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年,暹羅遺民起兵逐緬人復國。 五十一年,詔封鄭華為暹羅國王,於是緬益懼。 五十二年,耿馬土司罕朝瑗報言:「滾弄隔岸即緬甸木邦,緬酋孟雲遣大頭目葉渺瑞洞、細哈覺控、委盧撤亞三名,率小頭人從役百餘人,賫金葉表文,金塔及馴象八、寶石、金箔、檀香、大呢、象牙、漆盒諸物,絨氈、洋布四種,懇求進貢。 譯其文,稱孟雲乃甕藉牙第四子,幼為僧,懵駁其長兄也。 懵駁死,子贅角牙立。 孟雲次兄孟魯,以甕藉牙有兄終弟及之諭,懵駁死而子襲,非約,乃戕殺贅角牙,欲自立,國人不服,亦殺孟魯,迎孟雲立之。 孟雲深知父子行事錯謬,感大皇帝恩德,屢欲投誠進貢,因與暹羅構釁,且移建城池,未暇備辦。 今緬甸安寧,特差頭目遵照古禮進表納貢。 」總督富綱等以聞,帝允所請,賚其使而歸之,且賚孟雲佛像、文綺、珍玩器皿。 五十四年,孟雲遣使賀八旬萬壽,乞賜封,又請開關禁以通商旅,帝皆從之,封為緬甸國王,賜敕書、印信,及禦製詩章、珍珠手串,遣道員、參將賫往其新都蠻得列,定十年一貢。 自是西南無緬患。 六十年,緬王遣使祝釐,進緬石長壽佛、貝葉緬字經、福字鐙、金海螺、銀海螺、金鑲緬刀、金柄麈尾、黃緞傘、貼金象轎、洋槍、馬鞍、象牙、犀角、孔雀、木化石、玄猴皮、各色呢、各色花布,都十有八種。 時有三緬盜逸入印度,緬人以五千人追之,突入印度之勢他加境,英人領土也。 英守將爾斯根詰緬人,以盜付之。 嘉慶元年,緬王復遣使朝貢。 總督勒保以緬使甫經回國,不宜數來,檄雲南司道拒勿納。 事聞,帝諭曰:「緬甸國王以本年國慶,特遣使臣賫表備物申虔稱賀,勒保不據實奏聞,遽行拒絶,致令使臣徒勞跋涉,殊失柔遠綏懷之意。 勒保交部嚴議。 」命軍機大臣擬旨曉諭緬王,頒賜蟒錦四端。 五年,緬甸入貢。 十年冬,緬甸復遣使叩關求入貢,以是年暹羅伐緬,有敕諭暹羅罷兵故也。 帝以非貢期,卻之。 時緬甸雖失暹羅,國勢猶盛。 其疆域南盡南海,北迄孟拱,西包阿拉幹,東聯麻爾古。 又有拈人之地環其東境,舊稱九十九國,多為領屬,地廣兵強。 既東失暹羅,乃西覬印度之富,時思襲取。 緬西北有曼尼坡部,又西有阿薩密部,緬嘗以兵攻二部,漸有從西黑特旁侵入英領之勢。 西黑特居阿薩密南,為印度孟加東北境,過此即克車部,英人所保護也。 緬人恃其習戰,蔑視英人,後果侵英邊,殺英戍兵,擄其人民。 又南侵入勢他加,英人以少兵守內府河口之刷浦黎島。 道光三年,緬人攻守島英兵,英以眾寡不敵而潰,亡數人。 英人來責言,緬置不答,益輕英。 明年,英人伐緬,水師副提督喀姆稗兒率師進厄勒瓦諦江,即大金沙江也。 次仰光,緬人禦諸海口而敗,英軍遂登陸攻仰光、克曼庭村寨。 緬兵懼,每戰輒奔潰,然去必毀其積貯,堅壁清野以待,英人野無所掠,糧運又不繼,遂大困。 緬王乘其敝,自阿瓦遣大隊圍攻之,英軍固守不動,緬人不能勝。 英軍尋以巨砲反攻緬,緬軍潰。 逾數月,喀姆稗兒乘間攻克艾報、墨爾階兩城,與瀕海地那悉林之地,然英軍傷病相屬,其強壯能勝戰者僅三千人,乃移病卒休養於艾報諸城,勢復振。 進攻擺古河口之悉林工場,與葡萄牙所築舊堡,悉取之。 又克馬爾達般省。 緬人懼,徵鎮守阿拉幹長勝軍回援,其帥班都拉,健將也。 班都拉既至,急突英軍,不得入,乃退而集師。 十一月,班都拉以眾六萬攻仰光及克曼廷村寨,不克。 還至丹阿卜,掘地營而守,喀姆稗兒於是進攻普羅美,其地西距厄勒瓦諦江約三里許。 明年,英軍分水陸進,將軍可敦將水師,喀姆稗兒將陸軍,會於丹阿卜,合力奪地營,緬將班都拉中砲死,遂長驅入普羅美城。 時值大雨,約各休兵一月,以九月十七日為期。 入夏以來,英別將馬立生攻克阿拉幹部,並逐阿薩密北部緬人,進駐克車。 十月,緬軍三路攻普羅美,英守將僅有歐人三千,印人二千,緬軍不能入。 十二月,英人分擊緬軍,緬軍沿厄勒瓦諦江敗退,各以一萬二千人分入米投、麥龍,築壘堅守。 未幾,米投破,餘兵奔麥龍,緬人力竭,求成於英,英將允之,遣人議和款,要以四事:一,割阿拉幹、艾報、墨爾階與意愛各城歸英轄;二,阿薩密部與各小部,緬人毋得幹預其治權;三,賠軍費一千萬羅比;四,應準各國代理人駐紮緬京,且得以兵五十名為衛,英艦之入緬港者,毋得勒令繳槍彈船舵。 議員籤押呈緬王署押,緬王不允,飭整戰備。 英將偵知緬王無和意,明年一月十九日,攻克麥龍城,緬人復遣使議和,且徵蒲甘兵衛京城。 英將知非王本意,進攻不已,緬廷乃使美士迫拉意斯持前署押約章,並羅比二百五十萬至英軍乞止兵,英乃撤兵去。 時道光六年也。 約成,緬國遂失西偏沿海地數部。 然緬國上下均不服此約。 迨緬王弗極道為其弟撒拉瓦第所篡,撒拉瓦第素主排英,尤蔑視前約。 先是英使臣軍佐白奈駐阿瓦,與緬王齟 而去,兩國交遂破,英政府撤回駐緬職事人。 是後緬人遇英人頗暴厲,英艦至緬者,緬人常與其水手閧,英廷遣使詰責緬廷,且護以水師。 比英使至仰光,謁其督臣,語不合,英使遂以兵艦封其港,責償前英船所受損失費,要緬廷禮接英使,仰光督臣在英使前謝罪。 時緬王蒲甘曼嗣立,執不允。 於是英、緬再失和,而修職貢於中國如故。 鹹豐三年十一月,羅繞典奏緬國貢使入京,請變通辦理。 帝諭軍機大臣曰:「朕念緬甸國王久列籓封,貢使遠道輸誠,具徵忱悃。 惟其國貢使向取道貴州、湖南、湖北進京。 現在粵匪未平,若令繞道而行,殊非所以示體恤。 即傳旨其使臣,此次無庸來京,仍優予犒賞,委員護送回國。 」 是年,緬、英再開戰,南方嚴城要地盡入於英,前所交還擺古部亦為英擾。 英將道好西宣言以擺古隷英版圖。 適緬親王曼同下王於獄,自立為王,遣使說印督道好西索還擺古,英廷命軍佐雅實勿裡為擺古行政長官,且充使以報。 偕雅實勿裡行者為參贊亨利幼兒、地質學家倭爾罕,挾緬王立永讓擺古之約,緬王拒焉。 久之,至同治元年始定約,英乃於緬甸海岸設官分部,稱「英領緬甸」,即擺古、厄勒瓦諦、阿拉幹、地那悉林也。 以厄勒瓦諦江東支海口為會城,即所謂仰光鎮,以溫個那職視巡撫。 初,英人欲覓一自英領緬甸通中國商路,苦為緬隔。 後緬王許英人威廉遊歷緬境,北抵八募,又溯厄勒瓦諦江而上,至江上遊之山峽。 同治六年,緬廷與英人結通航緬境之約,又命英人代收八募與其他口岸商稅。 次年,緬王曼同薨,子錫袍嗣位,覆命旅於仰光之英工程師威廉、生物理學學士愛迭生、水師兵官暴厄爾與司忒華德、白恩諸人探訪運路,而以軍佐斯賴登率之行,且諭八募守臣以兵五十人護行。 於是安抵八募東北之中國騰越境。 八年,緬始開厄勒瓦諦江航路,上通八募,命水師兵官斯討拉爾駐八募,理其事。 緬王頗注重商務,凡克亨山一帶危險地,皆設官防護,英人交口譽之。 然緬王戇而多忌,廢斥舊臣,誅鋤兄弟親戚殆盡。 外官雖有四千六百餘土司,皆祿無常俸,專朘民膏,百姓恆產,任意抄沒,緬、英雖交好,而猜忌尤深。 光緒九年,法蘭西由下安南進踞北圻,暹羅亦命官分駐寮國土酋各部,英據南緬既久,洞知上緬寶藏之區,甲於南海,且慮法人由北圻西趨,蔓及緬甸。 十一年十月三日,英首相侯爵沙力斯伯裡值倫敦府尹大宴時,宣佈伐緬意,假判斷木商歇業為名,由印度派兵進攻,入蠻得勒,擒其王,流之於印度孟買海濱拉德乃奇黎島。 初,緬與法蘭西、意大利立私約,損自主權利,英弗善也。 至是欲存緬祀,則私約不能廢,遂決計滅之,並取所屬拈人地。 南緬地區部為四:曰擺古部,曰阿拉幹部,曰厄勒瓦諦部,曰地那悉林部。 北緬地區部為六:曰北部,曰中部,曰拉歇山嶺部,曰南部,曰東部,曰喀倫尼山嶺部,各部皆設行政長官,而隷於印度總督,緬甸自是遂亡。 第56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5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