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糾正梅文穆公句股知積術,及指識天元一,正、負開方之可知、不可知。 其糾正句股知積術也,文穆赤水遺珍稱:「有句股積及股弦和較求句股,向無其術,苦思力索,立法四條。 」其門人丁維烈又造減縱翻積開三乘方法,文穆許之。 萊謂:「句股形等積、等弦和,帶縱立方形等基、等高闊和,皆有兩形互易。 如句二十,股二十一,弦二十九,句弦和四十九,句股積二百一十。 若句十二,股三十五,弦三十七,句弦積亦四十九,句股積亦二百一十。 設問者暗執一形,則對者交盲兩數。 梅、丁諸公法成而不可用,蓋兩句弦較,與一句弦和,恆為連比例之三率。 其兩句弦較,即首、末二率;兩較減一和之餘,即中率;而句弦和必為三率亻並。 遂創立有兩積相等、兩句弦和相等、求兩句股形之法。 以四倍句股積自乘,句弦和除之,為帶縱長立方積。 以句弦和為縱,開得數為兩句弦較之中率,自乘為帶縱平方積。 又以中率與句弦和相減為長闊和,求得長闊兩根為兩句股較,用求兩句股形各數。 又同積之邊,彼此可互,三次之乘,先後可通,故四倍句股積自乘,即兩形之倍句相乘為底,兩形之股相乘為高,即猶以中末乘首。 中化為中率,再乘為立方三率,亻併為帶縱。 由是推得立方形兩高數恆為首末二率,高闊和恆為三率,亻並數與等積、等弦和之兩弦較及弦和絲毫無異。 如高九闊十,高闊和十九,立方積九百。 若高四闊十五,高闊和亦十九,立方積亦九百,其數莫不由兩形相引而出。 故其法即命積為帶縱長立方積,以高闊和為所帶之縱。 用帶縱長立方法開得本方根,為兩形高數之中率。 與高闊和相減,餘為帶縱之平方長闊和。 中率自乘,為帶縱平方積。 用帶縱平方長闊和法開之,得長闊一根,為兩形之兩高數。 兩高與和相減,為兩闊數。 」 其指識正、負開方也,「元李冶傳洞淵九容術,撰測圓海鏡、益古演段,以明天元如積相消,其究必用正、負開方,互詳於宋秦九韶數學九章。 梅文穆公雖指天元一為西人借根方所由來,而正、負開方則未有闡明者。 元和李秀才鋭特為讎校,謂少廣一章,得此始貫於一。 好古之士,翕然相從。 萊獨推其有可知、有不可知。 如測圓海鏡邊股第五問‘圜田求徑二百四十步與五百七十六步共數’,而李仁卿專以二百四十為答。 數學九章田域第二題‘尖田求積二百四十步與八百四十步共數’,而秦道古專以八百四十為答。 乃自二乘方以下,縷析推之,得九十五條。 凡幾根數為帶縱長闊較則可知,為帶縱長闊和則不可知。 又推得幾真數少,幾根數又多,幾平方與一立方積等多少雜糅,和較莫定。 立法以審之,以幾平方數用幾立方數除之,得數乘幾根數,以較幾真數。 若少於真數,則以幾平方為高闊較,是為可知。 若多於真數,則或幾平方為通分法,三母總數、幾真數為三母維乘之共數,幾根數為通分之共子,如二、如六、如十二。 設真數一百四十四,少二百八,根數多二十,平方積與一立方積相等,則三數皆同,是為不可知。 」 蓋以一答為可知,不止一答為不可知。 故李秀才鋭跋其書,括為三例以證明之。 謂:「隅實同名者不可知;隅實異名,而從廉正負不雜者可知;隅實異名,而從廉正負相雜,其從翻而與隅同名者可知,否則不可知。 隅實異名,即帶縱之長闊較也,較僅一答;隅實同名,即帶縱之長闊和也,和則不止一答。 」鋭以隅實同名、異名,明一答與不止一答;萊以長闊、和較,明可知、不可知,其義一也。 著有衡齋算學七冊,考定通藝錄磬氏倨句解一冊。 陳傑,字靜弇,烏程諸生。 考取天文生,任欽天監博士,供職時憲科兼天文科,司測量。 累官國子監算學助教。 道光十九年,謝病歸,卒於家。 生平邃於算學,尤神明於比例之用。 初著輯古算經細草一卷,後十餘年,又為之指畫形象,成圖解三卷;又博採訓詁,考正其傳寫之舛譌,稽合各本之同異,別成音義一卷。 其自述比例言有曰:「比例之法,昉自九章,傳由西域,在古法曰異乘同除,在西法曰比例等。 假如甲有錢四百,易米二鬥,問乙有錢六百,易米幾何?答曰三鬥。 法以乙錢為實,甲米乘之,得數,甲錢除之,即得。 錢與米異名相乘,與錢同名相除,故謂之異乘同除,此古法也。 以甲錢比甲米,若乙錢與乙米。 凡言以者一率,言比者二率,言若者三率,言與者四率。 二三相乘,一率除之,得四率,此西法也。 古法元、明時中土幾以失傳,不知何時流入西域。 明神宗時,西人利瑪竇來中國,出其所著算書,中人矜為創穫,其實所用皆古法,但異其名色耳。 茲以西人名色解王氏,固取其平近,亦以名中、西之合轍也。 」 又有論曰:「二十一史律志無不用比例者,他如九章、緝古、十種算書,多用比例,無如古人總不言比例。 如緝古第二問,求均給積尺,欲以本體求又一形之體,忽取兩面冪之數,一用以乘,一用以除,而得數。 又第九問求員囤,第十問求員窖,忽以周徑乘除,即如方亭法求之,諸數悉得。 走作圖解,審諦久之,而始知為比例,乃明言比例以揭之。 嗣是而閲古算書者,罔弗比例矣。 」 又自道光以來,嘗親在觀象台督率值班天文生頻年實測黃、赤大距為二十三度二十七分,未經奏明,故當時未敢用。 迨甲辰歲修儀象考成續編,監臣即取此數上之,而欽定頒行焉。 晚年所譔為算法大成,上編十捲,首加、減、乘、除,次開方、句股,次比例、八綫,次對數,次平三角、弧三角。 門分類別,皆先列舊法,而以新法附之,圖說理解,不憚反覆詳明, 專為引誘初學設也。 下編十捲,則有目無書。 其言曰:「算法之用多端,第一至要為治歷,故下編言在官之事,先治歷,次出師,次工程錢糧,次戶口鹽司,次堆積丈量;儒者則考據經傳,下及商賈庶民,則貲本營運,市廛交易,持家日用,凡事無钜細,各設題為問答,以明算法之用,蓋如此之廣雲。 」下編似未成。 其門人丁兆慶、張福僖均以算名。 兆慶,字寶書,歸安人。 沉潛好學,為項學正兩邊夾角逕求對角新法圖說,謂其講解明晰,戛戛獨造。 福僖,字南坪,烏程諸生。 精究小輪之理,著有慧星考略。 時曰淳,字清甫,嘉定人。 精算術。 發明古人術意,無不入微。 鹹豐末,與長沙丁取忠同客胡林翼幕府,每與商榷數理,見丁氏數學拾遺之百鷄術,謂與二色方程暗合。 因為廣衍,立二十八題,以「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十四字識其上下,為十四耦。 諸題皆借方程為本術,並述大衍求一術以博其趣,作百鷄術衍二卷。 自序略曰:「張丘建算經鷄翁鷄母題問,甄、李兩註及劉孝孫草,皆未達術意,不可通。 近焦理堂所釋尤誤。 讀吾友丁君果臣數學拾遺,設術與二色方程暗合,乃通法也。 駱氏藝遊錄用大衍求一術,以大小較求中數,取徑頗巧,然遇較除共較實適盡者,則不可求。 方程術則遇法除實得中數,不盡者以分母與減率相求而齊同之,無不可得。 駱氏殆未知有方程本術耳。 夫題祗本經一術,算理之微妙,不如孫子不知數一問,而術文各隱秘。 彼則但舉用數,此亦僅著加減三率,於前半段取數之法皆闕如。 豈古人不傳之秘,必待學者深思而自得乎?孫子求一術,至宋秦道古發之,獨是題襲謬傳訛,無借方程以問途者。 曰淳蓄疑既久,今年春與果臣連榻鄂城,復一商榷,別後數月乃通之。 怡然渙然,了無滯凝,亦窮愁中一快事也。 因衍方程術為數學拾遺補,求負數法及加減率求答數法,附述求一術為藝遊錄補。 以中小較求大數法,及大中較、大小較互求得中數、小數法,引伸鈎索,溫故知新,庶足以大暢厥旨乎!易翁、母、雛為大、中、小,設數不必以百,而統以百鷄命之者,識斯術所自昉也。 」 李鋭,字尚之,元和諸生。 幼開敏,有過人之資。 從書塾中檢得算法統宗,心通其義,遂為九章、八綫之學。 因受經於錢大昕,得中、西異同之奧,於古歷尤深。 自三統以迄授時,悉能洞澈本原。 第4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