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竹齋,以字行,佚其名,福建人。 老而貧,賣卜揚州市。 江、淮間健者,莫能當其一拳,故稱曹一拳。 少年以重幣請其術,不可。 或怪之,則曰:「此皆無賴子,豈當授藝以助虐哉?拳棒,古先舞蹈之遺也,君子習之,所以調血脈,養壽命,其粗乃以禦侮。 必彼侮而我禦之,若以之侮人,則反為人所禦而自敗矣。 無賴子以血氣事侵淩,其氣浮於上,而立腳虛,故因其奔赴之勢,略藉手而仆耳。 一身止兩拳,拳之大才數寸,焉足衛五尺之軀,且以接四面乎?惟養吾正氣,使周於吾身,彼之手足近吾身,而吾之拳,即在其所近之處。 以彼虛囂之氣,與吾靜定之氣接,則自無幸矣。 故至精是術者,其徵有二:一則精神貫注,而腹背皆乾滑如臘肉;一則氣體健舉,而額顱皆肥澤如粉粢。 是皆血脈流行,應乎自然,內充實而外和平,犯而不校者也。 」嘉慶末,歿於揚州,年八十餘。 潘佩言,亦以字行,安徽歙縣人。 以槍法著稱,稱潘五先生。 其言:「槍長九尺,而桿圓四五寸,然槍入手,則全身悉委於桿。 故必以小腹貼桿,使主運;後手必盡錞,以虎口實擫之;前手必直,令盡勢。 以其掌根與後手虎口反正擰絞,而虛指使主導。 兩足亦左虛右實,進退相任以趨勢。 使槍尖、前手尖、前足尖、鼻尖五尖相對,而五尺之身,自託廕於數寸之桿,遮閉周匝,敵仗無從入犯矣。 其用,有戳、有打;其法,曰二、曰叉。 二以取人,叉以拒人。 此叉則彼二,此二則彼叉。 叉二循環,兩槍尖交如繞指,分寸間,出入百合,不得令相附。 桿一附,則有仆者,故曰‘千金難買一聲響’。 手同則爭目,目同則爭氣。 氣之運也,久暫稍殊,而勝敗分焉。 故其術為至靜。 」「吾授徒百數,而莫能傳吾術。 吾之術,受於師者才十之三,其十之七,則授徒時被其非法相取之勢迫而得之於無意者也。 是故名師易求,佳徒難訪。 佳徒意在得師,以天下之大,求之無不如意者。 至名師求徒,雖遇高資妙質,足以授道,而非其志之所存,不能耐勞苦以要之永久,則百貢而百見卻矣。 」 佩言與竹齋同時處揚州,後歸歙,不知所終。 江之桐,字蘭崖,安徽和州人。 年十餘歲,傭於江寧賣餅家,嗜讀書,其主人異之。 招至家,居之樓上數年,讀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漢書、三國志畢。 乃謝主人去,自設小肆於市。 更習武藝,手臂刀矛,皆務實用,變通成法。 且讀書,且習藝,讀稍倦,則趫舉翕張,以作其氣。 已而默坐,以凝其神,晝夜無間。 至百日乃睡,睡十餘日,復如之。 讀史善疑,質之儒生,往往無以答。 其藝通綿長、俞刀、程棓、瓘嵋十八棍,多取洪門,敵硬鬥強,以急疾為用。 復及陣圖、形勢、器械,皆有理解。 年六十餘,始遇荊溪周濟。 濟故績學,自負經世之略,通武藝,好談兵。 與語大悅,延教其孫,三年而之桐卒。 濟之言曰:「兵事至危,非得練士能臨敵苦鬥歷三十刻,及選鋒一可當三者,雖上有致果之志,下有死長之心,遇強敵不能必克。 以力為本,以技濟之,謂之練士;作其勇者,謂之選鋒。 世之便騎射、習火器,以為士卒程,事取捷速,恆不能持久。 洎乎接刃,則霍然而去。 故曰‘巧不勝拙’。 若之桐,庶為知務。 」 梁九,順天人。 自明末至清初,大內興造匠作,皆九董其役。 初,明時京師有工師馮巧者,董造宮殿,至崇禎間老矣。 九往執業門下,數載,終不得其傳,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 一日九獨侍,巧顧曰:「子可教矣!」於是盡授其奧。 巧死,九遂隷籍工部,代執營造之事。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九手制木殿一區,以寸準尺,以尺準丈,大不逾數尺許,四阿重室,規模悉其,工作以之為準,無爽。 張漣,字南垣,浙江秀水人,本籍江南華亭。 少學畫,謁董其昌,通其法,用以疊石堆土為假山。 謂世之聚危石作洞壑者,氣象蹙促,由於不通畫理。 故漣所作,平岡小阪,陵阜陂紘,錯之以石,就其奔注起伏之勢,多得畫意,而石取易致,隨地材足,點綴飛動,變化無窮。 為之既久,土石草樹,鹹識其性情,各得其用。 創手之始,亂石林立,躊躕四顧,默識在心。 高坐與客談笑,但呼役夫,某樹下某石置某處,不假斧鑿而合。 及成,結構天然,奇正罔不入妙。 以其術遊江以南數十年,大家名園,多出其手。 東至越,北至燕,多慕其名來請者,四子皆衣食其業。 晚歲,大學士馮銓聘赴京師,以老辭,遣其仲子往。 康熙中,卒。 後京師亦傳其法,有稱山石張者,世業百餘年未替。 吳偉業、黃宗羲併為漣作傳,宗羲謂其「移山水畫法為石工,比元劉元之塑人物像,同為絶技」雲。 葉陶,字金城,江南青浦人,本籍新安。 善畫山水,康熙中,祇候內廷。 奉敕作暢春園圖本稱旨,即命佐監造,園成,賜金馳驛歸。 尋復召,卒於途。 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隷漢軍旗籍。 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奉內廷,監督蕪湖、九江兩關,技巧絶倫。 少工畫,曾繪唐淩煙閣功臣像,鐫刻行世,吳偉業贈詩紀之。 及在內廷,於殿壁畫竹,風枝雨葉,極生動之致,為時所稱。 手制清煙墨,在「寥天一」、「青麟髓」之上。 於一笏上刻滕王閣序、心經,字畫嶄然。 奉敕制太皇太後及皇貴妃寶範,撥蠟精絶。 時江西景德鎮開禦窯,源呈赩樣數百種。 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 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 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 其他禦用木漆器物,亦多出監作,聖祖甚眷遇之。 及卒,無子,命官奠茶酒,侍衛護柩,馳驛歸葬,恩禮特異焉。 唐英,字俊公,漢軍旗人。 官內務府員外郎,直養心殿。 雍正六年,命監江西景德鎮窯務,歷監粵海關、淮安關。 乾隆初,調九江關,復監督窯務,先後在事十餘年。 明以中官督造,後改巡道,督府佐司其事,清初因之。 順治中,巡撫郎廷佐所督造,精美有名,世稱「郎窯」。 其後禦窯興工,每命工部或內務府司官往,專任其事。 年希堯曾奉使造器甚夥,世稱「年窯」。 英繼其後,任事最久,講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揮。 又能恤工慎帑,撰陶成紀事碑,備載經費、工匠解額,臚列諸色赩釉,仿古采今,凡五十七種。 自宋大觀,明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曆諸官窯,及哥窯、定窯、均窯、龍泉窯、宜興窯、西洋、東洋諸器,皆有仿製。 其釉色,有白粉青、大綠、米色、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騾肝、馬肺、天藍、霽紅、霽青、鱔魚黃、蛇皮綠、油綠、歐紅、歐藍、月白、翡翠、烏金、紫金諸種。 又有澆黃、澆紫、澆綠、填白、描金、青花、水墨、五彩、錐花、拱花、抹金、抹銀諸名。 奉敕編陶冶圖,為圖二十:曰採石制泥,曰淘煉泥土,曰煉灰配釉,曰製造匣砵,曰圓器修模,曰圓器拉坯,曰琢器做坯,曰採取青料,曰煉選青料,曰印坯乳料,曰圓器青花,曰制畫琢器,曰蘸釉吹釉,曰釒旋坯挖足,曰成坯入窯,曰燒坯開窯,曰圓琢洋采,曰明爐暗爐,曰束草裝桶,曰祀神酬原。 各附詳說,備著工作次第,後之治陶政者取法焉。 英所造者,世稱「唐窯」。 戴梓,字文開,浙江錢塘人。 少有機悟,自製火器,能擊百步外。 康熙初,耿精忠叛,犯浙江,康親王傑書南征,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 下江山有功,授道員劄付。 師還,聖祖召見,知其能文,試春日早朝詩,稱旨,授翰林院侍講。 偕高士奇入直南書房,尋改直養心殿。 梓通天文算法,預纂修律呂正義,與南懷仁及諸西洋人論不合,鹹忌之。 陳弘勛者,張獻忠養子,投誠得官,向梓索詐,互毆構訟。 忌者中以蜚語,褫職,徙關東。 後赦還家,留於鐵嶺,遂隷籍。 所造連珠銃,形如琵琶,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 其機有二,相銜如牝牡,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凡二十八發乃重貯。 法與西洋機關槍合,當時未通用,器藏於家,乾隆中猶存。 西洋人貢蟠腸鳥槍,梓奉命仿造,以十槍賚其使臣。 又奉命造子母砲,母送子出墜而碎裂,如西洋炸砲,聖祖率諸臣親臨視之,錫名為「威遠將軍」,鎸制者職名於砲後。 親征噶爾丹,用以破敵。 第4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