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弄山長官司副長官。 清順治十六年,副長官王朔歸附,授世職。 康熙四年,朔與祿昌賢叛,官兵討之,朔自焚死,以其地屬開化府。 阿迷州土知州,舊有土目李阿側。 清康熙四年,從討王朔有功,授土知州世職。 傳至李純,濫派橫徵,為倮夷所控。 雍正四年,籍其產,安置江西,改流。 寧州土知州,清順治十六年,祿昌賢歸附,仍授世職。 十七年,降州同。 明年,以舉首梅道人等謀逆,複原職。 康熙四年,以叛伏誅。 寧州土州判。 清康熙十九年,滇有李者祿歸附,準世襲州判。 後絶,停襲。 習峨縣土知縣。 清順治十六年,祿益歸附,仍授世職。 康熙四年,與祿昌賢等叛改流。 習峨縣土主簿。 清順治十六年,王揚祖歸附,仍授世職。 康熙四年,與祿昌賢等叛,伏誅,職除。 蒙自縣土縣丞。 土知縣陸氏被黜,其土舍寧州祿重據土官村,溺於酒色,不能馭下。 其目把李輔舜等叛歸沙源,源以兵乘之,遂破有土官村。 沙定洲踞會城,令李輔舜子日芳竊據蒙自。 定洲敗,日芳遂家於蒙。 清康熙四年,日芳弟日森子世籓、世屏附寧州祿昌賢叛,總兵閻鎮破之。 世籓遁,追斬之;世屏出降,免死,充大理軍。 後吳三桂反,給世屏偽總兵劄。 大師復滇,世屏持劄歸附,授蒙自縣土縣丞職,不准世襲。 楚雄府: 楚雄縣土縣丞。 清順治十六年,土縣丞楊春盛歸附,仍授舊職。 乾隆五十年,改為正八品土官,世襲。 鎮南州土州同,居本城。 清順治十六年,土州同段光贊歸附,仍授世職。 鎮南州土州判,居鎮南州城東北。 清順治十六年,土州判陳昌虞歸附,仍授世職。 阿雄關土巡檢,居鎮南州屬。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者光祖歸附,仍授世職。 鎮南關土巡檢。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楊繼祖歸附,仍授舊職,傳至楊文輝,乾隆五十年,改為從九品土官,世襲。 姚州土州同,居姚州西界彌興官莊。 清順治十六年,土州同高顯錫歸附,仍授舊職。 傳至高配忝,乾隆五十年,改為從六品土官,世襲。 廣通縣 回磴關土巡檢,居回磴關。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楊忠藎歸附,仍授舊職。 傳至楊怡,乾隆五十年,改為從九品土官,世襲。 沙矣舊土巡檢。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蘇鑒歸附,仍授舊職。 傳至蘇敬,乾隆五十年,改為從九品土官,世襲。 定遠縣土主簿,居本城。 清順治十六年,土主簿李世卿歸附,仍授舊職。 傳至李毓英, 乾隆五十年,改為正九品土官,世襲。 姚安府土同知。 清順治十六年,土同知高映歸附,仍授世職。 傳至李厚德,雍正三年,以不法革職,安置江南。 澂江府: 新興州土州判,居州南研和邑。 清康熙十九年,復滇,土人王鳳授偽遊擊,迎至廣西路投誠;隨征石門檻、馬別河、黃草壩皆有功,授土州判世職。 河陽縣安插土官。 清順治初,土官刀韜歸附,止給劄,仍準世襲。 沿至刀廷俊,裁革。 新興州 鐵爐關土巡檢。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王先榮歸附,授世職。 康熙四年,同王耀祖叛,削除。 廣南府: 廣南府土同知。 清順治十六年,儂鵬歸附,授同知世職。 傳至儂毓榮,乾隆三十一年,從征普洱、緬甸。 三十七年,頒給土同知關防。 子世昌,嘉慶二年從征貴州仲苗,加銜一等,賞戴花翎,世襲。 富州土知州,在府東二百六十五里。 清順治十六年,土知州沈昆巘歸附,仍授世職。 康熙九年,頒給州印。 後以罪黜,傳至沈肇乾。 雍正八年,肇乾復以罪黜。 順寧府: 雲州 大猛麻土巡檢。 清順治十六年,土巡檢俸新命歸附,仍授世職。 緬寧 猛猛土巡檢,明末奔竄,失其印信號紙,未能請襲。 傳子紫芝,清康熙五十四年歸附,貢象,仍授世職,頒給鈐記。 乾隆二十九年,改屬順寧府。 孟連宣撫司,在順寧府邊外南境,舊隷於永昌府。 清康熙四十八年,刁派鼎貢象,歸附,授宣撫司世職。 派鼎死,子刁派春年幼,叔祖刁派烈撫孤。 有刁派猷謀殺派烈,奪印爭職,安插省城,另給宣撫司鈐記便委。 傳至刁派新,因地處極邊,界連外域,定為經制宣撫司,頒給印信號紙。 乾隆二十九年,改隷順寧府。 猛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一年,歸流,改其地為緬寧,設流官通判駐其地。 曲靖府: 平彞縣土縣丞,居平彞縣竹園村。 清順治初,土縣丞龍闊歸附,仍舊世襲。 列傳三百二 土司四 ○貴州 貴州古羅施鬼國,漢夜郎國,並牂牁、武陵郡地。 唐亦置播州、思州。 元置八番、順元諸軍民宣慰使司以覊縻之。 明靄翠、奢香最為效忠。 後則播州之楊、永寧之奢、水西之安,為西南钜患,楊氏滅,為遵義、平越二府;奢氏滅,為永寧縣。 清初,黔省安氏猶強。 經孫可望之亂,未頒正朔,苗蠻蠢動,諸擅兵相攻者,蹂躪地方,無有寧日。 順治十五年,經略洪承疇定貴州。 十七年四月,馬乃營土目龍吉兆等反。 雲、貴既平,各土司俱奉貢賦,遵約束。 龍吉兆收養亡命,私造軍器,奸民文元、胡世昌、況榮還等俱黨附之,遙結李定國為聲援,糾合鼠場營龍吉佐、樓下營龍吉祥歃血盟,掠廣西泗城州之土寨,安南衛之阿計、屯水橋、麻衣沖、下三阿、白屯等處,所過劫戮。 總督趙廷臣、巡撫卞三元招諭不服,乃合疏請討。 十一月十九日,廷臣破果母寨,殺賊數千,擒吉兆子、吉佐妻,殲逆黨文元、胡世昌於陣,遂乘勝破呷寨。 吉兆閉寨拒守,官兵圍之。 十八年二月,廷臣令官兵人持一炬,縱火焚其寨,破之。 吉兆及逆黨況榮還等皆伏誅,馬乃平。 九月,劉鼎叛。 康熙二年正月,丹平土官莫之廉以隱匿劉鼎伏誅。 金築土官王應兆與鼎通,總督楊茂勛討平之,鼎敗逃水西。 七月,被獲伏誅。 三年正月,逆賊常金印等謀反,伏誅。 金印,上元人,自稱常遇春之後,從粵走黔,與水西安坤、皮熊等同謀反。 金印稱「蕩虜大將軍湘平伯」,偽造印敕旗纛,聚黨陳鳳麟、高岑、吉士英、米應貴等,煽誘諸土司為亂,為同黨陳大出首,俱就擒。 二月,水西宣慰司安坤叛。 初,經略洪承疇至沅,師不能進,承疇招安坤,許以如元阿盡、明靄翠故事,坤大喜,繳印歸誠,引大兵由小路進入貴陽。 滇、黔底定,敘坤功,許世襲,兼賜袍帽靴服采幣。 朋總兵皮熊合謀,蠢蠢思動,蹤跡頗露。 總督楊葆勛曰:「水西地方沃野千里,地廣兵強,在滇為咽喉,在蜀為門戶,若於黔則腹心之蠱毒也。 失今不討,養癰必大。 」乃請剿。 命總管吳三桂督雲、貴各鎮兵分東西兩路討之。 三月,三桂統十鎮兵由畢節七星關入,令總兵劉之復駐兵大方,遏其沖逸,分提督李本深統貴州四鎮兵由大方之六歸河會剿,屯糧於三岔河。 而檄黔省兵書誤書「六歸」為「陸廣」,於是本深兵及黔、蜀二省所運之糧盡屯陸廣,三路氣息隔絶不相通。 三桂受困兩月,食將絶,外援不至。 永順總兵劉安邦戰死,受圍益迫。 適水西土目安如鼎遣人偵黔營虛實,為本深所獲,始知三桂被圍已久,乃使為引導,整兵入援。 副將白世彥手斬驍賊以徇於陣,賊遂敗走。 總兵李如碧亦率精兵入重圍,運糧接濟,兵合為一,敗賊阿作峒,覆敗之得初峒,九月又敗之紅崖峒。 坤率其妻祿氏逃於木弄箐,復逃至烏蒙,烏蒙不納。 坤遣漢把曾經賚印投降,不許,生擒坤於大方之杓箐,並擒皮熊、安重聖等。 皮熊不食十五日而死,坤與重聖俱伏誅。 四年十二月,郎岱土司隴安籓反,命吳三桂發兵討之。 籓乃安坤親黨。 坤滅後,招納坤餘孽隴勝等,及安重聖妻隴氏,殺安順府經歷袁績,攻破關嶺,直犯永寧。 隴勝等亦攻犯大定、威寧,殺畢節經歷秦文。 五年六月,隴安籓伏誅,郎岱平。 二十四年七月,黎平賊何新瑞反。 新瑞本李姓,初在靖州為僧,後至平茶所犯罪,逃至新化,乃冒姓何,稱故明總督何騰蛟子,煽惑苗民作亂,黎平官兵擊敗之。 二十五年二月,新瑞伏誅,徙土司韋有能等,以其地入永從縣。 第4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