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傳諭各衙門道:「朕承祖宗基業,嗣統大寶,夙夜思維,鋭精圖治。 稔知臣惡魏忠賢等,竊先帝之寵靈,擅朝廷之威福,密結群奸,矯誣善類,稍有忤觸,即行慘殺。 年來戕害削奪不知凡幾。 幽囚蔽日,沉冤彌天,屈鬱不伸,上干元象,以致星殞地裂,歲祲兵連,不可謂非逆輩所致。 今元惡典刑已極,臣民之怨銷舒。 而在獄遊魂,猶鬱沉冤未雪,豈足以照朕維新之治意!着各該衙門即將以前殺害諸臣從公酌議,採擇官評,有非法禁死情理可憫應褒贈者,即予褒贈;應蔭恤者,即予恤蔭;其削奪牽連應復官者復之;應起用者用之;有身故捏臓難結及家屬被累猶覊者,應請開釋。 勿致久淹獄底,負朕好生之意。 嗚乎!天網恢恢,無奸不燭;王道蕩蕩,有側宜平。 朕茲寬恩解鬱,咸與昭蘇,偕之正直。 以後諸臣咸以國事為重,毋尋玄黃之角,體朕平明之治。 欽此。 」 各衙門奉旨會議,擬將高攀龍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憲,追封四代。 楊漣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烈,追封四代。 周起元贈兵部左侍郎。 蘇繼歐贈太常寺卿。 周順昌、魏大中俱贈太常寺卿。 萬燝贈太常寺少卿。 袁化中、周朝瑞、周宗建俱贈太仆寺少卿。 繆昌期贈詹事府詹事。 左光鬥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劉鐸,顧大章、吳裕中、李應升、黃尊素、夏之令俱贈太仆寺少卿。 丁朝學贈侍讀學士。 張汶贈刑部員外。 各追封三代,俱蔭一子入監。 旨下,依議着將楊漣已追在官臓銀八百兩給還其母養贍。 可憐一班忠臣,當時雖藁葬荒邱,今日也得重叨諭葬,列石墳前。 那些禁錮的子孫才脫去囚衫,換了衣冠,到墳前改葬,焚黃設祭展拜,宣示皇仁。 豈不可榮可羡!哪個過往的不嘖嘖稱嘆道:「這是忠臣之墓。 」正是: 死忠原是完臣節,豈為褒封紙一張。 卻喜大奸新伏法,殊恩榮賜九泉光。 回想當日楊漣劾忠賢的祖墓牌坊上鏤龍鳳僭擬宸居,萬燝劾他制模陵寢,今在何處?此時也是荒煙蔓草,與人牧牛放馬而已。 吏部又將應起用的袁崇煥、文震孟、王永光、霍維華、李思誠等二十餘人,又將應起用待缺會推者七十一人具題。 批下道:「自古帝王禦極,首眷親親,嘉與賢賢。 財賦系百姓之脂膏,刑法關民生之命脈。 鷹鸇搏擊,蘭蕙誅鋤。 若不除根,難免再發。 張國紀系先帝懿親,王仲良乃皇祖妣之嫡侄,逆璫敢行無忌。 張國紀着即名還供職;王祚盛着襲祖職。 太監王安系先帝勤勞舊臣,遭讒冤死,着追複原職,蔭一侄為錦衣衛千戶,所籍家產着給還。 許志吉以參革穢吏,投身逆璫,魚肉鄉裡,幾至激變。 吳天榮以奴誣主,冤殺一家,深可痛恨。 俱着拿問,嚴審定罪。 黃山着給還吳養春幼子,坐臓免追。 許其進逢璫圖祿,荼毒揚民,亦着拿問治罪,欽臓免追。 太監李實逢奸害正,情罪難道,即着扭解來京。 蘇杭織造着派外官管理。 各差太監俱着撤回,皆派外官更換。 各問刑衙門着刑部查看刑具,非祖制者概行毀去,不得再用。 」 刑部奉旨,行文各省,將眾犯解到三法司嚴審,眾犯也無可辯。 會議將許志吉、李永貞、劉若愚、崔文升等照律擬絞。 吳天榮害主全家,照叛逆例擬凌遲。 許其進擬絞。 本上奏,旨依議,刑部即于九月間將眾犯行刑西市。 正是: 狼貪虎噬氣何豪,惡滿今朝赴市曹。 最是千年遺臭在,書生筆底穢名標。 是時群奸盡戮,朝野一清。 吏部又奉上諭道:「大惡既誅,小過宜宥。 所有擁戴依附建祠稱頌讚導者,按律推情,再三定擬,首正奸惡之案,麗于五刑稍寬,協從之謀,宏開一面,其情罪輕減者,另疏處分。 此外原心宥過,縱有漏網,亦置不究。 只陸萬齡等,妄分太學,建生祠為媚奸之具,毀辱先聖,着國子監各杖一百發戍,余俱免究。 着該部定為逆案,頒示中外知之。 」 此時天下人民歡欣鼓舞,快睹新政初更,於是四方傳誦,恩遍草野。 誰知驚動了一個人。 你道此人是誰?乃魏忠賢的妻子傅如玉。 自從孟婆救了傅應星回來,又怕忠賢差人來莊上查訪,遂假進香為名,帶了兒媳到雲夢山焚修,把家產交與族人管理,他便去精心修煉。 此時功夫已有八九分了,傅應星隨着空空兒學導引擊剌之法。 一日如玉聽得人專說朝中新君即位,魏黨皆誅,不覺動了慈憫之心,遂合掌向婆婆師說道:「弟子一向蒙吾師教誨,已脫塵;今聞朝廷新誅大惡,因憫孽夫積惡深重,雖受陽誅,難逃陰譴,冤仇山積,何時得解?弟子欲發宏誓至願,盡棄家產,修建無礙道場,超度幽魂,永離苦海。 」孟婆道:“善哉!善哉!正是: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 你既有此善念,天必佑之。 但他們罪惡如山,非尋常懺悔可解。 你可先去備辦錢糧,我代你到岱岳東峰歷代封禪壇傍,起建道場,列佛道兩家功德,釋家懺悔,道家煉度。 我再代你出入三界,訪求一位真人來作證盟。 “說罷,乘雲而去。 如玉母子、兒媳即日下山,回到莊上,至族家將歷年租粒盡賣出千金,帶至泰山進香。 擇于正月初九日啟建,至十五日上元,圓滿七晝夜道場。 壇上列着僧、道兩家法事,請了高僧道侶各二十四眾。 那道場卻也十分齊整。 但見: 第1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魏忠賢》
第174頁