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五世孫布爾海,遊牧呼倫貝爾,號所部曰烏喇特。 子五:長賴噶,次布揚武,次阿爾薩瑚,次布嚕圖,次巴爾賽。 後分烏喇特為三,賴噶孫鄂木布,巴爾賽次子哈尼斯青台吉之孫色棱,及第五子哈尼泰冰圖台吉之子圖巴,分領其眾,統號阿嚕蒙古。 天聰七年,率屬來歸,貢駝馬。 八年,從大軍征明,由喀喇鄂博入得勝堡,略大同,克堡三、台一。 師旋,以柰曼、翁牛特部違令罪各罰駝馬,詔分給所部。 嗣征朝鮮、喀爾喀及明錦州、松山、薊州,皆以兵從。 順治五年,敘功,時鄂木布、色棱已卒,以圖巴掌中旗,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色棱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各授紮薩克,封鎮國公、輔國公爵有差。 康熙二十六年,上閲兵盧溝橋,命其部來朝人從觀。 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諭嚴防汛。 二十九年,噶爾丹襲喀爾喀昆都倫博碩克圖袞布,逾烏勒紮河,命選兵駐歸化城。 三十年,以自厄魯特來歸之巴圖爾額爾克濟農和囉理叛逃,詔備兵五百偵剿。 三十一年,和囉理降,撤所備兵歸。 三十五年,從西路大軍敗噶爾丹於昭莫多。 三十六年,朔漠平,上由寧夏凱旋。 四等台吉南春迎覲賀捷,稱旨,晉授一等台吉,並優賚從征及坐塘、監牧、鑿井諸弁兵。 三十八年,以其屬有貧為盜者,諭諸紮薩克教養之。 五十四年,所部歉收,以呼坦和朔儲粟賑之。 雍正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淩,諭選兵防遊牧。 乾隆十九年,議剿達瓦齊,詔購駝馬送軍。 所部三旗,駐牧哈達瑪爾。 爵三:紮薩克鎮國公二,輔國公一。 是部■事最先。 乾隆三十年,即將沿河牧地私租民人耕種。 五十七年,以積欠商人二萬兩,允佃種五年之限。 道光十二年,紮薩克鎮國公巴圖鄂齊爾充烏蘭察布盟盟長,以茂明安等旗爭地不報歸化城副都統,輒向理籓院越訴,奪盟長。 鹹豐三年,綏遠城將軍盛塤奏:「烏拉特三公旗生齒日繁,漸形窮苦。 賒欠民人債物,及備辦軍台差使借貸銀錢,無力償還,陸續私租地畝數十處,每處寬長百十里或數十里。 酌擬變通,分別應禁應開。 」下所司議行。 同治七年,回匪東竄,擾後套,山西大同鎮總兵馬升督兵往昆都侖、溝台梁一帶防剿。 九年,將軍定安奏:「烏拉特河北後套夙稱產糧之區,而糧所由產,皆出於內地民人私種蒙古遊牧之地。 現金順、張曜、老湘、卓勝各營軍糧無不購買於此。 擬請將三公旗遊牧墾出地畝,無論應開應禁,均暫準種耕,責令按畝收租,留備各項差使之用。 所產糧石供各路軍糈。 」時回匪陷磴口,擾及是部後套一帶。 二月,諭定安遣宋慶一軍赴舍太一帶剿除北路竄匪。 尋鄂爾多斯貝子烏爾那遜督隊擊退。 六月,諭定安等勸烏拉特居民趕興耕作,以裕足食之源。 十二月,諭金順防範烏拉特三旗地方遊弋回匪。 十年三月,回匪復自賽音諾顏之阿米爾畢特公旗擾是部中公旗洪庫勒塔拉地方。 六月,匪又擾中公旗之什巴克台。 杜嘎爾奏:「吉額、洪額等軍大敗之於布特地方,金運昌遣提督王鳳鳴剿前竄洪庫勒塔拉之匪於奔巴廟、察洪噶爾廟,皆殄之。 其後肅州回匪平,烏拉特始息警。 自征回軍興,西路文報及軍需駝馬,皆由是部設台分段接替,至阿拉善而止。 西陲肅清,始複舊制。 」 二十三年,山西巡撫胡聘之請開烏拉特三湖灣地方屯墾。 既得俞旨,理籓院以蒙盟呈有礙遊牧,格其議。 二十九年,護山西巡撫趙爾巽、吳廷斌先後奏置五原同知,以是暨鄂爾多斯之達拉特、杭錦兩旗寄居民人村落隷之。 時兵部侍郎貽穀督墾,派員勸報地。 三十三年,奏烏拉特前旗以達拉特旗東之什拉胡魯素、紅門兔等地段,後旗以黃河西岸之紅洞灣地段,中旗以黃河西岸熟地莫多、噶魯泰兩段報墾,並修壩工,擴渠道,防衝突,暢引灌。 仍以民多官少,防範難周,蒙人時有爭渠阻墾情事入告。 是部中旗有佐領十六,前旗十二,後旗六。 鄂爾多斯部,在河套內,至京師千一百里。 東歸化城土默特,西阿拉善,南陝西長城,北烏喇特。 東西北三面皆距河,袤延二千餘裡。 元太祖十六世孫巴爾蘇博羅特始居河套,為鄂爾多斯濟農。 子袞弼哩克圖墨爾根繼之。 有子九,分牧而處,今鄂爾多斯七紮薩克皆其裔。 長諾顏達喇襲濟農號,為紮薩克郡王額璘臣一旗祖;次巴雅斯呼朗諾顏,為紮薩克貝勒善丹一旗祖;次偉達爾瑪諾顏,為紮薩克貝子沙克紮、鎮國公小紮木素二旗祖;次諾捫塔喇尼華台吉,為紮薩克貝子額琳沁一旗祖;次玻揚呼哩都噶爾岱青,為紮薩克台吉定咱喇什一旗祖;次巴雅喇偉徵諾顏,為紮薩克貝子色棱一旗祖;次巴特瑪薩木巴斡;次納穆達喇達爾漢諾顏;次翁拉罕伊勒登台吉:皆為濟農,屬察哈爾。 林丹汗虐,其部濟農額琳臣與喀喇沁、阿巴噶諸部長敗察哈爾兵四萬於土默特之趙城。 天聰九年,大軍收林丹汗子額哲於黃河西托裡圖地,未至,額璘臣私要額哲盟,分其眾以行。 我軍追及之,索所獲,額璘臣懼,獻察哈爾戶千餘。 自是所部內附,頒授條約。 順治元年,選兵隨英親王阿濟格赴陝西剿流賊李自成。 二年,師旋,得優賚。 六年,台吉大紮木素及多爾濟叛劫我使圖嚕錫。 敕曰:「聞爾等背叛,即欲加兵。 但念受朕恩有年,且生靈堪惜,故不忍遽用幹戈。 爾能悔過來朝,即宥罪恩養。 儻恃險不即歸順,當發兵窮爾蹤跡,必不容爾偷生。 」時額璘臣偕同族固嚕岱青善丹、小紮木素、沙克紮、額琳沁、色棱等,攜自額濟內阿喇克鄂拉徙牧博羅陀海。 上嘉其不助逆,詔封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有差,各授紮薩克,凡六旗。 七年,大紮木素降,詔宥其罪。 諭多爾濟降,不從。 九年,遣兵擒斬多爾濟於阿拉善。 康熙十三年冬,調所部兵三千五百會剿陝西叛鎮王輔臣。 十四年,復神木、定邊、花馬池各城堡,敘功,晉紮薩克等爵,台吉各加一級。 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奉詔簡兵二千防汛。 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至所部界,紮薩克等率屬渡河朝禦營,獻馬。 上手諭皇太子曰:「朕至鄂爾多斯地方,見其人皆有禮貌,不失舊時蒙古規模。 各旗俱和睦如一體,無盜賊,駝馬牛羊不必防守。 生計周全,牲畜蕃盛,較他蒙古殷富。 圍獵嫺熟,雉兔復多。 所獻馬皆極馴,取馬不用套竿,隨手執之。 水土食物皆甚相宜。 」三十六年,允紮薩克等請設站阿都海,軍奏及糧運俱由其地行。 時紮薩克等率兵扈蹕,頒賚白金。 是年冬,理籓院劾運米遲誤罪,詔寬免。 五十一年,諭曰:「鄂爾多斯饑饉洊臻,戶口流散,可速遣官察覈,務令各遂生業。 」五十二年,詔定其部牧界。 先是郡王松喇布請暫牧察罕托輝,尚書穆和倫等往勘,議於柳苾、剛柳苾、房苾、西苾四台外,暫令駐牧。 至是寧夏總兵範時捷奏:「察罕托輝系版圖內地,蒙古遊牧與民樵採混雜,不便。 請令仍以黃河為界。 」遣官勘,議從時捷所請。 五十四年,詔簡兵二千從大軍防禦策妄阿喇布坦。 五十五年,所部歉收,遣官往賑,凡七千九百餘戶,三萬一千餘丁。 雍正元年,覆命賑恤。 十年,以調赴固爾班賽堪兵三千,不堪用者五百,又中途逃歸四百餘,為將軍達爾濟所劾,論王、貝勒、貝子等罪,各降爵。 尋以次予復。 乾隆元年,詔增設一旗,以一等台吉定咱喇什領之,授紮薩克。 是年,允陝西榆林、神木等處民邊種鄂爾多斯餘閒套地完租。 四十九年,陝甘總督福康安奏:「黃河改向西流,原在河西民人反在河東。 鄂爾多斯蒙古貪利,濫以現行黃河為界,謂民人佔據所部遊牧地方。 」命侍郎賽音博爾克圖往勘,仍如前黃河舊流之地為界,釘椿立碑。 所部七旗,自為一盟,曰伊克昭。 與哲哩木、卓索圖、昭烏達、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五盟同列內紮薩克。 左翼前旗,一名准噶爾旗,駐劄勒穀。 左翼中旗,一名郡王旗,駐敖西喜峰。 左翼後旗,一名達拉特旗,駐巴爾哈遜湖。 右翼前旗,一名烏審旗,駐巴哈池。 右翼中旗,一名鄂拓克旗,駐西喇布哩都池。 右翼後旗,一名杭錦旗,駐鄂爾吉虎泊。 後增一旗,曰左翼前末旗,一名紮薩克旗。 爵八:紮薩克多羅郡王一;附輔國公一;紮薩克多羅貝勒一;紮薩克固山貝子四,一由鎮國公晉襲;紮薩克一等台吉一。 第5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5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