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娘的不日也要收拾進京。 只是你今日身榮位重,還有兩個恩人未報。 」梅學士道:「孩兒因爹爹歸葬之事,未曾提及:書僮替死一節孩兒已經奏過聖上,聖上道忠孝節義,出於我家,賜了一道誥封,與他墓前追封,以為恩人之報耳!再者屠申,孩兒將他帶在身邊,有相當的缺,孩兒即當報答。 」夫人道:「我兒言之有理。 」便喚屠申過來,吩咐了。 於是,梅學士擇了吉日,差人備下船隻,送老夫人進京。 然後住了兩日,發牌起程。 先至儀征縣巡視,遂換了便服進去私訪,只見六街三市依然彷彿,不覺想起當年喜童替死,弗然流下淚來。 一面走至茶坊酒肄之中答話,問了民情。 誰知這新任的縣官是盧杞的門生,姓史。 梅學士回至船中,便差了巡捕官領了一支令箭,將知縣提到。 那知縣只嚇得魂不附體,戰戰兢兢,跪在船頭之上,連連磕頭道:「卑職不知按台駕臨,實該一死。 」梅學士道:「本院代天巡狩,又着軍民肅靜,今聞知你欲代同黨之人,本當拿問。 姑念你無大過,令你速回原籍,將印信交來。 」那史知縣連連磕頭道:「卑職速速回衙,取了印信,送至梅按院。 」船上又叩謝了,方回去,連夜將家眷着人送回原籍,自己卻候新官到任交待不提。 再言梅學士喚過屠申說道:「恩人請上,我梅良玉受莫大之恩,無以為報。 今將此知縣任你,聊補恩于一隅耳!”屠申道:「小人乃何等之人,怎當為民社之事?」梅學士道:「恩人不必推阻,本院還有一事相煩。 」屠申道:「大人有何吩咐,小人敢不效勞?」梅學士道:“非為別事,乃當日喜童替了本院之死,今現葬于北門之外。 你在此為官,可以相照,起建碑坊墳墓,恩人若有次子,承繼一位與彼,以接其彼之香煙後嗣。 」 於是,查出天子所賜喜童的敕書並縣印,俱交與屠申。 屠申速速接過來,叩謝梅學士提拔之恩,方換了冠帶朝衣。 梅學士代他寫了論帖告示,曉諭本縣書吏,擇日上任。 典史知縣交待已畢,那史知縣回籍去了。 屠知縣着了衙役門人並地方上的干人知喜童墳墓,搭起棚廠,親自來請梅學士到墳上祭奠了一番。 梅學士又痛哭了一場,便吩咐屠知縣道:「貴縣可支動庫內銀兩,蓋起一個大大的牌坊,築起大大墳墓,此乃本院奏過聖上的事。 」屠知縣答應道:「是。 」於是,梅學士回到船上,取路往各處去了。 屠知縣因按台如此吩咐,十分用心,造了一個大大的墳。 後來,屠知縣娶了一位夫人,連生二子。 因梅學士有言,遂將第二個兒子過繼與喜童,名叫做王天錫,續了他一世香煙。 那屠知縣因兒子有了八、九歲,便請了亞席,朝夕攻書上進,連天錫也成了科名,此後來事不提。 再言巡按巡視各省已畢,便將各官編成冊籍,取路進京覆命交旨,非止一日。 那日來到長安,專候天子臨軒,不知見駕有何本章啟奏聖明天子?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回 賜完婚洞房花燭 大家封恩賜團圓 詩曰: 好比夢一場淒涼,悲哀離合實慘傷。 天宮不負忠良後,富貴榮華把名揚。 話說梅良玉巡訪已畢,進京覆命。 皇上是日臨軒,眾官朝參已畢。 於是,出班將冊籍本章呈閲聖上看了,龍顏大悅,道:「卿家如此勤勞,不負朕委託之意,真是可喜。 着升卿太子少保文和殿大學士之職。 其四籍文表與吏部兵部,按冊賢否優劣,即行升點。 」梅璧叩首謝恩。 天子道:「卿勞王事,未曾完姻,朕已命欽天監選擇吉期,與卿團聚。 」於是,袍袖一展,群臣各散。 良玉轉回府第與夫人相見,備說屠申已放縣令,囑其照管喜童墳墓。 又道:「天子十分隆重,升了相位。 ”夫人大喜,又將天子命欽天監擇日完婚的話說了一遍。 次日早,換了宰相服色入朝謝恩。 只見欽天監奏道:「選擇三月初三日黃道,天恩下降之日。 」天子大悅,便召梅學士:“今有欽天監選擇定期三月初三日黃道之辰,朕親禦五鳳樓前,看二卿迎親之喜。 」 又召陳、邱、鄒三公面諭:「卿等兒女大事,朕當為主,助看奩妝耀目之壯觀。 」於是,眾官各謝恩,天子朝散。 良玉還未曾晉謁同僚先輩,今日正值閒暇,打道到各府拜望。 鄒、陳二府因吉期己到,便不好入後堂相見,只在前廳用茶而別。 轉到馮公處倒暢敘了一番。 陳春生因在京為官,俱要一一相見,不必細說。 光陰易過,早已是三月初旬,天氣陽和,天子命司禮並趙公公押了賞賜。 梅相府堂中是: 蟒衣一襲玉帶一回明珠十粒采緞二十扛如意一握端硯十方潮邦千條黃金五百兩陳杏元小姐是:鳳冠一頂蟒衣一襲宮劍一副洋劍四聯鄒雲英小姐是:鳳冠一頂宮錦一襲玉玩四方宮香百匣陳都院府中是:大紅朝蟒一領金鑲玉帶一束黃金采緞十盤邱雲仙小姐是:鳳冠一頂宮蟒一襲明珠數顆瑪瑙一方周玉姐是:鳳冠一頂宮錦一襲霞帔一白宮香百匣趙公公領了玉賜,送至各府,少不得齊至午門謝恩。 次日,又是吉期,天子率領百官,齊齊正正登樓觀看梅、陳二家迎娶。 不一時,梅璧、陳春生都穿天子所賜朝服,執笏齊至樓前,三呼萬歲。 天子憑摟,因面諭道:「二卿吉日良辰,可赴迎親。 朕當賜喜宴。 」遂命近侍各賜玉酒三杯,兩朵金花,一匹紅錦。 又着兩班韶樂送二人跨馬迎親。 第6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度梅全傳》
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