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太他一瞧王天寵能耐出眾,武藝超群,自己望旁邊一閃,跳在圈外,說:「好!王天寵,老夫年邁了,精氣神敵不住你,不必動手,算你贏了,我把這一座山寨讓給你吧。 」王勇說:「不可,我頭一件是被人家激了來的;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為王,不過是與你比並武藝,也就算完了。 我要告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他年相見,後會有期!」楊永太說:「老弟,你不必推辭,來,咱們先喝幾杯酒再說吧。 」叫邊那二十四家寨主,都給王勇引見,各通名姓,擺上了酒飯,大家開懷暢飲。 楊永太說:「王老弟,你就不必推辭。 大寨現有花名冊,糧草足備,你先替我防守山寨,我要先回南省探訪吾兄長楊永安,你也沒有處去。 」王天寵說:「我乃是一個無能之輩,既是兄長檯愛,我暫在此處看守,等兄台事情辦理完畢,千萬回來。 」又叫毛順說:「你回去把你手下那些個人,俱都叫他們上山來,在此處就是。 」毛順走後,楊永太說:「眾位英雄,看著我楊某的面上,共保王義士為山寨之主,我要去也。 」帶小包裹下山,大家相送,一個個不忍分離,送了有五六里方回來,給王寨主賀喜。 次日,毛順帶著人也來到,他自己說願在此處習練水中能耐。 王天寵自此日點了名,派海島的頭目回歸各島,每逢初一日、十五日,操演士卒,教練水軍。 過了兩天,又來了兩個綠林的英雄,是陝西咸陽的人:一個是笑面無常張大虎,一名是白麵閻羅張二虎。 聞說王天寵占了這一座聚泉山,他兄弟二人來投入山寨之內。 王勇一瞧這二人是忠義之人,就收在帳前,作為管隊頭目。 自這兩人到山,與王天寵意味相投。 張忠說:「寨主,我想要盡指着劫過往商人,日久恐怕不成。 這各海島的出產,也不夠養這些個人的。 我領些個銀子為商,買綢緞,中外都可以去。 咱們這座山立一個鏢局子,保東西南北各處的鏢。 如有客人從此路過之時,在咱們這裡掛號,保他東走一千,西走一千,如失了之時,咱們管賠。 插着咱們聚泉山的旗子,綠林的人萬不能搶劫。 」王勇一聽,說:「甚好,你就照樣辦理就是。 」張忠帶了三萬銀子、七八十個精壯的嘍兵,扮作買賣客商的模樣,往蘇杭地面,往來運買貨物。 未到一載有餘,眾商賈都知聚泉山不劫往來的人,都從水路這邊走了。 過了有二三年,人人都知有一個公道大王王天寵,綠林中的人知道有聚泉山旗子,真如同令箭一樣。 一年,聽說師兄顧煥章作了官啦,就派張二虎下山,帶了一封書字,去訪問顧煥章的下落。 張二虎是正月起身,到了二月間,這一日,王勇正同張忠吃完了酒,坐在那裡說閒話,人報「有水師提督李天保前來山下,要拜見寨主”。 王天寵一聽,說:「他帶多少官兵前來?」報事人說:「就是他一人,帶兩名小童、一隻小船。 」王天寵帶張忠出去迎接,大寨以外兩旁站着有五百多名嘍兵,說:“快去請李大人來。 」 只見那邊小船上下來了一個人,帶著兩個小童兒,頭前那位提督李天保,身高九尺,面如白玉,眉分八字,眼如鑾鈴,沿口髭鬚;頭戴青緞子秋帽,迎門嵌顆珠子,身穿灰色洋綢百幅的灰袍,外罩天青寧綢棉馬褂,足登青緞子篆底官靴。 後跟着兩個小童,衣帽鮮明。 王勇一瞧,心中說:「這人來到此處,看他的形跡,必是前來探我。 」想罷,過去說:「小人王天寵,不知大人駕到,未能遠迎,請裏邊坐吧。 」李天保說:「久仰大名,特來拜謁。 今蒙相接,此乃三生有幸!」張忠也過來行禮,一同入山寨,到了分金廳落座,嘍兵獻茶。 王勇、張忠二人陪着說話,說:「李大人虎駕光臨,至此何干?」李天保說:「久慕大名,特來拜訪,並無別事。 如不棄嫌,你我結為金蘭之好,不知尊意如何?」王天寵說:「我乃一個草民,在此山廠暫借道棲身。 大人乃是國家的命官,官居極品,位列三台,小人不敢仰視高攀。 」李天保說:「你倒不必推辭。 我瞧你比我小兩歲,哥哥必要望你結為金蘭之好,你也不必推辭。 」王天寵一聽,知道他所說的是真情實話,吩咐嘍兵擺香案。 二人焚香行禮,結為昆仲。 李天保居長,王天寵居幼,眾嘍兵道喜。 吩咐擺酒,大家開懷暢飲,喝到盡歡而散。 李天保在此住了一日,次日天明,用完了早飯告辭,天寵率大隊相送,二人分手。 過了有十數餘天,李天保又來到山寨,來找王天寵。 二人吃酒之際,談起閒話,又提當年的喜樂悲歡。 李天保問王天寵說:「賢弟,你猜劣兄我是幹什麼的?”王天寵說:「大哥,你喝醉了。 你明明是福建水師提督,小弟並非不知。 」李天保說:“不是。 你我知己之交,我也不能瞞你。 我原籍江蘇人氏,行伍出身。 我作守備之時,拜了一個師傅,姓袁,名叫智干,此人善曉過去未來之事,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在我衙門住居一年有餘,傳給我無數的妙法,我已然歸順天地會八卦教。 後來自己官運發顯。 官升福建水師提督。 久知賢弟大名,無奈我不能相親。 今朝你我既結為金蘭之好,理應該吐肺腑真情。 此時我拜威毅侯平西大將軍。 賢弟,你若要歸降,我等定在今年八月中秋起手,共舉大事,我家八路督會總必封你一字並肩王之爵。 」 第1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永慶昇平傳》
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