂來,望着本縣身上撲來,不覺驚惶而醒,出了一身冷汗,未知主何吉凶?”百曉道:「恭喜老爺!昔日周文王夜夢飛熊入帳,後得子牙于渭水。 」話還未曾說得完,那知縣大怒起來,拍案罵道:“這狗頭,好胡說!我老爺是何等之人,卻將聖賢君王比起來?好生可惡!」 那個百曉無言可對,只得站過一邊。 忽見門役稟說:「內黃縣有五位武士,口稱縣主李老爺有書求見。 」徐老爺吩咐:「請他們進來。 」門役答應一聲,出來相請。 五人來到公堂上,行禮已畢,將書呈上。 縣主接書看了,又見五個人相貌軒昂,心中暗想:「昨夜的夢,莫非應在此五人身上麼?」就問:「賢契們在何處作寓?」岳大爺對道:「門生們在南門內江振子店中作離。 」徐仁道:「既如此,賢契們請回寓。 都院大人的中軍官洪先,卻是本縣的相與,待我着人央他照應賢契們,明日赴轅門候考便了。 」岳大爺等謝了縣主,出衙回寓。 過了一夜,次日,五個人齊至轅門,來見中軍。 岳飛上前稟道:「岳飛等五人求大老爺看閲弓馬,相煩引見。 ”洪先聽了,迴轉頭來,問家將道:「他們可有常例送來麼?」家將稟道:「不曾送來。 」岳飛聽見,便上前稟道:「武生等不知這裡規矩,不曾帶得來,待回家着人收拾送來罷!」洪先道:“岳飛!你不知,大老爺今日不考弓馬,你停三日再來。 」 岳飛只得答應,轉身出來,上馬回寓。 第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說岳全傳》
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