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薛仁貴連忙喝問道:「來者可就是完賢朱追羅都羅彌嗎?”那番將應道:「然也!既聞大名,何不早早下馬歸降?」仁貴聞他就是,心中喜之不勝,也不打話,巴不能奪了賽風駒就走,喝聲:「放馬過來,照小將軍的戟吧!」 「嗖」這一戟望都羅彌面門上刺將過來,十二分本事多顯出來,那番將怎生招架得住?喊聲:「不好!」把手中銀纓槍望戟上噶啷這一翹,架得雙眼昏花,馬多退後數步,衝鋒過去,圈轉馬來,仁貴提起白虎鞭,望守將背上當這一擊,在馬上翻下塵埃,背梁打斷,嗚呼哀哉。 連忙縱下馬來,一把把賽風駒牽將過來,跨上馬,傳令將自己這匹馬交軍士帶著,一千雄兵先報回越虎城去。 身邊早備乾糧人參餅,在路上充饑,遂加上三鞭,這一騎賽風駒發開四蹄,離了白玉關飛跑而去。 此馬原算寶騎,四足有毫毛髮出,猶如騰雲駕霧一般,但見樹木山溪在眼前移過,不一天到了黑風關塘口,只見波浪滔天,是大海了。 仁貴把賽風駒扣定,叫聲:「馬啊馬,我聞你乃是龍駒,在海面上可以行得,今我主殿下千歲在中原有難,該我薛仁貴相救,你若果有過海之力,便縱下去,倘淹死海中,也算盡忠而死了。 」說罷把馬一縱下了海,只得馬蹄着水,毫毛在面上,原可奔跑。 仁貴好不害怕,耳邊只聽得呼呼風聲不絶,這賽風駒用了跨海之力,真正飛風而去。 仁貴用了些乾糧,伏在馬鞍鞽上,眼睛合著,連日連夜由在海中行走。 不到三天,早見了中原登州府海灘了,但見戰船密密,有汛地官在那裡看守戰船。 仁貴縱上岸灘,有登州府王彪、總兵官徐熊二人喝住道:「呔!那裡來的?可是海賊?到何處去?」仁貴說:「我乃應夢賢臣薛仁貴,在東遼得功勢如破竹,保萬歲龍駕,乃扶唐大將,怎說海寇?你等做了汛地官員,如何這等不小心?張環父子瞞了陛下,在中原來謀反,欲奪大唐世界,你們不查明白,竟放了過關去,因此我隨後趕來擒他張環父子,相救殿下千歲,快容我到大國長安去。 」兩個官員聽了魂不在身,說:「你既奉旨前來,可有憑據?」仁貴說:「有的。 」 身邊取出護身披一角,那二人見了朝廷龍披說:「小將軍,卑職們罪該萬死,請將軍到衙中,待我備酒接風。 」仁貴說:「要救殿下千歲要緊,不勞你們費心。 那張環到來有幾天了?」二人說:「小將軍,他是昨日到的。 」仁貴大悅道:「阿,如此不妨,還可趕得上。 」別過,二人說:「將軍慢行。 」 那薛仁貴離了山東,竟走長安。 不一日一夜,到了潼關,連忙扣住了馬,望關口一看,只見上邊大紅旗上書着:「大唐鎮守潼關殷」。 「阿,原來就是殷駙馬,我不免叫關便了。 呔!關上的報與駙馬爺知道,說今日有聖旨下,要往長安,叫他開關。 」那關上的軍士問道:「既有聖旨,可拿憑據出來照驗,你是什麼官長,說得明待我好通報。 」仁貴說:「我乃應夢賢臣薛仁貴,有功于社稷,現有護身龍披在此,你拿去看。 」丟上關頭,軍士接住一看:「真的。 」連忙報入府中說:「啟上駙馬爺。 」駙馬問道:「啟什麼事情?」 軍士稟道:「東遼國奉旨來了一員小將,自稱應夢賢臣薛仁貴,現在外邊,要過關到長安見殿下千歲的。 」殷成聽見此言,心中暗想:昨日張士貴父子說朝廷奏凱班師,停駕登州府了,今日緣何又有東遼國奉旨來的?”事有可疑,不必理他。 ”說:「駙馬爺,現在龍披在此。 」殷成接來一看,果是朝廷的龍披,見了憑據,心內踟躕了一回,便說:「軍士過來,放他進關前來見我。 」軍士答應道:「是。 」回身就走。 到關上把關門開了,放進薛仁貴,領到帥府,薛禮下馬,進入殿來說:「駙馬爺在上,小臣薛仁貴朝見。 」殷成用手攙扶說:「你乃應夢賢臣,請起看坐。 」薛仁貴說:「不消坐了。 請問駙馬,張士貴父子怎樣過關的?」殷成道:“正是孤也要問你。 張環昨日到我關上,他說陛下奏凱班師,已經停駕登州,四五日內就到長安了。 為什麼小將軍又說在東遼奉朝廷旨意去到長安,有何急事?到底陛下班師否?」 仁貴道:「駙馬爺有所不知,張環奉旨領兵攻打摩天嶺,不想竟把戰船一齊開了,趕到中原往進長安,有心要登龍位。 我奉軍師密令,贈我錦囊,叫我白玉關上取了賽風駒馬,四日四夜在海中,趕來拿捉張家父子,相救殿下。 誰想他哄進潼關,前往大國長安,不多路了,小臣事不宜遲,就要往長安去。 」 殷成聽見,嚇得渾身冷汗,說:「果有此事?將軍請先行,孤也隨後就來。 」 薛仁貴答應,忙到外邊,跨上馬如飛就走。 駙也就通身打扮,帶領二十家將,離了潼關,竟望陝西而來,我且不表。 如今單講大國長安右丞相魏徵,那夜得其一夢,甚是驚慌,忙上金鑾殿, 正是: 奸臣縱有瞞天計,難及忠良預見明。 畢竟不知魏徵金鑾殿見駕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說帥印威重賢臣 詩曰: 伏得龍駒過海來,張環父子定招災。 也應唐主多洪福,預令高人安算排。 那魏徵丞相忙上金鑾,殿下臨朝,便俯伏金階說:「殿下千歲在上,臣昨夜得其一兆,甚為奇怪。 ”那殿下李治叫聲:“老王伯,未知什麼夢兆?」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說唐後傳》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