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春生復整衣冠,步進儀門,抬頭看見盧杞,端然正坐廳上。 春生此時心中一恨,便停住了步,思念父母之仇,姊姊之辱,不共戴天。 我既生於天地之間,不去報仇,反去躬身下拜這仇人?意欲轉身,又恐難出相府,只得忍氣吞聲,走上堂來。 只見盧杞笑嘻嘻地上前來道:「不知亞元公駕到,有失遠迎。 ”春生道:「豈敢!老太師請台坐,容晚生叩謁。 」盧杞笑道:「亞元公乃天下奇才,聖上門生,老夫乃朽而無干,怎當得亞元公拜見?」春生道:「老太師乃調和鼎鼐,燮理陰陽,皇家國柱,天下股肱。 晚生一介草茅之士,願求老太師指教栽培,哪有不拜之禮?」盧杞道:“諄諄美意,只行常禮吧!」 春生見他如此,也不謙讓,行了師生之禮,說道:「遵老太師的鈞命了。 ”盧杞也答了半禮。 因心中有擇婿之念,更不介懷,即命看坐。 春生道:「老太師在上,晚生自當侍教。 」盧杞道:“亞元公那有不坐之理?」 春生只得打一躬告坐。 家人獻茶,茶畢。 盧杞在上面笑嘻嘻地說道:「亞元公真乃翰苑仙才,皇上十分喜歡。 前日,將亞元大作,命老夫批點,捧讀之下,令人悅服。 似此大才,自然推祿高位,老夫洗目而觀。 ”春生又一躬道:「晚生懦弱庸才,蒙天子不加呵叱,反賜鼎甲之榮,此皆老太師從中勸贊、栽培晚生矣!」盧杞又笑道:「令尊大人向在都中,與老夫真為莫逆之交。 自調外任,老夫時時渴想。 」春生道:“聖上將家大人恩庇,家庭時常道及老太師,奈各處一方,未能刻刻領訓,使家父抱歉無已矣!」 家人又獻上茶來,茶畢。 春生打了一躬道:「晚生告退了。 ”盧杞便站起身來,攜着春生的手道:「亞元公請坐,老夫敬備一杯薄酒,奉屈小齋一敘。 」一面說,便向家人說道:「禮部老爺,可曾請來?」家人稟道:「黃嵩在書房多時了。 」盧杞道:「亞元公請了。 」春生道:「晚生方纔進謁,怎好叩擾?」盧杞道:“不堪薄酌,休得見笑。 」 春生被他留住,心中好不焦燥,又不敢推卻,只得同步來到書房。 早見黃嵩在內,黃嵩迎進亞元公道:「恕弟未曾遠接。 」 春生道:「晚生實不知老先生在此,多多得罪。 ”一面命家人擺席。 只見堂官稟道:「聖上有旨,請太師接本。 」那奸賊是做成的圈套,假作愁容道:「老夫正要請教亞元公,不料天子又有宣詔,老夫只得欠陪了。 」春生、黃嵩一齊道:「老太師請便。 」盧杞道:「我兒,陪着亞元公多飲幾杯。 」說著,進內去了。 黃嵩道:“亞元公請坐。 」 不一時,擺下酒餚,二人用畢。 黃嵩問道:「亞元公青年及弟,不知幾位令郎?”春生道:「晚生雖定荊妻,尚未聯姻。 」黃嵩笑道:「原來如此!弟有一言奉瀆于亞元公之前,甚難於啟口。 但有丞相的鈞旨,又不得不以實告,不知亞元公納否?」春生道:「大人有甚麼言語,晚生怎敢推脫?況又是老太師的鈞旨,敢不領訓?」黃嵩道:“既是亞元公性情慷慨,弟只得實告。 老太師非為別事,只因有一位千金小姐,生得千姣百媚,才貌雙全,年已及笄,尚未許親,今見亞元公風流倜儻,體態瀟灑,況又心腹大才,意欲與亞元公通秦晉之好,結此良緣。 恐當面推諉,故而委命學生執斧伐柯,做個月老。 不知亞元公意下如何?」 春生暗暗恨道:「把你這個奸賊,我和你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食你的肉,寢你的皮,還要把女兒招贅與我。 ”只得忍氣吞聲說道:“老大人此言差矣!自古道:『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晚生方纔言過,家中已有荊妻,豈因慕相府之富貴,而去棄卻布衣之貧賤?此段姻緣,萬難從命。 望乞老大人與晚生婉轉上復老太師,過蒙垂愛,改日再造府謝罪。 」 黃嵩道:「亞元公休要執拗,弟有句話請問,但不知令岳家是在朝為官,還是鄉間庶民之家?」春生道:「老大人此言差矣!晚生不解,請道其詳。 」不知黃嵩說出甚麼話來,相府的姻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罵禮部邱魁卻婚 陷榜眼黃嵩設計 詞云: 有女豈愁無配,堂堂相府何存?如今逼勒小書生,自觸心中之忿。 春官職司禮樂,當時敦教人倫,令人貧富滅妻倫,語禽也能聳聽。 詩曰: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龍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話說黃嵩倒也無甚麼別的話說:「據小弟愚見,令岳翁若是在官之家,待小弟告明了太師,行文令岳,道亞元公招贅相府,即着他女兒另擇他婿,那時加官升爵,令岳定然歡喜,無有不樂從,若是黎庶之家,更覺容易,只要太師發一道鈞旨,寄與地方官,將令岳喚至當堂,傳太師鈞旨,若令岳應着,地方官給他幾十兩銀子,以作嫁奩之資,倘或拗抗,就差地方官主婚,配一個黎民之家,豈不完了令岳的姻事?那時,亞元公招贅相府,享受無窮之福,而尊大人自然連升高爵,豈不兩全其美?」 春生哈哈大笑道:「棄前妻而貪富貴,人可欺而天不可欺,若動此念,我真乃禽獸也!”黃嵩被罵,冷笑道:“亞元公此事不依也罷!恐太師知道,禍生不測。 可惜亞元公十載寒窗之苦,又累及尊大人,那時悔也就遲了,請亞元公思之。 」 第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二度梅全傳》
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